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4年的猜疑和15年的普及,虚拟现实的发展在2016年迎来了百家争鸣的“混乱期”市场上不仅出现了HTC Vive、Oculus Rift CV1等优质产品,还涌现出一大批售价数十的“伪VR”颠覆者。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淘宝的相关销售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颠覆者的销量远远超过了各大厂商的一些设备。
“剧透”PK厂家为何拥有市场优势?从淘宝近期的VR销售数据可以看到,VR一体机、VR盒子等设备占总销量的70%以上。
这类VR一体机和VR盒子的产品多为暴风魔镜、小寨魔镜、UCC VR等产品。
此类设备的售价仅为某些高端设备的十分之几。
在内容方面,虽然部分国产VR设备没有一些独家内容,但同样,HTC Vive和Oculus Rift CV1在内容上也不具备优势。
换句话说,“伪VR”极大降低了内容的质量,但在数量上弥补了这一点。
可见,如今的VR市场正面临着“伪VR”一面倒的局面。
是什么让“伪VR”占据国内VR市场70%的份额?从众多数据中,霍哥发现如今的消费市场更多处于“伪VR”阶段。
Cardboaard、暴风魔镜5、小寨魔镜等移动VR和半一体机VR设备的性能完全取决于消费者的手机。
然而,目前的手机并不适合VR体验。
分辨率普遍较低,刷新率在40ms左右,视场角为60~96度。
然而,与P以上分辨率、12ms以内刷新率的行业标准高端设备相比,这些在当前VR市场“领路”的“剧透”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伪VR”。
行业。
“伪VR”的工作原理与VR类似,但达到的效果却远不如“真实VR”。
众所周知,虚拟现实设备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VR技术可以给人们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
在Occlus成立初期,Occlus Rift创始人Palmer Lucery表示,Oculus Rift最大的挑战是解决高速移动带来的眩晕感。
所谓头晕是VR设备的通病。
大鹏CEO陈朝阳也表示,高分辨率的OMLED屏幕加上强大的处理器是减少眩晕的捷径。
据媒体报道,影响沉浸感的最直接因素除了视野之外。
虽然视场角并不是越大越好,但最小必须在96度以上。
可见,视场角、分辨率、低余辉是衡量一款VR设备好坏的基本要素。
1、视野 视野在VR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沉浸感上。
一般来说,视野越大,越不容易产生眩晕感,沉浸感也越强。
要称为真正的 VR 设备,其 FOV(视野)必须至少为 96 度。
2、清晰度:目前VR的清晰度还不够好。
主要原因是现在的液晶屏是由像素组成的。
乔布斯当时就说过,当手机的像素密度超过PPI时,颗粒感将几乎难以察觉。
事实上,必须考虑人眼与屏幕之间的距离。
屏幕离眼睛越近,颗粒感就越重。
使用VR设备相当于让你看距离电视不到20厘米的显示屏,里面像素满满。
根据目前的VR技术,真实VR的分辨率普遍在P以上,国外一些厂商甚至已经开发出了5K分辨率的VR产品。
3、低余辉 低余辉是显示器件延迟的表现。
当你携带VR设备时,你的视野将被虚拟世界覆盖。
延迟会导致画面无法及时跟随眼睛的运动,实时渲染高清动态图像。
硬件的处理器决定了延迟的大小。
Oculus创始人帕尼表示,一款VR设备要想能够欺骗人眼,其刷新率必须至少在16ms以内。
如今的 VR 盒子和半一体机具有共同的刷新率。
20ms以上。
VR市场中“伪VR”的猖獗,不仅说明了当今VR技术的不成熟,也反映出消费市场对VR设备的巨大需求。
事实上,在VR用户群体中,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用户占比较高。
虽然行业整体还处于早期阶段,效果还不太理想,但现阶段如果能抓住这群人,未来的消费潜力也不容小觑。
鱼龙混杂的市场状况预示着VR行业即将迎来高速、低温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