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无人机航拍在野外打扰“人”,解决问题的关键

时间:2023-03-21 17:57:39 科技观察

近年来,随着民用无人机的快速发展,无人机在航拍市场的应用更加普及和深入。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超过半数的厂商都在从事专业航拍无人机的生产,无人机在航拍领域的规模也已经超过百亿。有关专家预测,以年均80%左右的速度增长,2024年航拍无人机规模将达到300亿元。然而,作为一把双刃剑,航拍无人机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挑战和威胁给各方。关于无人机应用的争议并不仅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航拍无人机应用给人们带来的隐私和安全风险无疑值得关注,但除此之外,航拍无人机其实对动物也是有影响的。在航拍应用中,很多人喜欢用无人机拍摄动物,比如拍鸟、猴子等,他们把无人机飞到这些动物的栖息地。巨大的噪音会恐吓和惊吓动物。它还可能给动物生命带来危险。对于很多动物来说,无人机航拍给它们的生存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现实中相关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2020年,《秦皇岛晚报》报道了一架无人机在北戴河湿地保护区拍摄鸟类。一名男子驾驶无人机进入鸟类栖息地,吓坏了成群的鸟类。无独有偶,位于广西崇左的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曾对外披露,保护区内曾出现无人机追逐、拍摄白头叶猴等行为,故意扰乱、追逐、喂食白头叶猴等行为。叶猴。类似行为给动物保护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破坏。此外,除了个人航拍应用对动物和生态可能造成的危害外,有组织的航拍应用的危害也是不可估量的。现在在一些影视和纪录片的拍摄中,经常会用到各种无人机。无人机的大量应用对动物的影响要比单一应用强得多。比如之前的报道显示,拍摄纪录片的团队在追击拍摄小熊的过程中,小熊受到惊吓,失足坠下悬崖。当然,如果将无人机用于偷猎之类的事情,破坏性就更大了。大力监管促进与自然和谐在此背景下,航拍无人机的应用迫切需要合理监管和严格监管。监管的内容不仅要保护人类的相关利益,还需要考虑对动物和生态的影响。出于个人利益,完全禁止无人机拍摄鸟类、猴子等行为不可取,但必须严格限制拍摄的时间和区域,同时全面审查生产、制造、无人机规范的应用和技术要求。此外,相关部门还需要出台惩罚措施,确保申请在合理范围内。对于有组织、大规模应用无人机航拍,以及蓄意利用无人机实施违法犯罪活动,要加强法制建设,加强监管,升级惩戒手段,从根本上彻底杜绝。.8月8日,广西自治区发布了白头叶猴保护相关规定,明确规定了动物保护范围,禁止在区域内使用无人机,特别是射击、追逐动物的行为,并制定了相关规定规定。严厉的处罚措施无疑为当地的动物保护和生态保护提供了助力。当然,除了法治措施,对无人机使用者的保护和责任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毕竟,无人机没有好坏之分。说到底,他们背后的人才是关键。如果能增强飞行员的防护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飞行员的操作水平,在应用中最大程度避免对动物的影响,也能发挥航拍无人机的优势,扬长避短。基于此,我国还需要对公众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以及责任意识的培养和普及,为健康应用营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