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小米手环2和小米手环1对比评测,很好但是很难抢

时间:2024-05-22 19:05:31 科技赋能

前言:小米手环可能是我最喜欢的小米产品之一,超越了我对手机的热爱。

原因很简单。

说实话,小米手机确实没什么吸引力。

相反,小米的一些智能外设却表现不错。

小米空气净化器、小米手环等。

当大多数智能手环厂商注重功能性时。

小米发布了一款无屏、待机时间超过一个月的手环。

说实话,笔者买它、戴它并不是因为手链。

但我感觉这东西戴在手上看起来不那么空心了。

回家后还可以查看自己的运动数据等。

不过,小米手环二代终于来了,我有幸能够体验到这款产品。

现在我还会喜欢第二代小米手环吗?价格近乎翻倍,她还会是万千宠儿吗?   开箱:包装风格没有太大变化。

从小米手机开始,黄色牛皮纸就成为了小米的包装特色。

很好的延续了小米在智能外设方面的特色。

打开盒盖即可看到产品的真面目。

它与第一代非常相似。

和上一代一样,原来的标配是黑色硅胶腕带、说明书、充电线和表头。

  产品细节:外观设计上的主要区别在于前面板上有一块0.42英寸的OLED小屏,主要用于显示时间、步数、APP通知等基本信息。

默认情况下,它仅显示时间、心率和步数。

;可在小米运动中调节显示距离、热量、电量等信息。

通过触摸手环上的圆形区域,可以切换信息的显示。

由于屏幕的限制,显示的内容相对有限。

华米科技于今年夏天推出,两年内销量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可穿戴设备品牌。

价格低廉、续航时间长、全防水设计以及实用好用的基础功能,小米显然不愿意打破这一良好势头,第二代产品的设计大体沿袭了第一代的设计一代产品,但又进行了升级和改进。

背面有一个心率模块。

我只用过第一代的早期版本。

心率版没啥用。

不过,我也遇到过其他品牌。

心率监测模块略微凸起,以便更好地与手臂接触。

事实上,心率测试模块的数据因人而异。

有一次心率还在70左右,但第二次就跳到了90以上。

如果想要这个功能准确,就必须将腕带牢牢地绑在手臂上,这样会产生气密感和压力感。

充电方式与第一代类似,依然是两触点接口,位于手环本体侧面;不过大家都知道,第一代产品可以待机整整一个月,所以不需要考虑充电是否方便,所以第二代持久加了显示屏和心率监控模块的功耗是否如预期那样令人满意?抱歉,笔者使用了不到一周,官方表示还没有达到20天的待机期限,但可以肯定的是,小米手环2代的电池容量从45增加到了毫安时至 70 毫安时。

实际正常使用时,一天的电量损耗仅为3%。

它的性能不如第一代,但20天的待机时间仍然足以让人不用担心这件事。

第一代和第二代产品对比:第一代和第二代产品放在一起,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

不过二代的前脸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首先颜色的选择要与表带的颜色相配,比较沉稳低调。

触摸按键还是很明显的。

将其握在手中,面向阳光,您可以轻松看到正面的矩形显示屏。

充电方式类似,但两者的充电线不通用。

第二代比第一代更大。

腕带扣的款式一致,都是压入式,不过二代在配色上也做了一些改变,依然保持低调的风格。

背面的二代有心率功能,笔者的第一代是普通版。

所以没有心率功能。

手环2不被屏幕显示禁用,支持20天超长续航,实际使用一天仅损失2%电量。

与1代的不同之处在于表面增加了触摸按键。

您可以通过点击来切换显示数据。

您也可以不使用APP,直接停留在心率页面即可测试心率。

支持抬腕亮屏等功能。

从腕带的细节来看,二代更加成熟。

腕带的材质依然采用亲肤橡胶材质,重量轻。

佩戴时您不会感到手腕有任何压力。

与一代相比,开模更加精准,看不出来。

毛刺。

更柔软。

就此而言,两款产品放在一起,细节上的差异还是相当明显的。

正面上,相比一代的银色,二代采用了与腕带类似的颜色,显得更加低调。

小米手环2的卡扣设计继续沿袭了第一代的设计。

可靠性并没有因为材料变得更软而恶化。

相反,第二代更容易卡入,而第一代则稍微紧凑一些。

佩戴上没有太大区别。

他们都比较舒服。

不过加了二代屏幕之后就方便多了,可以看到时间等信息。

APP体验:小米运动已经集成了相关产品。

小米运动app相信不用多介绍了。

我们挑几个重点来谈谈吧。

运行功能截图、数据统计界面截图、设置截图。

小米运动APP集成了小米手环、体重秤、智能跑鞋,未来还会添加更多产品。

对于小米手环来说,第二代产品具备了第一代产品应有的所有功能。

实时心率监测等功能是上一代早期手环所不具备的。

可以在APP上设置手环的信息,如显示模式、佩戴模式、特殊功能设置等。

还可以绑定微信、微博、QQ等平台进行数据共享。

数据准确吗?或许大家更关心的是一款智能手环。

大家都非常看好智能手环的记步功能,以此来衡量手环的好坏。

事实上,笔者体验过很多款智能手环,发现没有一款智能手环能够做到100%准确。

即使是多轴陀螺仪也无法100%识别人类行为。

因此,作者只关心她的数据是否比较接近现实。

这些数据可以与外部朋友交互共享吗?那么就足够了。

显然,第一代小米手环已经满足了需求;第二代的数据似乎采用了更保守的算法,基本上不会坐着随机计数。

但慢走的记录数据似乎慢了很多。

在我个人看来,这个数据确实见仁见智。

  体验总结:小米智能手环二代在设计上保留了上一代的新颖和精致。

显示功能的加入,提高了可玩性。

不过面板是非钢化玻璃,所以还是有一些担心会被划伤,影响美观。

不过好在不是全屏触摸。

有一个很好的缓冲区专门用于触摸触摸区域。

值得购买吗?其实这个问题有点多余,但小米手环2刚推出的时候,就被抢了。

可见受欢迎程度并不亚于初代。

至于是否会超过第一代的销量,成为新宠。

这个问题或许要到一年后才能得到答案。

就价值而言,值得购买吗?没有那么多,所以我不能去香港或新加坡。

不贵,不用回去开家庭会议。

没有那么多,所以我买不到妻子或汽车,也不能去莫斯科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