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标准基本定型,产业链各方都在积极谋划。本报记者12日从业内人士处获悉,移动支付国家标准已基本定稿,中国银联倡导的NFC移动支付标准有望主导国家标准。据介绍,国家标准不会对移动支付的载体有非常具体的要求,对于远程和非金融支付的标准也不会太卡。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行业参与者将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相关细分行业也将更有用。制式游戏即将结束截至今年5月,我国手机用户已突破9亿,智能终端快速普及。中国银联移动支付项目组总经理徐金耀在昨日举行的“2011移动支付中国峰会”上指出,由于移动支付标准的不确定性,产业链上的企业并未松口。“标准一旦确立,将迅速推动行业市场空间的打开。”业内人士表示,目前银联主导的13.56MHz标准已经基本定型,而以中国移动和国技(300077)为主的2.45GHz方案仅用于封闭应用环境,不允许进入金融领域循环。主管部门在6月份就已经征求了运营商的意见,运营商和设备厂商已经开始在研发、库存等方面提前布局,只等最终方案公布。据悉,国家标准不会对移动支付的载体有非常具体的要求,对远程和非金融支付的标准也不会过于死板,这将给行业参与者更多的市场空间。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毅表示,2.45GHz方案仍有应用空间,在封闭环境、城市或细分行业中仍有用武之地。银联、运营商、设备厂商都没有定下一个集体的躁动标准,相关方早就按捺不住,一哄而上。截至目前,三大运营商相继成立了移动支付公司。中国电信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来峰告诉记者,公司正在加紧申请第三方支付牌照;同时,与产业链上近20家银行,以及设备制造商、终端、商户进行了合作洽谈。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移动、电信、中国联通都做好了多方准备。罗来峰表示,公司正在布局13.56MHz和2.45GHz两种方案。据介绍,天翼电子商务公司还将为电信集团8个增值服务基地的支付业务提供支持。中国银联移动支付项目组总经理徐金耀昨日透露,考虑到地方中小银行参与移动支付的机会,银联正在研究基于SD卡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同时,全国约40万台POS机完成NFC标准改造,支持移动支付。预计到今年年底,这一规模将达到60万至70万台,具备适合小额快速支付的环境。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无论13.56MHz还是2.45GHz成为行业标准,产业链中最先受益的都是上游设备供应商,如NFC手机、POS机、SIM卡、RFID芯片等相关产业。目前,国民技术、东方信平(002017)等上市公司都在积极布局相关产品。东信和平刚刚研发出一款符合银联标准移动支付的SWP-SD卡产品。行业规模井喷,年均增速将超40%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统计,2010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总体规模达202.5亿元,到2013年亚洲移动支付用户将占到85%相应的全球用户,中国市场将超过1500亿元。未来几年,中国移动支付年均增速将超过40%。市场分析公司JuniperResearch最新的研究报告也显示,未来五年,移动支付市场将有两到三倍的增长。增长的主要来源是移动票务、NFC非接触式支付、实物商品购买以及人们为日常交易转账的快速增长。“大约20个国家将在未来18个月内推出NFC服务。”罗来峰建议,尽快出台标准,规范接口,互联互通,降低成本,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加快移动支付产业化进程。徐金耀认为,银联、运营商、第三方机构此前曾在不同地方开展移动支付试点,形成了不同的商业模式;当务之急是坚持合作开放的态度,共同探索适合的商业模式,尽快推动产业发展。规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