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互联网企业不做“中国台湾”会死吗?

时间:2023-03-13 09:10:44 科技观察

做不做中台可能不是很多公司的头等大事。作为一家不会被善变的用户和市场抛弃的公司,想办法不断提高公司应对用户善变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图片来自Pexels2010中国(深圳)IT***峰会,三大BAT公司负责人发表了对云计算的看法:李彦宏:云计算是旧瓶装新酒。马化腾:云计算需要在《阿凡达》时代实现。现在说还为时过早!马云:如果我们不做云计算,我们将来就会死。现在看,你觉得9年前马云的眼光是不是特别超前?2015年,阿里似乎再次领先,开始了企业战略管理模式的重大变革。2015年底,阿里巴巴集体进行组织架构大调整,将搜索业务部、共享业务平台、数据技术、产品部前移,组成“中台事业群”,并喊出“小战线”。办公桌,大企业集团”。“中台”管理模式。前台作为一线业务,可以更快更迅速地适应市场;中台整合了整个集团的数字化、运营、产品、技术能力,形成对各业务前台的强大支撑。随后几年,中台建概念越来越受到业界关注。就在今年5月2日,有消息称阿里正在拆分“大中台”模式。随后,阿里方面回应称该消息为假消息——这一回应进一步催生了对“中台”建筑理念的热议。如果说“阿里巴巴做云计算怕死”,那么2015年,阿里集团选择大力打造中台,是不是也怕“死”?中台从何而来?①阿里中台:来自游戏公司的启示阿里被认为是最早提出建设中台的互联网公司。据说,阿里中台的架构想法起源于2015年马云的一次商务考察。当时,马云带领阿里高管团队考察北欧和芬兰一家名为Supercell的游戏公司(知名作为世界上最成功的手机游戏公司);在这家公司,5-7名员工可以组成一个独立的开发人员。团队,称为Cell。小团队决定做什么样的产品,然后投放市场,观察市场反馈;反馈不佳的游戏将被毫不犹豫地砍掉。这种开发模式让Supercell开发的游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这一切成功的背后,离不开Supercell强大的中台平台的支持。Supercell的中台是指公司在游戏开发过程中整合了公开通用的游戏素材和算法,积累了非常科学的研发工具和框架体系,构建了一个非常强大的中台。如此强大的中台,可以在短时间内支持多个小团队开发一款新游戏。每次一个项目失败,整个Supercell公司都会开香槟来庆祝他们的经验教训和成长。在中台的支持下,Supercell的“细胞”可以非常灵活地运作,形成高效的散兵作战模式。如果球队的比赛很成功,那就太好了;游戏失败?没事,反正试错的成本很便宜,干脆放弃吧。成立9年来,Supercell只正式发行了5款游戏。你认为他们效率低下吗?随后在2016年6月,腾讯以8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员工不超过200人的Supercell84.3%的股份。人均贡献值超过3.54亿元人民币。当时,阿里巴巴也在酝酿一场改革,将产品技术和数据能力进行整合,帮助整个公司具备快速创新的能力。这家北欧公司的管理理念与马云的构想不谋而合——或许正是这次访问,加速和催化了阿里巴巴中台架构的改革进程。②阿里共享事业部:阿里众泰的雏形要追溯到2008年,当时阿里成立了天猫事业部,没过多久就与淘宝事业部并驾齐驱;为此,同时支持淘宝和天猫业务的淘宝技术团队压力相当大。2009年,“共享事业部”应运而生。主要成员来自之前的淘宝技术团队,其组织架构与淘宝、天猫处于同一级别。集团希望将淘宝和天猫两个平台的共同业务功能沉淀到共享业务部门,避免功能的重复建设和维护,更合理地利用技术资源。2010年出现万众瞩目的聚划算后,各平台纷纷加入。集团规定“聚划算”的接入必须通过共享事业部,由此奠定了今天共享事业部作为阿里集团核心业务平台的地位。③口碑:资源整合的又一实践2015年6月,阿里集团宣布与蚂蚁金服集团合资成立60亿元合资公司,打造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口碑。新口碑将整合阿里集团和蚂蚁金服集团的所有可用资源,成为阿里在O2O领域最强大的利器。本次组织架构调整为其资源整合提供了基础。阿里集团和蚂蚁金服将形成统一的中台体系。通过统一的中台系统,双方不仅可以共享技术资源和团队资源,避免重复开发,还可以在业务信息、用户数据等维度全方位打通。④中台: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回顾马云2015年年中访问Supercell的游戏公司,与其说阿里中台的架构思路是源于Supercell成功的启发,倒不如说这只是一个阿里中台的架构只是idea在某家公司实际运作的巧合。