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又称开源(OpenSource)(下图来源:互联网)开源(OpenSource)开源运动起源于60年代的美国,当时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系学生经常编写一些免费软件相互分享,逐渐发展。 1985年,倡导免费共享的开源运动代表人物RichardStallman看到了软件日益商业化带来的弊端,发表了著名的GNU宣言,开启了开源运动。开源起源于软件行业,但它已经超越了软件行业的应用边界。 理查德·斯托曼(RichardStallman) RichardStallman于1983年9月27日公开发起了自由软件集体计划,其目标是创建一个完全自由的操作系统GNU。1992年,Linux与其他GNU软件结合,一个完全自由的操作系统正式诞生。理查德·斯托曼(RichardStallman) RichardStallman作为著名的黑客,他最大的影响是为自由软件运动建立了道德、政治和法律框架。他被许多人誉为当今自由软件的斗士和伟大的理想主义者。他也是美国自由软件运动的精神领袖,GNU工程和自由软件基金会的创始人。 但没过多久,一些以微软为主导的商业公司破坏了这种氛围。这些商业公司聘请了大量来自自由计算机社区的技术专家,开发具有知识产权保护的专有软件。他们也不再随软件分发源代码。从此,专有软件时代到来了。GNU工程(GenuProject) 自由战士并没有妥协,而是发布了GNU通用公共许可证(GPL)——开源世界中最常用的许可模式。GPL保证了所有开发者的权利,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了足够的复制、分发、修改的权利。作为前提,自由软件必须公开所有源代码。从自由(Free)到开放(Open)自由软件(FreeSoftware) “自由软件”的英文是“FreeSoftware”,难免被很多人误解,人们常将它与“自由软件”联系在一起,即自由的都是低级的,这给自由软件蒙上了阴影。 1998年2月3日,在前瞻研究所(ForesightInstitute)的黑客和自由软件开发者EricRaymond和ChristinePeterson的领导下,提出了“OpenSource”这个名称来取代现有的“FreeSoftware”。#p# 微软:其实一开始我是拒绝的 对于开源,一开始微软是拒绝的。微软前总裁鲍尔默曾将Linux比作恶性肿瘤。他认为,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知识产权,获得相应的(***)收益。然而,它敌不过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变迁。开源,Linux发展迅猛,微软开始软化,***一直在做出选择。作为一家以出售软件版权为主要盈利方式的公司,微软也开始开放部分源代码。 发展历程:以Linux为例 可以说,开源的发展离不开Linux的支持。直到现在,还有人在问Linux系统的创始人林纳斯·托瓦兹:你有什么遗憾吗?没有注册Linux专利或商业化?Linux的回答是:不后悔。商业化的实施可能会毁掉Linux。像现在这样和谐成熟的开发者社区是不会出现的,Linux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全面。林纳斯·托瓦兹(LinusTorvalds) 被誉为“Linux之父”的计算机程序员林纳斯是这样解释开源的意义的:“一个人做事的动机可以分为三类:第一是生存,第二是社会生活,第三是幸福。当我们的动力上升到更高的阶段时,我们就会进步:不只是为了生存,也是为了改变社会,更理想的是——为了乐趣和乐趣”2002年,是Linux企业年。2月份,在各大洲政府的压力下,微软宣布扩大开放代码行动,这是Linux开源影响深远的结果。 2003年,NEC宣布将在其手机中使用Linux操作系统,标志着Linux成功进入手机领域。 2008年,Linux系统数百个分支中Ubuntu系统的用户数已超过800万。此时,在中国,Linux系统分布于政府、教育、电信、金融、制造、零售等各个行业。 可以说Linux是开源运动的核心代表,也是开源运动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翻看Linux系统的发展史,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开源运动的发展史。Linux用开源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Linux系统,它的成功在于它的开源代码。记者采访了Linux系统内核的作者林纳斯,问道:“您如何看待自己的创造形成了潜在的数十亿美元财富,却不能直接获利?”Linus回答说:“好吧,如果我不共享Linux,我认为我不会为此得到任何钱,所以我的意思是,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是的,Linux的成功不言而喻。 国内的开源软件大概是在1997年左右开始的,经过短暂的停滞,近几年淘宝、网易、百度等公司都把自己公司使用的部分产品开源了,也开始参与进来一些重要的开源项目的开发。 开源社区也仅限于:开源中国社区、ChinaUnix社区、LUPA开源社区。但是,作为一种大的发展趋势,开源势必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公司和个人。因为你不开源,开源就会开源你!1991年10月5日,Linus做了一件划时代的事情——在网上公布了他编写的Linux系统内核的源代码。Linux 1992年,大约有1000人在使用Linux。这些用户是真正意义上的黑客——对技术充满热情的人。 1993年,网上约有100名程序员参与了Linux内核的编写和修改,核心团队5人。当时,大约有100,000名Linux用户。 1994年,Linux1.0发布,当时是在完全免费自由的协议下发布的,随后正式采用了GPL自由软件协议。至此,Linux代码开发进入良性循环。因此在Linux的代码中也丰富了对不同硬件系统的支持,大大提高了跨平台的可移植性。 1995年,用户数突破50万。Linux 1996年,全球用户总数超过350万。 1998年可以看作是Linux接触商业的一年。王牌搜索引擎“谷歌”出现,使用Linux服务器;小红帽高级研发实验室成立,RedHat5.0同年荣获InfoWorld操作系统大奖;熟悉的MozillaFirefox浏览器发布了源代码;10月,微软发布了一封反Linux公开信,可见微软已经开始将Linux视为对手。 1999年,Linux的RedHat发行版的制作公司Redhat成功上市,成为华尔街历史上上市首日融资额第八大的公司。Linux 2001年,IBM决定投资10亿美元扩大Linux系统的使用范围。此举犹如一针强心剂,令华尔街投资者闻风丧胆。5月初夏,微软公开反对“GPL”引发了大规模争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