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轻量化、一体机、90Hz/120Hz高刷新率显示、超长续航……2021年以来,消费级VR头戴显示终端产品用户体验不断提升与2015年前后诞生的第一代产品相比,有了质的飞跃。VR产品和服务具有沉浸感强、私密性高、迎合个人体验等特点。他们在挖掘消费级场景方面具有天然优势。除了大家熟知的游戏和影视领域,它们的应用有望继续延伸到直播、娱乐、旅游、购物等场景。先行者对消费市场的教育也相当有效,体现在用户对VR/AR产品的接受度提高,同时更倾向于为“优质内容+流畅交互场景”付费经验”。对于VR/AR底层技术相对成熟、性能不断优化的设备厂商来说,这是一个提升市场份额的绝佳机会。例如,全球领先的XR厂商Oculus于2020年9月17日正式推出OculusQuest2,起售价为299美元;此外,该公司将在2020年底将OculusRiftS的价格降低100美元至299美元。OculusQuest2发布一年后,销量突破1000万台,帮助Oculus迅速扩大市场份额至75%%。此后,Oculus不仅逐渐巩固了其在全球XR设备市场的领先地位,也大幅带动了全球VR终端销售的繁荣。亿欧智库认为,近五年来,VR/AR具有强大商业变现潜力的消费级应用场景主要包括游戏和购物,其次是影视和直播;娱乐场景虽然是最大的潜在市场,但受限于消费频率低、内容匮乏、配置成本高等因素,近期商业变现潜力并不十分乐观。在虚拟现实游戏体验方面,VR在提供封闭式沉浸式体验的同时,对硬件设备的性能也有很高的要求。普通玩家负担不起的VR硬件成本高昂,成为限制VR游戏普及的主要原因。如此一来,手机AR软件更具备商业变现的潜力,成为游戏用户获得虚拟现实沉浸式体验的入门级解决方案。虚拟现实购物也是技术应用成熟度比较高的领域。与实体店购物相比,虚拟现实购物更快捷、更方便,弥补了传统网购沉浸感差、缺乏交互性等缺点。从具体应用效果来看,视觉展示、智能支付等店内应用正在加速中国消费者网购体验的升级。业界预测,成熟的消费级AR眼镜将在不久的将来面世,届时或将取代手机,开启未来的智能时代。长期来看,随着技术的成熟和网络基础设施的趋于完善,VR也有望在游戏、视频等娱乐场景之外的更多核心领域破圈。在为企业生产经营赋能方面,AR具有与现实世界交互性强等天然优势,可为企业解决工业制造过程可视化、生产数据智能分析等实际问题。目前,AR产业已经在部分行业场景取得了实效。长期来看,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有望在社交、办公、教育、健身、工程、医疗等B/C终端得到大规模应用。与娱乐场景相比,这些场景的市场空间更大,受众更广。对于VR/AR面向企业级应用场景的商业变现潜力,亿欧智库认为,近5年商业变现潜力强、变现可行性高的场景是教育、工业制造、零售、国防和军事和职业培训。其中,疫情让VR/AR的价值尤为凸显。在“停课不停学”的推动下,中国在线教育市场在疫情期间迎来了高光时刻,但在线平台缺乏真实的互动体验,学生容易分心,教师课堂秩序难以管理。缺点。目前,VR教育内容制作公司和教育机构往往单方面开发内容,并与硬件一起打包销售,导致内容变现困难重重。通过云平台优化版权管理,聚合内容资源,有利于硬件和内容的解绑,形成丰富的内容生态。实事求是,是一切尖端科技得以蓬勃发展的必由之路。EOThinkTank认为,VR/AR将在师生在线互动、课堂实时直播等方面大有裨益。未来,虚拟显示技术将随着5G网络的建设加速渗透到我国教育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