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称,高通正在考虑分拆或出售其增强现实平台Vuforia。
随即,就有评论称谷歌可能成为Vuforia最合适的买家。
截至目前,这一猜测尚未得到双方回应。
谷歌近期在VR/AR领域的动作几乎涵盖了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
硬件:今天,谷歌发布了Cardboard V2的技术参数。
Cardboard V2是谷歌在今年5月底的开发者大会上推出的虚拟现实头盔新版本。
与第一代相比,新版本将支持6英寸智能手机,并采用电容按键技术,适配所有电容屏智能手机。
谷歌表示,截至去年12月,Cardboard产品销量已超过50万台。
今年7月底,有消息称新版谷歌眼镜将低调卷土重来,主要面向医疗、制造、能源等领域的企业用户。
据知情人士透露,其消费级产品可能会在一年内推出。
上个月,谷歌一项将眼镜与帽子结合起来的专利被曝光。
该专利显示,谷歌正在寻求将谷歌眼镜集成到现有的可穿戴设备和服装中,而不是仅仅将其作为独立设备发布。
在上个月的IDF技术峰会上,英特尔表示将与谷歌合作,将谷歌的Project Tango和英特尔的RealSense技术集成到Android智能手机开发套件中,推动移动设备深度传感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该开发者工具包将于今年年底开始向部分 Android 开发者发布。
英特尔实感技术包括手势识别、3D人脸识别、3D增强现实、语音识别、Unity工具集、对象跟踪、表情检测、背景去除、浏览器支持等功能。
ProjectTango是谷歌的一个研究项目,此前谷歌开发了一款Android手机原型,可以对用户周围的环境进行实时3D建模。
今年6月,谷歌还与韩国电信运营商SK Telecom合作推出AR解决方案,帮助用户通过终端设备Tango看到博物馆中的恐龙、原始人等虚拟内容。
除了头戴式显示设备外,谷歌还在开发VR视频制作设备。
谷歌与GoPro达成合作伙伴关系,并在I/O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Jump“环绕视频拍摄”工具。
此外,谷歌还投资了虚拟现实影视内容制作公司Jaunt VR,该公司最近发布了一款名为“NEO”的影视级虚拟现实摄像机。
从谷歌在硬件方面的动作我们可以看出,教育市场是目前VR行业面临的重点问题之一。
缺乏专业制作设备是限制高质量VR视频内容发展的原因之一;未来AR技术会是什么样子?很难说它会以什么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眼镜、手机或平板电脑可能都只是一个过渡。
可以肯定的是,成熟的AR技术不仅仅是视觉体验上的突破。
系统:3月份,有消息称谷歌正在内部开发一款为VR设备定制的操作系统。
该项目有数十名工程师。
一旦建成,将降低VR应用的开发门槛。
如果消息属实,谷歌能否借此在下一个交互时代到来之前抢占先机?内容:上月中旬,谷歌宣布重组,Niantic Labs成为第一个被分拆的业务。
Niantic Labs 发布了一款增强现实游戏《Ingress》。
玩家需要使用手机以及手机中的GPS定位功能,按照游戏的指令在不同的室外景点参与游戏互动。
该游戏在全球的下载量已超过 10,000 次,拥有 250,000 名玩家。
今年春天,有消息称谷歌计划推出一档基于《Ingress》的真人秀节目,试水影视行业。
后来,Google Earth整合了虚拟现实技术,推出了3D全现实还原地图。
据悉,该功能未来还将与类似 Oculus 的头戴式显示器相结合。
不久前,谷歌总共投资了瑞典一家VR游戏开发公司Resolution Games,该公司此前曾发布过一款棋牌类VR游戏。
可见,结构重组使得谷歌的业务越来越向核心领域集中。
对于游戏、视频等内容,谷歌更倾向于以投资、合作等其他方式参与。
目前VR/AR的接受度还不高,通过影视作品扩大影响力是一条可行的途径。
平台:同样在谷歌年度I/O开发者大会上,谷歌表示将推出YouTube应用程序形式的更新视频播放器,作为Google Jump系统的一部分。
今年6月,这一承诺提前实现。
有分析人士表示,谷歌希望利用Cardboard应用程序来方便制作虚拟现实视频,从而使YouTube成为虚拟现实中心。
今年7月,虚拟现实社交平台Altspace VR宣布获得1000万美元A轮融资。
谷歌自去年以来一直参与对该公司的投资。
与内容相关的动作类似,谷歌似乎无意打造自己的VR平台。
当同样处于重组过程中的高通想要出售其增强现实平台Vuforia时,很难说谷歌是否会全盘接受。
回顾国内VR领域,做眼镜的人不少,但基本都是初创公司。
他们还需要资本市场的支持,更不用说大规模扩张到内容领域;本土游戏和视频制作商也逐渐显现出崛起的迹象。
但他们要自己解决设备适配、拍摄设备等早期问题。
视频后期合成也缺乏成熟的解决方案。
目前关注这些问题的团队很少;几乎所有视频网站都在布局VR平台,数量与目前真正可以算作VR的视频内容相当。
与国内VR市场碎片化、不系统、甚至急功近利的现状相比,谷歌更接近底层的布局似乎告诉我们,硬件技术、底层框架和解决方案等基础问题解决后,应用是不必要的。
这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更何况教育市场本身还需要一个过程。
不知道看完谷歌近几个月来在VR/AR领域的一系列低调动作,是否还有国内企业会继续羞涩地说,“我们要打造一个连接产业的VR/AR生态系统”。
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