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手机硬件已进入发展瓶颈,未来电池技术将如何突破?

时间:2023-03-19 16:26:55 科技观察

很多朋友可能已经发现了当今智能手机发展的“极端规律”:处理器核心越来越多,屏幕越来越大。十核CPU、8GB内存、4K分辨率,智能手机的硬件指标飞速飙升。的确,手机硬件性能的提升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好的体验,甚至有些地方已经超越了电脑等智能终端带来的影响。不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随着手机硬件的飞速提升,功耗也越来越猛烈,但是手机电池技术似乎跟不上硬件的快速发展。手机的性能提升虽然不错,但作为一款便携手机,就相当于一块没有电的砖头,“手机换PC论”成了一句空话。从这个角度来看,扼杀智能手机发展的正是电池。对此,未来手机厂商将如何应对?未来手机电池技术将如何突破?下面就和笔者一起探讨一下。是机身更薄更美观,还是为了续航做出妥协?在现在的手机市场,想要买到一款兼具颜值和性能的智能手机,几乎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目前锂电池技术的局限性使得厂商不得不在外观和续航方面做出取舍。想要一款续航时间更长的手机,就必须要对锂电池进行扩容,而电池容量的扩充会增加锂电池的体积。手机也会变大变厚,甚至影响单手握持。纵观当下手机的发展趋势,也能看出手机厂商的选择。目前流行的无边框、全面屏、屏内指纹等设计,显然都是为颜值而生,但在消费端,手机的颜值也成为了用户购买手机的首选。更时尚、更好看的外观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当然也有很多人比较喜欢续航,所以也有一些机型为了解决这部分痛点而牺牲了续航。然而,这些模型往往有一个厚实的砖块状身体,携带起来也是一种负担。曲线救国,快充技术盘点为了保证手机长时间运行所需的电量,以及市场对手机更薄更美观的需求,不少厂商内置了大容量电池容量越多越好,但电池容量的增加会缩短手机的充电时间。增加。因此,众多厂商在充电技术上绞尽脑汁,曲线救国的快充方案应运而生。目前流行的快充方案有高通QC、联发科PEP、OPPOVOOC、华为FCP/Supercharge、USBPD等,虽然手机电池快充采用的是同一种方法,但原理不同。家里有很多手机充电头是家常便饭。每个品牌的手机都需要相应的充电头来进行快充。曾经一个充电头兼容所有的手机快充设备。时代早已过去。众所周知,P=UI(电功率=电压X电流),提高充电效率无非就是增加电流或者电压。这些快充方案主要分为两大方案,一种是高压小电流快充方案,一种是低压大电流快充方案。第一种方案常用的是高通QuickCharge、联发科PEP、华为FCP、USB-PD等,第二种方案是OPPO的VOOC(5V/4A)、一加的Dash闪充(5V/4A)、魅族的mCharge(5V/***)和华为的SuperCharge(4.5V/***,5V/4.***)。第一种高压小电流快充是在充电过程中提高充电电压(约7-20V),以提高充电功率。没有快充的手机充电过程一般是先把220V电压通过充电头降到5V,手机内部电路再把5V电压降到4.2V,然后把电能输送给电池.整个降压过程都会产生热能。第二种低压大电流快充是在电压一定(4.5V-5V)的情况下增加电流,一般采用并联电路进行分流。恒压下,并联分流后各电路分担的压力越小,如果在手机中做同样的处理,各电路承受的压力就越小。比如VOOC闪充通过增加充电线的线数/电池触点的数量来增加电阻的截面积,降低电阻值,提高大电流的承载能力,而华为SuperCharge快充让充电器直接输出给手机低电压,避免机身内部“高压转低压”转换产生的高热。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快充方式,比如vivo的双引擎闪充,采用双充电芯片并联充电方式,速度是普通充电技术的两倍。这些各式各样的快充技术都是厂商自己研发的。实现快充的条件苛刻,手机、充电器、数据线一一对应,缺一不可。只是说到苹果,依旧沿用慢了几千年的超级慢充(5V/1A)。突破瓶颈:石墨烯电池、超级电池应运而生。各家厂商的快充救国方案只能治标不治本。追本溯源,电池的发展还是要有质的飞跃。幸运的是,势头已经出现。去年,石墨烯电池的发展从MWC和CES上都闻到了。石墨烯电池是2004年研发的新能源电池,自诞生以来就备受关注,至今仍有望成为电动汽车行业电池技术的突破口。石墨烯本身就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导体材料,具有出色的韧性和柔韧性,可以大大提高手机的电池寿命,还可以将几个小时的充电时间压缩到短短几分钟。电池重量仅为传统电池的50%,成本将比锂电池降低77%。最近的一则电视新闻报道称,中国浙江大学在石墨烯电池的基础上研发出了铝石墨烯超级电池。实验数据表明,快充可在1.1秒内充满电。报道还称,这种超级电池具有超高的耐用性和安全性。它可以经历250,000次循环并保持其91%的比容量。由于超级电池是柔性材料,弯曲时仍能保持容量,遇火也不会爆炸。从目前来看,石墨烯电池和超级电池是最有能力突破智能手机瓶颈的,也是行业内最接近商业化的产品。不过由于还处于实验室阶段,目前量产难度较大,可能需要等到转入民用领域。随着手机硬件和功能的增加,人们对手机电池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智能手机的发展就像一个木桶,电池才是智能手机发展的梗。未来智能手机想要走得更远,电池的短板必须要解决。在这里,我们或许可以期待石墨烯电池和超级电池更快的商业化,以及更好的电池材料的出现。不过,虽然智能手机的硬件提升看似不错,但其实很多都只是厂商卖的噱头。纵观整个行业的手机,对于消费者来说,大部分已经处于性能过剩的状态,但是过剩的性能还是会耗电的。需要注意的是,这是消费者反驱厂商的结果。所以,在电池技术没有突破的情况下,希望很多消费者在选择硬件合适的手机时更加理性一些。这才是消费者选购手机应该保持的理性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