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可穿戴设备网1月20日讯:一个行业爆发的条件之一就是产业链必须完善,而产业链的完善离不开大厂商的参与。
大厂商的参与一方面可以肯定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也刺激更多的企业家进入这个行业,促进其发展。
VR这个2019年炙手可热的行业,也吸引了国内外各大厂商的参与。
从上游端看,Intel、AMD、ARM等芯片厂商已经有相关产品,从下游端看,也有联想、索尼等芯片厂商。
各大厂商涉足内容制作,乐视、腾讯、暴风等更多企业涉足硬件设备和内容制作。
进入新的一年后,更多的国内知名厂商宣布进军VR领域,比如小米。
雷军在1月15日的年会上宣布进军VR领域。
虽然他没有具体说明如何进入该领域,也没有具体涉及哪些方面,但有业内人士表示,小米最好不要涉及到硬件,否则是最难受的。
这些都是创业公司。
如果小米涉足头戴式显示产品等硬件设备,那么就会遵循小米一贯的作风,那就只有四个字:“薄利多销”。
“价格屠夫”只想到智能手机行业的小米,事实也确实如此。
从小米1开始,价格一直是小米赢得用户的利器之一。
这让很多大厂商很头疼,最终都没有被允许进入市场。
价格战。
但在VR领域,这种情况目前还不可能。
原因有三:市场意识薄弱、体验成本高、有一定的技术门槛。
如今大多数消费者并不了解VR,更谈不上有任何需求。
整个市场都需要开发。
如果突然进入产品没有效果,那就是一次性交易。
现实中,这种情况确实存在。
如果你想在游戏或视频方面获得最佳的VR内容体验,你肯定会使用PC版的头盔。
一套带有PC主机和控制器配件的PC版头盔至少要1万元,这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成本肯定是很高的。
目前市场上的VR头盔一般有三种类型,手机版、PC版和一体机。
移动版只是入门级产品,一段时间内就会被淘汰。
这三种类型中,一体机的技术含量最高,而且还没有达到量产水平,所以目前还不可能简单复制。
综合以上三种情况,不仅是小米,其他一些大厂也纷纷宣布进军VR,但实际行动力度并不大,还在观望。
虽然现在小米生产VR头盔的可能性不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小米未来不会生产自己的硬件产品。
因此,对于现在的创业公司来说,最好能够快速迭代产品、积累用户,而最关键的就是筹集资金。
食物足以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