从2009年的共享事业部,到2010年聚划算的接入方式,再到2015年阿里集团与蚂蚁金服的合作共享,阿里中台的出现不仅仅是自上而下的策略设计。而更多是因为当公司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组织不断扩张,遇到瓶颈,为了谋求下一步发展,解决不断出现的问题和障碍,不得不提出解决方案裸露。解决同一个概念,我们可以从“美军作战编队”的演变过程中看到:二战期间,美军以部队为单位作战。在越南战争期间,营作为单位作战。在中东作战时,他们以7或11人的极小小队作战。因为当时有“强大的军事指挥中心”这样的解决方案。中台建设的追随者腾讯、百度、京东,都是2018年开始跟进中台建设的。腾讯:技术委员会在阿里提出中台战略近三年后,在2018年国庆节,腾讯时隔6年终于宣布了史上第三次组织架构调整。在原有7大事业群重组整合的基础上,新成立云与智能产业事业群(CSIG)和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调整为6个新的事业群。六大事业群被作为“技术中台”的技术委员会紧紧包围。百度:技术平台同年12月18日,百度集团进行重大架构调整。百度创始人、董事长李彦宏发文宣布:“百度将打造AI时代最先进的技术平台,实现前端业务与技术平台资源高效协同、组织全面协同。”京东:3天后,12月21日,京东集团人力资源部发布京东商城组织架构调整公告。公告内容称:“在新的组织架构下,京东商城将以客户为中心,分为前、中、后台。中台为前端业务运营和创新提供专业能力的共享平台功能。”台建风起云涌,我们不禁要问:中台建能解决多少问题?中台解决什么痛点?痛点一:企业面前的市场与企业内部支撑的矛盾。用户和用户需求总是善变的。依稀记得“80后是垮掉的一代”这句话的你,现在却看到了“90后父母被10后毁掉”的感叹。主流用户的变化不会因为某一代人的声音就稳定下来。即使是同一年龄段的用户,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各行业互联网服务的滋养,也演进并细分为不同的分支,需求完全不同,呈现出场景化、碎片化的特点。为了不被善变的用户抛弃,企业不得不跟随用户;为了让用户满意,他们应该尽可能积极响应用户需求的变化,开发新业务,提供新服务。这就对企业前端业务端提出了挑战:必须能够快速响应,灵活运营。但作为一个可以承接大量新业务、新服务的大型企业,业务要想做大、做灵活,必须依靠企业内部科学有序的系统稳定支撑。因此,企业面前的市场永远趋向于变化和无序,而企业内部的支撑永远趋向于稳定有序,两者必然会发生冲突。痛点二:前台与后台的冲突企业前台市场与企业内部支撑的冲突,必然带来系统层面的前台与后台的冲突:前台:管理平台企业前端市场,由企业系统的最终用户直接使用或交互。比如微信、QQ、淘宝之类的APP。背景:企业支撑的管理平台是企业管理核心能力的体系。比如企业ERP管理平台、企业财务管理平台等系统。前台与用户相连,因此系统需要快速响应前端用户的需求,快速创新迭代。简而言之:快速构建,错误推倒重来,不要花太多钱。后端是企业内部的。前端为了支持越来越多的业务,后端也在不断建设,系统也越来越大。因此,后台系统需要扎实稳定,完成后往往不能随意更改。简而言之,它是一项需要大量成本打造的基础能力,无法轻易推翻,修改成本极高。前台系统和后台系统的特点决定了两者之间的冲突在所难免。痛点三:大企业通病(各占山头,重复建设)。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组织结构和层级必然会扩大和扩大。各大事业部下属的各个部门就像一个小组织,各自占据山头,势必会出现屁股决定人头的现象:这件事对公司好,但对公司不好为了我们部门的KPI,我就不做了。大企业到处都是墙——部门墙、业务墙、数据墙。更不用说盲目的内部赛马绩效考核机制,势必进一步加剧部门之间的相互封闭。但是,一些可以快速提供的用户服务需要多次连接,无法快速提供产品解决方案,耗费大量成本和非常长的时间。一个本来可以共享的服务,被不同部门反复建设。如何理解中泰?在我看来,中泰的概念就是为了解决企业发展的痛点而诞生的。Middle-Taiwan概念弥合了相互冲突的公司前台和后台办公室。这座桥连接着技??术和场景;这座桥上还有一个缓冲区,灵活性和稳定性、快和慢、低成本和高成本都会在这里缓冲和过渡。这座桥还能穿透企业内部严密封闭的部门墙、业务墙、数据墙,将为企业生态带来不一样的新面貌。笔者对中台的理解:中台就像一座“带缓冲区的桥梁”,连接着灵活的前台和稳定的后台,同时打通了部门内部部门墙等壁垒企业。