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智能手表的上游部件还不够强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时间:2024-05-22 18:30:49 科技赋能

图解:在WMC上亮相的华为智能手表非常好看,但智能手表的整体普及度还需要时间来提升。

WMC上发布的旗舰智能手机数量稀少,因此智能手表和虚拟现实眼镜起到了平滑的作用。

华为Watch的颜值确实给很多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HTC、LG等厂商推出了琳琅满目的智能手表新品。

今年智能手表的火爆市场会到来吗?在我看来,Apple Watch大概率会畅销,但大多数其他手机制造商和智能设备制造商现在都在推出智能手表。

他们是在各大零部件厂商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之前诞生的早产儿。

这些产品天生在续航和应用场景上都存在短板,因此智能手表很难在2020年普及,智能手表行业需要时间来完善自身。

上游成分不够强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尽管手机厂商热情高涨,但似乎如果不抓住智能手表的浪潮,就会失去进入物联网时代的门票。

不过,与智能手表终端厂商相比,上游芯片厂商、电池厂商和屏幕厂商并不太关心更新适合智能手表的零部件。

智能手表就像早期的智能手机和超级本。

早期出现的第一代、第二代产品体验较差。

主要原因不是设备厂商的设计理念有问题,而是整个产业链没有。

为新型设备做好准备。

由于我没有亲自参加WMC,担心报道漏掉了一些重要消息,所以我询问了前面参加展会的四位记者朋友,看看是否有芯片厂商会展示专门为智能手机开发的解决方案。

观看本次 WMC。

结果前所未有地一致:芯片没有这样的新解决方案。

近期智能手表的显示方面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夏普今年11月推出了专门为智能手表开发的显示屏。

号称比普通液晶屏节能20倍,但只支持8种颜色。

据外电报道,过去一直采用电子墨水屏的Pebble可能会采用夏普的新款屏幕,但至于8色显示效果,还有待拿到实际样品来确定。

从CES和MWC上展出的产品来看,彩色显示器的能耗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彩色墨水屏可能是平衡电池寿命和显示效果的另一种方式,但显示器制造商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

因此,现在大多数智能手表屏幕都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几乎每天都需要充电,使得智能手表的成熟度受到广泛质疑。

我尝试过一款电子墨水屏的智能手表,待机时间可以达到两到三天。

但它太像电子表了,刷新有明显的延迟,所以体验上有明显的短板。

事实上,电池技术近年来发展缓慢。

石墨烯电池也更响亮、更轻。

此外,智能手表有更严格的厚度和重量限制,因此芯片和屏幕的功耗并没有明显降低。

现有电池的充电容量无法维持普遍接受的电池寿命。

智能手表市场太小,之前的分析报告都没有预估未来智能手表的产值。

因此,各大芯片和屏幕厂商一方面受到现有制造工艺和技术显示的限制。

对于销量不确定的产品,愿意投入过多的资源进行研发和营销。

总体而言,目前智能手表的零部件技术水平和实际性能严重落后于智能手表厂商的设计理念。

这就像打篮球一样。

你意识到了,但是你的身体跟不上,结果自然是不理想的。

  刚性的应用场景、可疑的流动性、价格是很多产品受欢迎的关键因素,但我认为这个规则并不适合智能手表行业。

现在绝大多数智能手表都不具备通讯功能。

它们通常需要通过蓝牙连接到智能手机才能正常使用。

因此,智能手表从一开始就更像是一种高端智能手机配件。

注意:LG Watch Urbane 具有 LTE 通信功能。

如果智能手表要颠覆智能手机,增加通讯功能只是时间问题。

由于尺寸和重量的限制,很多智能手表都没有配备扬声器。

如果想要听到高品质的声音,还需要为智能手表配备一副蓝牙耳机,否则不会产生声音,再加上小屏幕显示面积的限制,所以智能手表的音视频功能受到限制。

基本不能用。

而且,过去的智能手表,由于屏幕太小,虽然图标被刻意简化,但点击和确认并不像控制手机那么自然。

我以前也收到过几块智能手表作为礼物,但用了几天后,我就把它们束之高阁了,因为每天除了测量步数、监测血压、报时之外,真的很难找到其他的了。

有趣的应用程序。

我的一个朋友一开始在他的智能手表上看到微信同步的消息时很兴奋。

我尝试了一下,确实是一种折磨。

后来我把智能手表送给了另一个朋友。

几个月后,当我们在一起时,我问他使用得怎么样,他说非常好。

当我问什么是最好的时,他说那个太难用了,已经丢了。

它已经在抽屉里放了一段时间了。

智能手表之所以被看好,是因为万物互联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我市看好智能手表的长期发展。

不过,就目前智能手表的性能和体验而言,我认为那些所谓的应用场景,说白了都是编出来的,就像TD-SCDMA手机广告用流畅的视频通话来忽悠人一样。

大方向是没有错的,但是此时的硬件还不能满足应用场景的基本需求,所以这些所谓的应用就是水中月。

目前智能手表在巡航和体验上的明显短板也导致了开发者的犹豫。

因此,智能手表目前缺乏引人注目的新应用。

除了医疗健康领域,常规应用也很难变现。

硬件和软件应用谁应该迈出第一步?智能手表领域造成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逻辑悖论。

  Apple Watch 或许是一个异类,但其他智能手表却很难逆袭。

如果让我分类的话,我认为智能手表只有两类,即Apple Watch和非Apple Watch。

需要注意的是,上面分析的智能手表并不包含在 Apple Watch 中。

我认为即将于3月9日正式发布的Apple Watch可能存在变数。

在过去的26个月里,苹果为了“为新产品做准备”,不断收购了近30家新公司,因此Apple Watch很可能会在硬件和经验上更加成熟。

注:这是苹果官网给出的18k金Apple Watch外观。

它开始感觉有点像一块豪华手表。

依托苹果强大的系统优化和应用平台优势,Apple Watch很可能取得可观的销量。

但我认为其他非苹果智能手表今年基本都停业了。

就算想要复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更重要的是,苹果通常会直接收购它认为有用的零部件制造商。

即使你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相应的部件。

指纹识别模块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生动的例子。

如今,科技公司对于创新都存在一定的困惑,尤其是智能手机制造商。

当智能手机平均价格持续下跌、利润逐渐变薄时,他们需要额外的新产品来支撑业绩并维持股价。

他们正在积极开发智能手表。

我可以理解大家的热情,但大多数智能手表的功能同质化严重,除了外观似乎没有什么可做的。

苹果推出Watch的背后,其实还有一个大伎俩。

苹果希望通过Apple Watch打开庞大的健康和医疗市场。

但即使拥有极其充沛的现金流和可观的品牌力,苹果在整合线下医疗资源方面仍然举步维艰。

3月9日Apple Watch发布时,医疗健康平台能否同步上线还存在很大悬念。

而即使Apple Watch能够连接美国的线下医疗资源,距离中国消费者还很遥远。

美国的线下医疗资源与中国普通消费者无关。

在中国医疗体系的封闭和傲慢的情况下,您认为苹果的健康医疗平台短期内能在中国上线吗?对更好的事情抱有希望,我对智能手表的长期未来持乐观态度。

但实际的硬件产业链和软件应用决定了智能手表还需要时间来逐步完善软件、硬件和应用。

2018年我们可以看到智能手表的改进和进步,但距离完全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此,除了Apple Watch之外,其他智能手表或许也会有像华为Watch、moto这样备受瞩目的产品取得部分成功,但总体来看,非苹果品牌智能手表市场整体爆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