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中国VR厂商齐聚CES,为何却被冷落?

时间:2024-05-22 13:19:25 科技赋能

作为国际消费电子展CES的重要成员,今年中国VR领域的参展商数量猛增。

VR参展商总共只有70多家,而中国有51家,70%的VR厂商来自中国。

在本次展会上,传统PC厂商联想展示了与微软联合开发的VR头盔,爱奇艺也发布了首款一体机VR一体机。

可见,中国企业在VR硬件的发展上与海外企业并没有太大的差距。

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我们都可以看到中国企业在VR行业的强大实力。

总的来说,在今年的CES展会上,中国VR厂商的表现可圈可点,各有千秋。

不过,也有参与现场的媒体报道称,大多数中国VR硬件公司的场馆后区人烟稀少,工作人员只是闲坐。

这一现象让人怀疑中国VR企业扎堆进军CES的实质性意义。

中国VR硬件厂商齐聚CES,人群却被冷落。

为什么? 1、CES上展出的VR硬件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

距离CES已经过去几天了,本次约有97家国内外VR相关企业参加。

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厂商都推出了VR眼镜。

对于大多数VR初创公司领域来说,截至去年5月,中国VR眼镜领域的初创公司已有百余家。

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没有听说过他们的名字。

许多产品只是一个纸板箱。

安装两个镜头,体验将类似于观看 3D 电影。

据调查,今年将有更多传统IT厂商加入VR行业,主要生产VR眼镜产品,因为技术门槛较低。

从今年整个CES上中国VR产品的表现来看,同质化现象相当严重,一直被媒体诟病。

就连Oculus今年也没有在CES上发布任何新产品。

这样的产品毫无新鲜感,走到哪里都千篇一律,观众怎么会喜欢看到呢? 2、不少VR厂商产品技术不成熟、面孔熟悉、使用过度。

本届展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十几家展商,其中不少是中国企业或机构,中国展商占比近三分之一。

首先,深圳本身就是一座有家园的城市。

VR/AR展商超过90家,比去年的40多家VR/AR展商增加了一倍。

更值得一提的是,展会上的70多家VR厂商中有51家来自中国,其中超过10家位于深圳。

VR参展商总数只有70多家,其中51家来自中国。

70%的VR厂商来自中国。

这真的很强吗?或者这只是一个幻觉? CES举办50周年,中国从未有如此多的参展商。

然而,其中也不乏缺乏技术创新、打酱油、面熟的VR厂商。

在CES大热的VR/AR领域,不少中国企业产品乏善可陈,还处于与国外企业洽谈合作、制定战略的阶段。

可供选择的产品屈指可数,大多数公司去 CES 只是为了“露面”。

3. 硬件和内容之间存在脱节。

国内VR硬件行业缺乏合适的内容支撑。

国内VR展商如此之多,为何市场却如此冷淡?除了同质化严重、技术不成熟之外,还有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是缺乏适当的内容支持。

虽然目前的VR硬件还不能说有完美的体验,但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基本的功能和操作都可以实现。

然而,仅凭硬件,没有配套的内容支持,观众很难充分体验VR硬件的性能。

并不是说根本就没有VR内容。

游戏、电影、社交媒体等方面都有一些内容正在制作。

例如,在 CES 上,HTC 没有公布新的 VR 设备,但 VR 内容参展商却多达 23 家。

只有好的内容与高品质的硬件相匹配,才能带来完美的体验。

通过观察中国厂商在CES展上的表现,大多数硬件厂商都无法像HTC那样拥有硬件与内容相互支撑的体验,这说明硬件与内容之间存在着断裂和差距。

当然,我们也看到像百度、爱奇艺等公司推出VR浏览器来承载VR内容。

归根结底,这项工作为VR内容创作提供了一个平台,搭建了硬件和内容之间沟通的桥梁。

乐视虚拟现实负责人李戴感叹道:“与国外相比,中国在技术方面落后了半步。

”这半步体现在行业的方方面面。

整个产业链比较碎片化,终端不够成熟,没有大规模的用户群体和高质量的产品。

内容丰富等等。

如何解决我国虚拟现实硬件集中但没有相应内容支撑的问题? 1.统一VR内容行业标准,降低内容制作成本。

目前,国内外平台都在VR上做文章,希望推出统一的VR内容平台。

这些平台完善之后,会给内容公司提供相对统一的行业标准,比如什么标准才能称为VR内容。

这有助于降低 VR 内容的成本。

制作VR电影的时间和成本是普通电影的数倍。

Fox此前为《走出荒野》打造了一款虚拟现实体验,仅三分钟就花费了17万美元。

由此可见,目前VR内容的制作成本非常高。

当VR内容制作成本下降时,很多VR厂商将会更加积极地推动VR内容的开发。

有了足够的内容,他们就可以选择适合硬件的优秀VR内容。

2、结合超级IP,着力打造优质VR内容。

与VR相比,AR并没有受到媒体的青睐。

然而去年,默默无闻的AR却因为一个优质内容而走红,这就是轻AR游戏《PokemonGo》,它的全球火爆让AR名声大噪。

此外,《盗墓笔记》系列电影的火爆还得益于超级IP《盗墓笔记》小说。

沿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发现,VR内容的创作必须与超级IP相结合,才能打造出大众化的内容。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VR发展至今可以说硬件已经进入整合阶段,而内容才刚刚起步。

VR要想受到大众的喜爱,制作高质量的内容是关键。

3、加强硬件与内容合作,推动VR产业生态链形成。

易凯资本创始人王冉认为:“VR时代是一个有利于生态企业的时代。

”这得到了众多厂商的认可,周乐视宣布将以价值链垂直整合的理念改造VR产业,将VR内容源、平台、终端全面打通。

它还宣布了VR内容库战略。

硬件厂商和内容厂商会从不同的起点互相侵入对方的领地,最终会出现多家软件和硬件结合,甚至软件和硬件融合的公司。

只是此时,VR不再是一个玩具,而是一个生活。

小编认为,VR在中国的发展不仅需要优质的硬件,更需要精彩的内容。

大多数VR初创公司不应该抱着凑热闹的心态参加展会,而应该练好自己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