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公布了2020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020年1-12月,全国工业机器人产量237,068辆,同比增长19.1%;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31.7亿元,同比增长6.0%,实现利润总额17.7亿元,同比下降。26.9%,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24.4个百分点。2020年12月,全国工业机器人产量29706台,同比增长32.4%。此前,2019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约37.3万台,同比下降11.6%,为除2012年外近10年来首次出现下滑。中国市场的逆势增长无疑对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发展的压舱石。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最具代表性的装备之一。随着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制造业出口替代进口,产品质量越来越严格;扩大内需需要更快的产能,需要越来越快的生产效率。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展到各个领域。尤其是我国工业机器人企业相继建成,技术逐渐成熟,产业链逐渐完善,价格和质量逐渐被市场接受,企业进行自动化改造的意愿增强也持续增加。未来,机器人将具备与人类相同的功能,包括视觉体验、语音识别、感官认知、判断决策等,并能优化程序、自我强化学习,甚至完成人类无法完成的复杂任务。不会。与国外工业机器人相比,国产工业机器人具有三大特点:一是在市场上,低端起步晚,高端迎头赶上。国内机器人企业起步较晚,技术经验不足,产业链配套设施不完善。他们处于成长期,整体情况比较落后。目前,国产机器人的供应市场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国外机器人厂商几乎垄断了大型企业的市场。目前,国产工业机器人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约为30%。与国外机器人企业相比,国产工业机器人仍处于劣势。二是在制造方面,以组装为主,自产为辅。工业机器人通常由本体、核心部件和系统集成三部分组成。核心部件包括减速机、伺服电机和控制器。我国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导致装配厂减少。根据GGII数据,2019年我国精密减速机、伺服系统、控制器国产化率分别约为30%、22%、35%。核心零部件国产化与外资差距依然较大。由于三大核心部件占成本的70%以上,成本构成大致为:主体22%,伺服系统24%,减速机36%,控制系统12%,6%给其他人。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利润低,三大核心零部件技术门槛高,投入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即使有关键部件的自主研发,也没有被市场广泛接受。核心部件需要长期进口,供货周期长,价格高。这些高昂的成本将严重制约国内厂商的生存和发展。首先,在减速机领域,工业机器人用精密减速机基本被日本垄断。四大家族的机器人在产业链上有一个特点,就是减速器全部需要外购,其余部件可以自产。目前Nabtesco的RV减速器市场占有率约为60%,Harmonaco的谐波减速器市场占有率约为15%。对于国内企业来说,采购进口减速机的成本至少是国外企业的1~2倍。其次,在伺服系统领域,市场几乎被以安川为代表的日本企业和以西门子为代表的德国企业所垄断。中国在伺服系统方面完全处于劣势,国产率仅占10%。最后,在控制器领域,机器人“四大家族”都有自己的工业控制器。发那科、库卡、ABB、安川的市场份额分别约为16%、14%、12%、11%。控制器是机器人的大脑,国产控制器所需的硬件芯片仍需进口。此外,与国外相比,中国控制器的软件算法存在巨大差距。国外销往中国的控制器从不公开算法,算法的高低直接影响工业机器人运动的精度。因此,中国控制器厂商要想在技术上达到国际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第三,在性能方面,准确度不高,可靠性不强。与机床一样,工业机器人主要通过精度和可靠性来衡量。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普遍采用国外的减速机和控制系统来组装机器人。产品趋同严重,竞争优势不明显,准确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2020年,全国机器人投融资热情不减,其中工业机器人投融资占比最大。企查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机器人产业投融资事件242起,总金额约267.7亿元;其中,工业机器人融资占比最高,达33%。对于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投资发展,有以下“三效”思路。一是产品替代效应显着,不能放弃选择风险投资。任何产品都不会因为产品本身质量的提高而一直存在,而很有可能被新的想法、新的需求所取代,就像柯达的倒闭一样。机器人取代人类是智能时代的主流,放弃对机器人产业的投资,对于任何一家雄心勃勃的高科技企业来说都是一大损失。二是企业马太效应明显。与其赶上,不如收购。机器人产业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如果弱者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发展起来,他们可能会被行业巨头挤压,直至消亡。比如美的就曾经收购过库卡机器人。作为产业链下游的家电行业,美的并未涉足机器人领域,也不是智能制造领域的传统龙头。采用“变道超车”的收购策略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你建立自己的机器人公司,你不仅要向中国成长型公司学习,还要与成熟的国外巨头竞争。两边竞争,美的一点竞争力都没有。收购库卡机器人可以直接进入世界顶级机器人制造商行列。三是产业辐射效应的出现,不等未来,只争现在。未来,机器人的智能协作能力会越来越高。比如美的收购库卡,也将有助于美的提升在工业机器人和系统解决方案领域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