其核心是企业的基础服务能力,其目标是在前端以低成本支持快速创新迭代,并利用后端技术手段(微服务架构、DevOps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提供可以被前端重用的通用能力。中台有哪些类型?引用文中提到的王健先生对中台观点的描述《当我们谈中台时,我们在谈些什么| 白话中台战略》:在一些人眼中:中台是一个技术平台,比如微服务开发框架、DevOps平台、PaaS平台等。容器云之类的,人们称之为“技术中台”。在一些人看来:中台就是微服务业务平台,比如最常见的用户中心、订单中心、各种微服务分发中心,人们称之为“业务中台”。在一些人看来:中台应该是组织的事情。这类机构的中台主要在企业中发挥投资评估和投后管理的作用。类似于企业内部资源调度中心和内部创新孵化机构。人们称之为“组织中台”。这些人眼中的中台或许是正确的,但未必是准确的、完整的。我们来看看目前中台的分类:可以看出,从业务特性、场景应用、技术特性、组织功能等维度来看,中台可以用的地方似乎很多,就像一盘大棋。那么,中台的实际面貌会是怎样的呢?各大公司如何搭建中台?来看看各大公司对中台建设的对外介绍:阿里云:业务数据双中台2018云栖大会上海峰会——钟华(顾倩)分享《企业核心业务数字化转型***实践》阿里云的中台主要有业务中台和数字中台并列,形成双中台,并列支持所有前端业务。阿里巴巴:移动中台2018云栖大会杭州站——凌鸣分享《数字化转型 移动化先行 云栖大会上发布了哪些移动研发新利器》阿里巴巴的移动中台建立在业务数据双中台之上,作为连接层连接前端用户流量。阿里巴巴:技术中心《阿里技术手册-研发篇》阿里技术中心整合各类技术中间件等能力,过滤技术细节,为前台、业务中心、数据中心提供简单、一致、易用的应用技术基础设施的能力接口。腾讯:数据中心与技术中心2019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唐道生分享,今年5月21日,唐道生在2019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展示了腾讯的技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开放中台能力:数据中台(用户中台、内容中台、应用中台等)和技术中台(通信中台、AI中台、安全中台等),将腾讯定位为“数字助理”,提供工具,建立连接,共建生态。百度:百度垂直行业&阿拉丁架构技术搜索中台负责人张安展分享了系统架构图。Capability定制能力,灵活可定制的业务框架,可复用的业务组件,完整的文档和教程,完善的自动化工具链,提升整个流程开发的效率。京东:数据中心2019大数据产业峰会,京东副总裁、京东零售技术与数据中心负责人李克峰在峰会上分享京东数据中心负责人李克峰:数据中心的核心包括数据基础层、数据服务层和数据应用层。除了技术,数据中心的建设更重要的是协作意识和组织能力;为此,京东在建设数据中心的过程中提出了共建、共享、标准化三大核心理念。恒生/蚂蚁/阿里云技术中心JRES3.0发布会——恒生公司总裁刘树峰分享,今年5月16日,恒生电子携手蚂蚁金服、阿里云,共同发布技术中心平台JRES3.0,包括“混合云管控平台、应用服务开发平台、开发效率平台、统一运维监控平台、数字化应用平台”五个部分。可实现证券公司多个垂直系统的对接,提供完整的金融企业级应用开发套件,通过模块化组件响应客户需求。云米科技:数字中台2019中国IT市场年会,云米科技CEO鲍志刚在2019中国IT市场年会上分享:“中台首先是服务,其次是一种技术,第三是一种组织,第四是一种能力,中台连接前台的变化和后台的变化。浪潮:企业数据中台产品浪潮企业数据中台产品:提供数据治理、数据模型构建、数据资产管理到数据服务一站式全链路解决方案袋鼠云:企业级一站式数字中台创始袋鼠云团队主要来自阿里巴巴,公司推出了企业级一站式数字中台产品,基于阿里巴巴十年数据经验沉淀和分布式数据计算引擎技术,帮助企业打造数据共享能力中心(数据计算引擎、数据开发平台、数据科学平台、数据资产平台、数据服务引擎)实现数据中台落地,加速数据价值释放端点科技:企业中端产品端点科技旗下企业中端产品:将企业核心能力以数字化形式沉淀在平台上,rm以服务为中心的运营体系,构建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的数据闭环运营体系,为企业更高效地进行业务探索和创新,打造企业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数字资产。搭建中台应该遵循什么原则?由此可见,互联网企业已经开始仓促进入中台建设,那么企业在中台建设中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平台的几个原则:通用标准统一,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数据连接需要将企业内部“部门墙”隔开的数据进行整合。