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6月8日报道,数据流量的爆发式增长和不可持续的粗放式网络扩张已成为不争的事实。IT技术和新合作伙伴的引入,追求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成为运营商建设未来网络的动力。所有转型的两大技术基础是NFV和SDN。简而言之:NFV实现网元功能,SDN实现网络连接,两者共同构成一个网络。据SNS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到2020年全球运营商在SDN和NFV方面的投资将超过180亿美元!而且,5G的到来越来越快,越来越清晰。就连中科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工信部通信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侯自强近日也公开表示:NFV和SDN是5G的发源地。5G的实现离不开SDN/NFV这一关键技术。尽管SDN/NFV的标准尚未统一,但国内三大运营商已经开始行动,发布了各自的三步走未来网络架构。其中,中国移动建设新数据中心、新网络的未来网络,分别从三大领域引入SDN和NFV;SDN/NFV的核心引入是一个三步过程。中国移动:建设新数据中心、新网络的未来网络一句话:中国移动未来的网络就是用TIC组成一个新的数据中心,用SDN实现数据中心互联互通。其中,新数据中心的核心技术是网络功能虚拟化NFV,新网络的核心技术是软件定义网络SDN。因此,SDN和NFV是从不同的方向引入的。其中,中国移动的NFV引入主要从三个方向入手:VoLTE、物联网专网和固定接入。VoLTE的引入主要是利用NFV快速部署和升级的特点,利用VoLTE新网络的大规模发展。特别是在推动VoLTE网络采用虚拟化技术方面,重点关注S-CSCF、AS等信令面网元,深入研究SBC媒体面虚拟化的可行性,考虑是否将IMS网元全部虚拟化。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在场外四个城市验证了三个系统厂商的三大核心网络云化能力(快速上线、弹性扩展、快速网络更新),目前正在进行阶段性试点总结。同时,2015年初,中国移动启动融合通信一期试商用,支持1700万IMS注册用户(1亿账号用户),并于2016年5月启动1.5期试商用。物联网专网,主要利用NFV灵活的扩展能力,提供各种物联网服务。依托专用EPC,实现虚拟化物联网网络平台,满足万物互联快速部署和灵活应用的需求。由于物联网用户数据定制化要求高,中国移动正着力加快推进物联网HSS虚拟化重点研究。固网接入方面,主要是利用NFV架构优势,高起点发展固网,促进降本增效。在NanpcellGW上,中国移动正在构建支持现网虚拟化的网关,提供一体化的SmallCell接入。利用NFV技术重点推进BRAS的C-U分离,有利于高起点推进固定接入网络,满足固定接入快速升级、自动开通、灵活开放能力的需求。此外,中国移动还成立了OPENNFV实验室,引入15家合作厂商进行三层解耦测试和TIC平台。同样,SDN也有三种应用场景,分别是:NovoDC、SPTN和NovoWAN。其中,NovoDC在云数据中心的多租户虚拟网络,允许用户自行激活数据中心的虚拟网络,网络资源就像申请虚拟机和存储一样简单。据了解,2015年,中国移动公共服务云商用部署SDN网络,提供VPC等网络服务。开通传输网SPTN端到端集客专线,用户可自行开通跨省集客专线。据介绍,SPTN网络将PTN专线开通时间从“周”缩短到“分钟”,实现了跨厂商的端到端业务开通。IP承载网NovoWAN优化全局流量调度,实时感知网络流量,全局集中流量调度,提高IP网络带宽利用率,保障关键业务质量。此外,中国移动还推出了国内第一款由国内运营商自主研发的OpenDaylight控制器。此外,中国移动推出NovoNet新一代网络技术,旨在融合IT技术,构建“资源可全球调度、能力可全面开放、容量可扩展”。