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葛洲坝两大水电站一年发电量总和用完,数据中心能耗高得惊人。如何突破节能瓶颈?答案可能是“液冷”。12月10日,在第十五届中国IDC行业年度盛典“液冷技术”专题分论坛上,国家节能中心管理办公室主任高红、赛迪顾问电子信息部总经理杨玉勇产业研究中心与赛迪顾问高级分析师袁宇等联合发布国内权威白皮书——《中国液冷数据中心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提供指导。 《白皮书》由赛迪顾问有限公司编制,赛迪研究团队走访调研了曙光、华为、阿里巴巴等中国液冷数据中心的主流厂商,勾勒出中国液冷数据中心的全貌,并与部委直属科研单位的液冷专家进行了交叉验证。以此为基础,形成了白皮书。 “液冷”为解决数据中心高能耗问题提供了新途径 随着新基建的兴起,数据中心新建、扩容的步伐逐渐加快。《白皮书》调查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数量同比增长28.6%,在建数据中心规模增长30%,尤其是首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 超大型数据中心的快速发展和空间载体的缺乏将加速单机柜功率密度的快速提升。预计2025年平均功率将达到25kW,快速提升的功率密度对散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赛迪智库统计,2019年,以“风冷”技术为代表的传统数据中心能耗约43%用于IT设备散热,与IT设备自身能耗基本持平(45%)。PUE(评估能效指数)值一般在1.4以上。可见,降低散热功耗、控制数据中心运营成本、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已成为重中之重。数据中心呼唤散热“革命”。 《白皮书》指出,液冷技术采用特殊液体代替空气作为制冷剂,为发热部件散热,基于该技术的液冷服务器为数据中心的绿色化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液冷时代来临,中科曙光等企业成为行业龙头 赛迪研究团队对国内主要液冷数据中心厂商进行调研,分析各厂商液冷数据中心产品营收情况2020年,综合考虑类型、销量、市场份额、客户反馈等市场现状维度,以及技术专利、标准制定、创新人才、潜在客户等发展能力维度,得出:曙光等公司位于中国的液冷数据中心。市场领先地位。《中国液冷数据中心发展白皮书》截图 《白皮书》指出,液冷技术的应用适应了数据中心各种IT设备更高、更严的要求,并带动了各部件的不断创新和优化设计。这是整个链条的连续过程。性进步。随着曙光等国内优秀企业在液冷领域的不断探索,液冷技术已经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应用。目前,国内液冷技术的发展水平与国外基本同步。 曙光的液冷技术早在2011年就开始探索,历经“冷板液冷技术”、“浸没式液冷技术”、“浸没式相变液冷技术”三个阶段的发展,率先2016年在国内启动浸没式液冷服务器规模化应用研发,2019年实现全球首个大型浸没式相变液冷项目的商业化。截至目前,曙光拥有近50个液冷-散热核心专利,已布局数万台液冷服务器,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中国IDC行业年度盛典上,曙光旗下专注于基础设施研发的中科曙光数据基础设施创新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曙光),提出的冷版液冷服务器解决方案荣获“2020中国IDC行业最佳节能解决方案奖”。 “液冷技术是突破数据中心节能瓶颈的‘最佳捷径’,中科曙光非常有信心将这场‘绿色风暴’形成,帮助各行各业的用户提升能源数据中心效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曙光数字创新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姚勇表示。 液冷技术给行业带来的好处,远远不止“节能”这一方面。液冷技术高效的散热效果,可以大幅提升服务器的稳定性、效率和使用寿命。同时可以提高单位空间服务器的部署密度,节省空间占用大量空间,大大简化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建设。此外,液冷数据中心噪音超低且环保,余热的利用也能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赛迪顾问预计,液冷应用前景广阔,2025年中国液冷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