但是,对于数据应该连接到什么程度,每个企业可能有不同的方法。例如,扎克伯格在3月7日发表的文章《以私域为中心的社交网络愿景》中正式提出,他将开放Facebook的App,让Whatsapp接收来自Facebook和Instagram的信息。马化腾在2018年11月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论坛上表示:“我们要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把个人信息和数据保护放在首位,而不是套用其他公司的做法。直接去拿随意通过。”他强调,腾讯不会随意打通数据,技术中心会打通,但数据中心会特别谨慎。组件化的中台提供的服务可以让业务方以组件化的方式开箱即用。组件化设计可以避免系统之间的大耦合,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需要对共享服务进行抽象设计。通过提供抽象的组件服务,前端业务端可以组合选择的方式“按需取物”,减少重复建设。可重用中间平台提供的服务应该是开箱即用的。不仅如此,这次用完了,下次还会再来。商家A用,商家B也用。中间平台提供的公共服务的价值是“可用”和“可重用”的区别。服务的高复用性是技术层面对共享服务抽象设计能力的重大考验,需要尽可能贴近业务和用户。共享基础服务,通过中台向前台提供“对应服务”或者提供“打包服务”如何?这取决于所提供服务的开放和共享程度。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各大互联网公司决定中台建设的开端,总是伴随着企业层面组织架构的调整。虽然各部门权限、各业务归属未必能以“开放共享”的理念完全分解共享,但以开放共享达到“共享”的最终目标才是中台建设的原则.灵活扩展一揽子服务输出后,业务量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激增。能够承受大流量高峰期的高并发和高可用,将成为一个很大的挑战。底层的灵活扩展性将非常重要。企业应应用DevOps、Docker等先进的开发技术理念,在中台建设前就开始数字化技术转型。所有企业都要建中台吗?在问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想一想:什么样的企业适合搭建中台?以下是我个人的观点:①业务规模达到一定水平。使用中台意味着企业有一定的IT资产可以沉淀。只有充分复用这些IT资产,企业才能突破当前的瓶颈,更高效地为业务赋能。但是,只有企业的业务规模和商业价值达到一定程度,才具备沉淀和落地的条件,否则就如同杀鸡用牛刀。比如运营商、银行、保险公司等拥有大量数据的传统国有企业,以及BAT等大型互联网企业,不仅拥有丰富的数据资产,而且拥有足够大的IT规模。中台建设是他们企业升级的最佳方案。.②践行了“系统化、集中化、平台化”“系统化、集中化、平台化、集中化”,是企业在数字化道路上前进的必由之路。如果一个企业已经成功实践了“系统化、集中化、平台化”的过程,并且在相对饱和的状态下支撑了前端业务,那么这家企业可能会开始考虑下一步的“集中化”。③如果敢于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平台一定要在企业层面开放共享,否则就只是某个事业部或分支机构下的一个功能平台。我们看到,当阿里、腾讯、京东、百度开始决定中台建设时,企业层面组织架构的重大调整同时发生,权威性发生重大震荡。每个部门和每个业务的所有权。勇于重构组织架构的企业更适合快速高效的中台建设。笔者认为,以上三个条件是企业开始成功搭建自有平台的充分必要条件,缺一不可!当然,自觉不适合中台建设的企业也不会错过中台带来的好处。许多公司已经开始推出toB中台产品。未来我们可能可以像使用toB平台产品一样,低成本的使用中台产品。结论现在可以理解了吗?马云当初说“云计算不做就会死”,其实是因为阿里遇到了别人没有遇到过的时代问题。又为什么后来慢慢涌现出很多追随者?那是因为追随者后来也遇到了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感恩。好在像阿里这样的大公司,发展到更高级的时候,能够首当其冲,遇到后来者暂时没有遇到的问题和症结,从而在风险的早期感知中超前警觉。练习改变。对于其他企业来说,旁观后跟风跟风也是一种低成本的试错法。到底什么是中台?它可能根本不那么重要。要想成为一家不被善变的用户和市场抛弃的公司,最重要的是要想办法不断提高公司应对用户善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