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国内运营商要多玩“非经营”投资

时间:2023-03-17 13:50:38 科技观察

近日,一则新闻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创业板上市公司辰安科技公告,其控股股东清控创投将所持公司18.68%的全部股权转让给中国电信集团投资有限公司(简称电信投资公司),中国电信的子公司。也就是说,本次交易完成后,中国电信将成为辰安科技的第一大股东,并取得控制权;而隶属于“清华系”的清控创投将通过清算退出,践行校企改革。我国电信运营商的转型发展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例如,中国电信早在2004年就提出了转型1.0战略,目前正在实施转型3.0战略。其核心目标是避免成为行业内低价值的哑管道。为此,中国电信着力打造面向大众市场的互联网服务,专注于面向政企市场的云计算、行业应用和解决方案。在笔者看来,我国电信运营商在打造相关转型业务板块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电信运营商内部部门承担,包括后期的业务基地模式,比如中国电信建立的八大业务基地。第二阶段,电信运营商采取基地公司化、新设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所谓“混改”模式)。经过多次内部并购,形成了现有格局。例如,中国移动咪咕集团和中国电信集团分别负责各自的互联网内容和应用业务,中国移动物联网和天翼物联分别负责各自的物联网板块。目前,电信运营商已经开始进入第三阶段,即产业大规模投资时期。现阶段既不是内部子公司,也不是试点创投(如天一创投)或参股(如中国移动2010年入股浦发银行),而是规模化、批量化的产业投资,力求充分掌握被投资企业的声音。以投资晨安科技的电信投资公司为例。此前曾参与雄安云网、天翼智联、北京六分、数字广东等多个企业投资项目。在我看来,电信运营商积极谋划第三阶段转型的原因有两个:第一,电信运营商发现在内部培养有竞争力的企业或业务远比投资收购成熟。二是国资委、工信部等上级单位也对电信运营商的投资并购业务开了口,不再被业界认为是“不正常做生意”。回到中国电信收购辰安科技的事件本身,显然这不仅仅是单纯基于收益考虑的投资。中国电信内部要求,任何对外投资都必须以促进自有业务发展为基础。在我看来,中国电信的投资有两个原因。首先,此举可以看作是中国电信自身业务能力的升级和强化。分析辰安科技的主要业务范围,我们会发现它是“一家公共安全产品和服务提供商,专注于为政府及应急相关部门、行业、和大型企业运行监控等软件产品、应急设备销售和技术服务,以及灾害风险监测预警、人防安全、环境安全、园区安全、社会安全、安全文化等服务,提供一流的服务城市公共安全等级设计、建设和运营服务。安科技的业务范围完全契合当前中国电信重点关注的智慧城市建设和安防服务。在臣安科技的帮助下,中国电信拥有上述领域真正意义上的自有可控产品,无需合作,即可实现销售的管道产品。其次,中国电信的投资也算是其对5G产业的深度布局。业内普遍认为,5G业务的核心领域是政企业务。根据当前网络标准的进展、网络建设的进展以及产业链各环节的完善,预计2022年之后,5G相关应用将初具规模。现在是通过内部研发和外部并购进行产业布局的好机会。延伸阅读:中国移动启动CMNet骨干网十一期工程第二个平面扩容项目集中采购华为再获突破,引领行业的新型100kWUPS电源模块中国移动采购建设的10kV电力电缆产品,具有总规模约47.57万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