可灵活扩展、灵活调整架构的新一代网络。其中,诺和网的核心技术是NFV/SDN,核心思想是“新架构、新运营、新服务”。逐步实现现有网络向基于SDN和NFV的网络发展,实现开放、云网协同、灵活、简单、超宽带的网络。因此,在接下来的过程中(2016-2020年),中国联通表示有一个五年规划,分为三个步骤:2016年主要开展SDN/NFV试点验证。实现基于SDN的多租户虚拟网络和业务链管理系统;基于SDN优化数据中心间网络转发路径,实现VIM、VNFI等NFV底层支撑平台;实现IMS、EPC等NFV原型系统,试点基于NFV的GGSN神,开展基于SDN的IPRAN控制和承载分离;实现SDN/NFVdevCPE网关、oOLT/智能ONT验证和统一低成本部署。2017-2018年SDN/NFV产品孵化及部署。大规模SDN应用验证、NFV底层网络虚拟增强、MANO系统实施;完成一线城市和重点二线城市机房、DC机房改造,扩大DCI互联面范围。实现用户业务定制、自组合、自开通需要规划和扩展业务,按需轻松添加新业务。2019-2020年拓展多领域SDN/NFV应用,SDN/NFV应用经验向核心网、传输网、接入网输出;跨域SDN/NFV部署实践;推动数据中心与网络协同、业务协同编排、数据集约化管控。同时建立了创新孵化体系,在组织架构和人员方面都有非常具体的规划。中国电信:从边缘到核心,分三步引入SDN/NFV。毫无疑问,应用需求场景的驱动是新技术引入的必要前提。中国电信表示,SDN/NFV的引入将遵循主流标准和开源组织,分阶段推进实施,主要分为三个步骤:一是数据中心进入规模化推广阶段;二是终端/接入网空间广阔;最后,促进典型“大网”业务的优化。在数据中心(IDC)领域引入SDN方面,目前中国电信正在有序稳步推进。主要分为三个方面:试验SDN/NFV、部署云计算能力、建设IDC承载专网。在SDN/NFV测试方面,中国电信云资源池试点引入SDN技术,主要在浙江、广东、内蒙古基地;VDC外场试验主要在广东、江苏、上海、北京;SDN调度网络流量外场试验主要集中在广东和江苏。在云计算能力集约部署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电信目前拥有1.7万台云服务器和174PB云存储,并完成了14个省份的业务平台和IT资源池整合。在建设IDC承载专网、推进互联网化转型方面,中国电信建设了以IDC为中心的网络,一期将打通全国15家最大的IDC。在终端和接入侧的NFV&SDN方面,由于云服务将网络服务交付给用户,NFV简化了用户端设备功能,将网络服务交付到云端。SDN与底层网络交互,按需加载网络服务组件。因此,vCPE可以掌握用户上网情况,实施难度较小,vCPE对企业和运营商的价值有助于企业信息化。也就是说,在企业侧,vCPE可以实现多分支集约化管理,简化网络配置,提高OPEX;而在运营商侧,vCPE可以实现新业务的快速部署、快速故障定位和自动化运维。目前,中国电信已完成全球首个虚拟企业客户端设备vCPE现网测试。并且主导制定vCPE国际标准,同时与华为合作发布业界首个vCPE商用解决方案。同时,中国电信将vCPE与物联网相结合,实现软件可定义的物联网网关。在国内,中国电信率先建设了专业、开放的vCPE技术验证测试实验室。据了解,该实验室依托于中国电信信息技术创新园(北京未来科技城)良好的实验条件,得到了业界领先的芯片制造商、设备制造商、应用提供商和友好企业的大力支持顾客。此外,中国电信上移WiFiAP管控,构建可运营的“第四网”。即云WiFi,即利用开放的云管理平台,对分散在不同业务的AP进行统一管理,形成可运营的WiFi网络。而且,NFV技术可以方便WiFi社交终端的快速接入,促进传统网络的升级换代。当然,中国电信还在考虑运营商“大网”的建设,即基于SDN概念的网络和运营重构。“分散紧耦合的网管体系,使得业务与厂商设备紧耦合、封闭,扩展性差。引入业务编排和网络智能管控,可以实现业务与厂商设备解耦,开放弹性扩展”中国电信快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