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认为哪些设备在智能进化中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是不断更新迭代的PC,还是日新月异的智能手机?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汽车一直都运行着大量的计算能力,已经成为最大的“移动计算机”。
尤其是在电动汽车加速普及、自动驾驶研发快速深入、数字化交通网络逐步成型的当下,汽车正在成为智能元素的最佳载体。
近期在中国举办的亚洲消费电子展(CES Asia,以下简称CES)和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 Shanghai,以下简称MWC)上,这两场原本专注于消费电子的盛会被汽车企业抢走了。
在这两场盛会上,汽车企业成为了主角,众多智能前沿技术纷纷涌现。
与此同时,展会上还出现了一个现象: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后起之秀——新兴造车势力都展示了自己在智能化层面的新技术。
此外,他们之间还有合作的迹象。
或许,汽车的未来将因智能化等新功能而彻底改变。
行业迎来智能化新机遇,传统车企正稳步前行。
汽车自诞生以来,一直是出行领域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
鉴于汽车的重要性,它们始终受到各个时代最先进技术的深度、全面赋能。
当前,智能无疑是时代最重要的元素。
不难发现,智能化已经全面渗透到公众生活中。
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新能源只是未来汽车的新动力基础,而智能化则是决定汽车企业能否赢得市场的关键。
因此,为汽车添加智能元素成为汽车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最重要布局。
为了在未来更加残酷的竞争中立足,智能化元素也成为汽车企业必须主动挖掘的新机遇。
从近期的CES和MWC来看,不少传统车企在智能化方面取得了非常稳健的进展,并发布了自己的成果。
例如,凯迪拉克在CES上正式发布了Super CruiseTM超级智能驾驶系统。
该系统是业界首个量产的智能驾驶技术,能够真正释放高速公路上的免提驾驶。
超级智能驾驶系统运行时,通过位于车辆转向柱顶部的微型摄像头和方向盘灯带两侧的红外传感器,系统可以实时跟踪驾驶员的头部位置和面部特征,识别驾驶员的视线方向,确保其始终专注于驾驶。
梅赛德斯-奔驰智能Vision EQ fortwo概念车描绘了未来美好的共享出行新世界。
MBUX人机智能交互系统代表了梅赛德斯-奔驰最前沿的技术,让驾驶时互联世界触手可及。
此外,东风日产正式发布“智行+”车联网系统,这是中国主流合资车企首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联网。
广汽传祺展出了iSPACE概念车、车联网控制系统、自动驾驶等创新产品和技术,展示了自主汽车品牌的实力。
不难发现,传统车企在智能化战略层面已积极布局。
他们不再将自己的智能元素“藏起来”,而是全部搬上舞台,向行业和公众展示他们在智能领域的成就。
凭借金钱和任性,新的汽车制造商正在争夺自己的地位。
另一方面,众多后起之秀——新造车厂商在智能化方面也不甘落后。
基于现有互联网底蕴的深度赋能,加上融资获得的大量资金投入研发,造车新势力在智能化水平上呈现出新趋势。
例如,奇点汽车在CES上带来了新一代自主研发的研究成果:中国首个车载以太网数字架构智能座舱系统和基于ISO2规范的智能驾驶系统。
与大多数车企采用的“外包采购”智能软硬件开发模式完全不同,该系统从底层架构上实现了智能系统与包括传感器、控制器在内的硬件平台的连接,从而实现了软件定义的硬件能力。
最终,汽车将真正成为满足不同场景个性化需求、具有成长属性的移动智能终端。
而前段时间刚刚完成5亿美元B轮融资的拜腾,则携第二款概念车BYTONK-Byte Concept亮相MWC,展示其对自动驾驶时代的设计愿景和探索。
最引人注目的是车内全球首款长25厘米、高25厘米的共享全面屏,并配有驾驶员触摸屏和后显示屏。
值得注意的是,MWC汽车产业生态圈的多位专家也在未来汽车峰会上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此外,5G汽车联盟(5GAA)还在MWC上举办了汽车技术主题论坛。
全国首款5G超远距离智能驾驶实车更是现场演示,引起了造车新势力的广泛关注。
可以看到的是,不少造车新势力纷纷发力,推出了智能化层面的新技术。
为了脱颖而出,财大气粗、任性的新造车厂商在智能化方面变得更加激进。
与步入正轨的传统车企相比,新造车厂商无疑成为了前者的有力对手。
纵向、纵向一体化已成为主流,合力前行已成定局。
面对汽车行业智能化层面的混乱局面,如何占据有利位置,成为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共同思考的问题。
光是单打独斗显然是不行的。
不仅会陷入闭门造车的尴尬境地,而且速度也会落后于对手。
因此,纵横结合成为主流。
今年12月,一汽集团、东风汽车、长安汽车达成合作,共享新能源、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四大领域核心技术和平台。
这样的合作无疑增强了各自的实力。
此外,宝马与百度在CES上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探索下一代人车交互新模式。
而且,拜腾还基于小度车载系统与百度达成深度合作。
今年5月,广汽研究院与腾讯云达成合作协议。
双方将在车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大数据云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今年6月,上汽宣布将与阿里云合作推出业界首个混合云汽车研发仿真计算服务平台——上汽仿真计算云SSCC。
用于提高汽车研发效率,利用云计算加强研发过程的互联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因此,不难发现,传统车企之间、传统车企与新造车厂商之间、车企与互联网巨头之间已经开始全面合作。
就未来发展趋势而言,我们可以共同前进已成定局。
为了不被时代淘汰,车企显然有必要“抱团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