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互联网难点调查:运营商隔离运营看命她在厕所门口来回踱步十几次,一发现有信号就立刻停下来敲键盘。在她居住的蓝天公寓宿舍,只有一小块区域网速稳定。孙淼的遭遇并非孤例。校园上网难是大多数兰州大学生头疼的问题。“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上网有多难?记者对兰州地区的高校展开了调查。在厕所门口递照片的孙淼一想到用校园网选课,就被“吓了一跳”。网速:“买不到火车票,选不了课,还得趁着‘天时地利人和’发个图,不知道学校的网是什么对...有用!”李悦所说的“时间”,就是此刻互联网使用的“低峰期”:“地利”指的是“占据”从厕所到洗手台前不到一平方米的空地:“人与和谐”有赖于宿舍同学的通力合作,无人使用无线上网,将“保存”的信号贡献给最需要的室友。当孙淼蹲在宿舍卫生间门口发邮件时,甘肃政法大学学生李文正坐在400多公里外陇南辉县开往兰州的火车上。由于校园管理系统只能通过校园内网运行,李文不得不从老家赶回学校机房选课。火车上的李雯显得很着急,因为在她的记忆中,选课是一场近乎惨烈的“战斗”。李文说,她大一选课时,凌晨4:00就在学校机房外排队,只为抢到一个座位。不到一个小时,队伍就延伸到了50米外。8点机房开门时,几千名学生挤得水泄不通,管理员连第二扇玻璃门都打不开。一推之下,玻璃门碎裂在地,一张男孩的脸被划破了。时至今日,一想到抢网课,李文就“毛骨悚然”。“现在都是‘互联网+’,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的校园网才能真正方便。”选好课程后,李文想到了今年只有抢上网才能完成的几件“大事”——学年论文、部分课程的网络模拟培训、回家的公交车票……运营商独立运营,网速到底有多快?“看缘分”为了方便上网,西北师范大学张静同时申请了两张手机卡,手机号码发送高考时拿着录取通知书到家,主要是流量用,18元套餐含40小时WLAN使用时间,100M免费流量套餐,手机卡号更方便流量叠加,5元叠加30M,10元叠加70M,资费越多优惠幅度越大,每月可重复20次“流量加油包”自动取消。电信号更贵。如果固定的5元流量套餐用完了,只能加10元套餐,然后层层叠加。对于张静来说,一个月100M是远远不够的。为了省话费,她用手机上网总是选择手机账号。但是,移动网络不够强大。在号称“移动光纤覆盖”的蓝天公寓,高峰期网络“慢如蜗牛”。移动公司在校园里宣传说这片区域的光纤可以达到8M,但是测速软件的结果显示只有1-2M。因此,遇到紧急情况,很多同学都“如热锅上的蚂蚁”。“两个账户,话费一定少不了!而且很浪费,比如我包里的40小时移动WLAN,我基本没用过,因为很慢,但不管你用不用,资费还是会的要收费的。”张静说。为了关键时候方便上网,张静“咬牙”拉起了电信宽带。有了宽带,整个宿舍的同学都想体验“不卡顿”的网速。但是不管怎么调试路由器,室友我们还是无法上网。致电客服后,得知“一人一号上网”。“宽带是6个学生共用的,网速没问题。为什么非要一个号一个网?明显是浪费。为了赚钱,不惜一切代价。”张静说.由于各个运营商竞争激烈,网线不能随意拉。在蓝天公寓,只有部分宿舍有现成的电信网线。有同学想上宽带,电信服务人员反复询问宿舍网线的问题。具体楼数和楼层,因为他们要先判断电信网线是否进过那栋楼。当被问及网速时,工作人员给出了一个很模糊的回答,“大概在4M到8M之间,具体多少看缘分”。高校网络分布与西北师范大学大致相同。一般分为移动无线网络GSAU、EDU和移动宽带,电信无线网络ChinaNet和宽带,教师使用专网。移动运营商将大学市场视为一个巨大的商机,纷纷在这里开拓市场,有时竞争也很激烈。“不同楼宇的网络覆盖不一样,有的是几家大运营商的光纤同时覆盖,一定有竞争。”对于校园内不同楼宇不同服务商提供的网络服务,兰州交通大学永盛学生处处长钱倩认为,这种竞争在建楼时就已经开始了。一般来说,激烈的竞争导致优质低价的服务。然而在校园里,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并没有给学生带来收益。反而采取割据、垄断的模式来增加网费,让很多学生“苦不堪言”。在西北师范大学,很多同学选择申请移动30元流量套餐和20元WLAN套餐。使用宽带上网的学生每月需要充值60元左右;而在甘肃政法大学和甘肃农业大学,大部分学生选择申请58元的移动宽带套餐,4M宽带每小时加收0.1元。平均而言,几乎所有学生每月的上网费用都在50元以上。此外,寒暑假期间,主要供教育机构使用的EDU网络无法有效使用,但作为基础套餐业务,不能取消。“鸡”校园网,说爱你不容易虽然张静已经有了两个网络账号,但要想在校园内顺利上网,她还需要第三个网络账号——校内上网的校园网访问帐户。因为只要登录校园网的计费网关,张静就可以进入学校开发的一些系统,在网站上下载专业资料。当地媒体报道,2012年以来,甘肃省多所高校以“省金融数字校园建设工程”为契机,实施“数字校园三期建设工程”。区域无线覆盖的校园网主干网逐步形成。然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学生们列举了校园网的种种缺陷。在他们看来,校园网离不开但又不好用。西北师范大学及相邻的三所高校均有独立的校园网,由校网中心统一管理。但在使用方式和充电情况上存在诸多差异。在西北师范大学,学生开通校园网的月基本账户费用为10元,包含10G流量,当月超额流量按2元/G计算,封顶100元。甘肃农业大学和甘肃政法大学没有时间限制,但收费不同。与其他三所高校不同的是,兰州交通大学的内网必须使用网线,然后下载登录客户端,按小时计费,0.3元/小时。在西北师范大学本部,只有配备新媒体教学设备的10号楼和7号楼可以接入校园网,信号也不稳定。“只有10号楼A座116教室比较好用。”长期被校园网“折磨”的同学们,甚至找到了使用网络的具体区域。在甘肃农业大学,只有2号教学楼可以登录校园网,信号随着楼层的增加而逐渐减弱。有同学调侃:“农大高处,校园网信号比空气还稀薄”。兰州交通大学的学生“更惨”。学校的校园网只能通过网络插座接入网络,而教室里的插座却很少。该校学生表示,“使用校园网需要拼人品”。.甘肃政法大学校园网网速慢得出奇,有同学称之为“老牛拉破车”。在记者走访的四所高校中,只有兰州交通大学的图书馆配备了网络接口,学生可以利用校园网自行查找资料。在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开设了电子阅览室,但在这里需要支付1.5元/小时才能登录内网。同样是校园网,为什么收费标准差别很大,有的学校收费太高信号不好?甘肃农业大学信息处一位老师说,“校园网属于国家教育网,是移动网线,收费是一种盈利手段,不可能免费为学生提供一个上网时间。”很久。”个别情况下,高校有多种解释:“校园网是可以控制的,为了学生的学习,部分教学楼的网络已经关闭”。有关部门以“采访需经宣传部批准,按程序办事”为由避而不谈。(应受访者要求,本文中孙淼、李悦、张静、李文均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