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修路”的新方案。相信只要不是太年轻的人,对这个slogan应该都非常熟悉。这和区块链有什么关系?因为我们也在开始“修路”,而在这里,我们称之为“桥”。本来,世界上只有一个以太坊,就像一个大村庄,所有的生产和消费活动都在这里进行,铁匠、农场、银行、市场……大家离得很近,没有“筑路”的问题。现在区块链已经正式进入多链时代,以太村旁边还有很多其他的村子开出来了。他们虽然没有以太村那么大,但都有自己的铁匠铺、农场、银行、市场……慢慢的,很多嫌弃以太村太拥挤太贵的村民“移民”到其他村庄,渐渐的数个村子的人数都增加了,以太村称霸的日子彻底结束了。于是修路正式提上日程。毕竟几个村之间还是要有经济和消息的往来,很多村民的资金也需要在村与村之间转移。那么问题来了,这条路(桥)应该怎么修?聪明人想到了以下几个办法:1.找一家银行周围的村子逐渐繁荣起来,他们还在其他几个村子里开了分行。由于这些银行的口碑一直很好,村民们也很信任他们。当我们需要资金周转或向外村转钱时,我们经常去这些银行。他们还在各个村庄提供资金存取或周转服务。这是我们最常用的最早的CEX方案。严格来说,这根本算不上“桥”,但确实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或者说是桥时代之前的唯一解决方案。然而,只有银行是不够的。毕竟银行也有可能倒闭,更重要的是,在区块链这样一个“去中心化”的环境下,这么重要的业务总是需要“中心化”银行的帮助。处理它太尴尬了……所以还有其他几种选择。2、单点外部验证抛开银行中心化的弊端不说,在很多场景下,银行是完全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的。比如比特村村民手里的比特币,其实每个村子都认可,但是这个比特币不能带出比特村,人们要在以太坊村或者其他村子里用比特币。我应该怎么办?有人发现一位不属于任何村子的德高望重的长辈和他讨论过这样一件事:如果比特村的村民来找长辈存入一笔比特币,长辈会发一张收据给他,可以用来交易在以太村中自由流通,票据所代表的面额相当于村民存放在长辈那里的比特币。同时,长辈存入的比特币也被“锁定”在长辈手中,只有有人拿纸条“解锁”这些比特币才能流通。这样做的好处是非常方便。当比特村的人想去以太坊村使用他们的比特币时,他们只需要找到长辈存钱并拿到账单即可。在以太坊村,票据和比特币一样容易使用。.不利的是,这位尊贵的长辈虽然名声在外,但万一抵挡不住糖衣子弹的诱惑,带着大家存取的比特币跑路了怎么办?这些被接入的比特币资产的背书将直接成为一张废纸,给用户造成重大损失。大家一定不难看出,这就是以WBTC为代表的“单点外部验证”的桥梁。所有的安全都取决于托管BTC和发行WBTC的机构的声誉。3.多点外部验证既然我们对“德高望重”的长辈没有把握,要不找几位口碑好的长辈一起做接入、锁定、出票的工作?他们每个人的名声和人品都不及之前的那些“德高望重”的长老,但他们的数量却多得惊人!而他们通常要质押大量资产,才有资格成为这个“验证者”。那么在资产质押+游戏的条件下,他们集体“下场”的可能性就降低了很多,整体上比个体长老更靠谱。“权力下放”怎么样?多点外部验证的代表,比如最近火的Anyswap、Synapse,还有之前火了很久的Rune,都有这种风格。4、原厂验证听起来很高级,那么什么是原厂验证呢?我们都知道,每个村的秩序都是靠村里的警察(矿工)维持的。像比特村、以太村这样历史悠久的村子,治安一直很好,大家对警察的信任度也很高。新崛起的村落虽然还没有积累足够的沉淀,但像近村、宇宙村等也有着不错的口碑和有序的治安。如果我们在双方村民警(矿工)集体见证和保证的前提下,在两个信誉良好的村之间进行资产转移呢?是不是不需要再找一个或者几个长老了?更妙的是,在双方警方的见证下,两边村民不仅可以转移资产,还可以互相传话!真正实现“隔空说话”。显然,原有的验证模式是安全可靠的,不需要从外面找人,也不需要资产质押……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必须要有两个村的警察参与每次(任意两条链之间部署这种原生验证桥,开发者都需要在源链和目标链上开发部署新的轻客户端智能合约),因此灵活性比外部验证方式差很多。这种风格的桥自然以大家熟知的Cosmos的IBC和Near的RainbowBridge为代表。Docoin和BinanceLab最新投资的LayerZero绝对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秀。5、本地验证(流动性网络)该模型基本上是在比特币闪电网络模型基础上的扩展。要理解这个桥的典型模型,首先要理解两个词:atomicswap和hashtimelock。你是什??么意思?比如一个人想把手里的以太币从A村转移到B村,有没有比长辈,甚至两个村民警察更靠谱的方法?真的有,就是没有情感和道德缺陷的机器人!基于哈希锁的原子交换就是这样一个机器人。机器人从你在A村有哈希锁的地址接收支付,指定一个到期时间锁,然后发送到你在VilleB的地址。用同样的哈希锁转账。发现B村地址转账后,在A村发布密钥,解开哈希锁,将资金释放给机器人。然后机器人用B村的同一把钥匙打开哈希锁,给你资金。如果不公开密钥,双方可以在时间锁定期满后通过合约返还资金。在这种情况下,你根本不需要依靠机器人的声誉和道德标准,而是依靠密码学来实现CodeisLaw,称为“路由器”。提供流动性的中继节点+合约构成了上面的“机器人”。这种桥的代表无疑是最近最火的桥Celer。此外,不发行代币的Hop和Connext在技术实现上与Celer略有不同,但都属于本地验证的流动性网桥模型。6.总结目前主流的桥梁暂时可以归为这五类。然而,区块链的世界日新月异,经济激励和游戏模式也将继续发展。不同的场景,不同的需求,肯定会有不同类型的桥梁来满足。让我们拭目以待公链的“百花齐放”和残酷的“百桥大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