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3G时代以来,在通信网络上,随着3G的爆发式增长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流量大幅飙升超出运营商的预期。话务量产生的经济效益很小,但有限的移动频谱资源却被大量占用。这就好比“黄金卖煤价”。另一方面,无论是移动还是固网,语音通信市场现在都趋于饱和,基于语音通信的短信、彩铃等增值业务呈现下降趋势;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为电信运营商带来了数据业务。随着流量的巨大增长,流量成为运营商最有价值的增长点。对于运营商来说,流量是未来收入的来源,流量是未来成功的基石。做好交通管理,运营商才不会沦为管道。从流量管理转向流量管理是运营商的唯一选择;以流量管理为核心,挖掘数据流量中蕴含的价值,成为运营商的不二选择。然而,运营商在转型过程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包括组网、计费、终端、业务提供等方面的瓶颈。这是一个需要运营商加速创新融合的时代。转型阵痛已经开始,运营商正在集体转型。流量管理将改变通信行业传统的商业模式和竞争模式,要求运营商进一步提高对产业链的掌控能力。如何加快融合创新,把握流量时代的机遇,还原数据流量的真正价值,是运营商生死攸关的大事。流量管理:突破互联网迷局“流量管理”正成为中国运营商新的转型重点。作为涉及整个通信产业链各个环节的重大系统工程,流量管理的转型已经开始,但流量管理应该是什么?如何去做,运营商能否成功管理流量,对于绝大多数传播者来说,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流量经营”日益成为中国运营商新的转型重点。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在去年下半年明确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将重点关注流量经营后,“进一步突出互联网手机概念,聚焦流量经营,打通智慧渠道和平台”,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不久前也表态。内部论坛提出了流量管理的概念。他强调,流量不是洪水猛兽,而是收入增长的新引擎。然而,尽管“大佬们”一再强调,如何做好流量管理,需要做哪些准备,甚至运营商能否成功管理流量,对于绝大多数传播者来说,仍然笼罩在一团迷雾之中。流量冲击波数据业务流量对通信网络的冲击是“流量管理”问题的根源。使用3G终端后,大多数用户最明显的感受就是无线上网的时间远远超过语音通话和短信的时间。他们现在最关心的就是月流量费。对于运营商来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最大的问题是数据业务的爆发式增长。按照王建宙的说法,这个增长不是20%、30%,而是300%、500%、600%。的成长。然而,无线网络频谱资源是有限的。无论现有网络如何扩展,都无法满足数据业务爆发式增长的需求。据统计,从2007年到2009年,全球移动语音流量翻了一番,移动数据流量增长了18倍。据咨询公司Informa测算,2008年至2013年,数据业务收入有望稳步增长180%,但数据流量将增长17倍。收入线性增长和流量几何增长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新兴业务的边际收入正在快速下降。有机构估计,全球运营商每GB的平均收入已经从5600美元下降到只有11美元,即每兆收入只有0.01美元,而中国的情况更加严峻,因为中国的3G是迟到的步,甚至在建网初期就遇到了来自智能手机的挑战。电信规划研究院专家卢新杰告诉记者,研究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移动数据流量高于移动语音流量,但移动数据流量收入不到移动语音收入的十分之一。对于处于移动互联网时代门槛的中国通信行业来说,做好“流量经营”,把流量转化为收入,是必须做好的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