同样的笑脸表情,为什么在iPhone和Android上的外观差异如此之大?今年6月,第一波157个表情符号正式加入Unicode11.0,它们将陆续出现在不同的手机、应用程序中。但这些新的emoji还需要各平台的设计者进行改造和扩充,才能让我们看到。Android系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手机系统,他们设计改造的emoji也将影响超过10亿人。近日,谷歌Android平台表情包设计总监詹妮弗·丹尼尔(JenniferDaniel)接受CNBC专访,谈及表情符号为Android平台改造设计的概念。每个表情符号都是品牌的延伸。丹尼尔无法决定哪些图标图案会变成表情符号。她要做的,就是让emoji更“谷歌”一点。我认为每个表情符号都是平台品牌的延伸。▲图片来自:Emojipedia很多平台都会用自己的设计理论和品牌风格重新诠释emoji表情。以翻白眼的表情符号为例。Apple执着于设计,所以他们的版本更加立体,渐变和阴影的细节非常优雅;以新闻起家的社交平台,所以他们的emoji非常简单,基本没有阴影渐变等细节;谷歌更加轻松和卡通化。▲图片来自:Emojipedia和三星宣布在今年2月更新他们的emoji。SamsungExperience8.5更新之前版本的表情更加复杂,动画化程度高,不同的emoji应该有不同的角度和方向,所以人们经常会误读表情导致误读。9.0版本中,emoji同样简洁、清晰、统一。对于谷歌的风格,丹尼尔说:“当你想到我们的产品时,我们希望你会微笑,所以我们努力让emoji更加轻松愉快,所以我们的emoji更加卡通。”▲Android的果冻人被换掉了全部换掉了,但是看起来真的很可爱,图片来自:Emojipedia每个emoji都是一个Unicode字符。世界各地的表情符号由TheUnicodeConsortium投票并发布,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可以向该联盟提交表情符号提案。UnicodeConsortium的emoji规范只是定义了某个字符的语义,然后通过Emojipedia网站对emoji进行描述和表达,让大家可以根据对描述的理解自由设计模式。Emoji设计中的价值6月,Emojipedia公布了Unicode12.0的emoji候选名单,包括斧头、火烈鸟、潜水镜等新emoji,以及残疾人和印度朋友专属的emoji。不过,这些候选的emoji***会不会被人使用,就看能否通过了。每年3月左右,一旦新的emoji公布,像Daniel这样负责重新诠释和设计emoji的设计师就会忙得不可开交。她不仅要考虑用户的使用场景,“我们设计的emoji会在什么情况下被用户使用?”,还需要思考如何处理细节,比如“飞盘上的哪些线条可以增加动力学。”但是,跨平台使用不同平台重新设计的表情符号时,经常会出现乱码。比如iPhone用户在朋友圈发了一个比较少见的表情包,而一些使用安卓手机的朋友看到??的只是乱码。大牛表示,这是因为各个平台在转化emoji的时候,相互交流不多。虽然都在Unicode联盟委员会,但更多的是在讨论emoji大小的文字、经验和文件,而没有讨论各自的设计。不得不说,各家厂商的设计也在彰显着自己的价值。▲AndroidPbeta中的emoji更新比如近年来,Google和Apple一直在为emoji的多样化发力。谷歌在6月初发布AndroidP测试版时,更新了大量“中性”表情符号,“父母”和“爱人”的组合不再是默认的男女组合。早在2015年,Apple就为iOS和OSX添加了肤色选项,并为同性伴侣添加了家庭群组。版权是Emoji有很多换脸的原因。同一个编码的表情符号有很多面部变化。除了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设计风格外,更重要的是emoji设计的版权问题。对此,Android表情包设计总监Daniel在接受CNBC采访时并没有过多提及。事实上,一个emoji的版权细节可能设计了多重利益:emoji官方名称的版权属于Unicode规范,即UnicodeConsortium;表情文字说明文字版权归emojipedia.org网站所有;表情符号对应的图形设计版权属于其创作者或公司。苹果公司在设计和推广表情符号方面走在了时代的前沿,因此也风靡全球。它的这套表情符号叫做“AppleColorEmoji”,版权归苹果所有。作为苹果用户,我们可以在系统中使用这套emoji字体,但是我们没有权限在其他非苹果设备上安装和使用这套字体。谷歌的AndroidEmoji遵守ApacheLicene2.0开源协议,但是很多人不认可这套emoji的设计,人们对Apple的这套emoji还是很熟悉的。▲图片来自:Emojipedia所以很多拥有一定用户量的厂商,为了规避版权风险,都会设计自己的emoji版本,比如推特、Facebook、微软、三星等。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厂商都在沉浸在自己设计的表情包版本中不能自拔,将与时俱进不断修改迭代。我们用户的体验是:在跨应用、跨系统的交流中,一些本来可以让人更好交流的emoji,变成了无法识别的乱码。截至6月,已有2823个表情通过官方审核。从1998年设计出第一批177个表情符号到现在已经20年了。它们本应是全球社交媒体上的通用语言符号,但现在却像被摧毁的巴别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