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返校季,学生用品市场火爆。
随着消费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智能穿戴设备的用户群已扩展到学校学生。
广东《民声热线》记者在广州街头走访时发现,市场上的儿童智能手表质量良莠不齐,大量没有“3C”认证、没有任何标准检测证书的产品充斥市场。
在9月5日的《民声热线》节目中,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任小铁回应了这一情况。
他表示,列入“3C”认证的产品,未获得“3C”认证不能出厂,也不能销售,消费者不要购买未通过“3C”认证的产品。
严重时会导致触电。
记者走访天河百脑汇店和街边手机店时发现,儿童智能手表中存在不少“三无”产品。
没有“3C”认证,也没有标准检测证书。
儿童智能手表上的塑料表带被认为具有潜在危害。
在三元里一家手机卖场,销售人员以不到1元的价格出售一款儿童智能手表。
粉色表带在弯曲处变成白色。
“它就像一个白色的塑料袋,对身体没有害处,只是混合塑料而已。
”销售人员淡淡说道。
针对该类产品质量问题,省质监局近日组织专项监督抽查,抽查了广州、深圳、珠海、中山、惠州、惠州等6个地区40家企业生产的40批次智能手机。
东莞.经对可穿戴设备产品(主要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进行检验,发现9家企业生产的9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22.5%。
淘汰3批次仅标记不合格,实物质量不合格产品检出率为15%。
其中,深圳市抽检批次较多,为29批次,不合格发现率为27.6%。
“本次抽查不合格项目涉及智能穿戴设备产品的标识和描述、导体端接、发热要求、正常工作条件下发热、辐射骚扰等6项。
其中,2批次产品的导体端接不合格。
连接件不合格,导致产品附带的电源适配器内部的导体容易松动,从而对用户造成触电危险;2批次产品的发热要求不合格,极易造成外部触电;配套电源适配器的外壳逐渐软化、熔化,导致短路、漏电等,导致一批产品的辐射骚扰项目不合格,可能导致周边装置、设备的性能下降。
系统性能下降,干扰信息技术设备或其他电子产品的正常运行。
”任小铁说。
智能化产品标准滞后,产品问题较多。
怎样才能辨别真假呢?省通信终端质检中心检验部副主任何关鹏告诉记者,带有通信功能的手表实际上已经被列入我国强制认证目录,必须经过“3C”强制认证,否则无法销售。
工厂的。
何冠鹏表示,我国对于表带材质是否符合标准有相应的检测标准。
在“3C”认证过程中,还有针对智能手表电机的可燃性或机械危险性的相关测试。
在任小铁看来,智能穿戴设备作为新兴科技产品,在标准制定方面存在滞后性。
“通常是指有些方面有标准,有些方面没有标准,或者有些项目有标准,有些项目没有标准。
”任小铁表示,对于新产品,当标准滞后时,企业在生产之初就不得不观望。
每个阶段都是按照自己设定的标准进行的。
随着行业的发展,相关标准也会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