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百度“阿波龙”批量下线,量产之路漫长而艰辛

时间:2024-05-22 19:53:59 科技赋能

7月4日,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李彦宏投下“重磅炸弹”,宣布百度与金龙客车巴士将合作公司首款L4级自动驾驶巴士“阿波龙”已量产下线,数量抵达台湾,即将在北京、雄安、武汉、深圳、东京等地开展商业运营,日本。

“阿波龙”的小批量推出,标志着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又一次成功。

自去年10月百度与金龙客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Apollon一直在稳步发展。

从首次亮相百度世界大会到目前小批量试产,仅用了不到10个月的时间。

国内自动驾驶落地时间表明显提前。

然而,百度在大会上频繁提及的“全球首创”、“L4”、“量产”等词语却引起了业界的广泛质疑。

虽然夹杂着百度惯用的提高推广效果的招数,但也体现了国内自动驾驶产业圈的“激进”和“不切实际”本质。

对于很多不太关注汽车行业的人来说,“阿波龙”可能是“全球第一辆”自动驾驶巴士的印象。

但事实上,从国际上看,无人驾驶公交车早在2018年就有商业运营的先例,典型的例子就是法国的Navya。

他们于2020年10月推出了旗舰车型Arma,可同时搭载15人。

纯电动自动驾驶通勤公交车最高时速可达45公里,目前已在当地及多个地区正常运营。

此外,英国、瑞士等国家的初创公司也在部署自动驾驶汽车。

人力驱动公交车已投入运营。

从这一点来看,百度“阿波龙”的商用可以说是相对滞后的。

从分类定义来看,“阿波龙”是否可以归类为严格意义上的“L4”级自动驾驶汽车还有待讨论。

从配置上看,除了百度Apollo 3.0赋能外,“阿波龙”还配备了三颗Velodyne激光雷达、多个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可以监测道路和周围物体的具体情况,并具备判断、识别和避开障碍物的能力。

在驾驶场景方面,他主要负责连接一些公园和社区的封闭道路。

无论从系统复杂度还是应用场景来看,它都无法与SAE严格定义的“真正的”L4级乘用车相比。

说到底,它只是一辆伪“L4”班车。

另外,在谈到“量产”的定义时,小编认为百度过于仓促。

事实上,“阿波龙”的量产并不仅仅依靠百度自身的能力,而是在传统汽车厂商的帮助下实现的。

生产一百辆无人驾驶汽车并不难。

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从百车跃升至千车甚至更高的规模?对于自动驾驶车型来说,这次增产无疑难度更大。

小编认为,百度未来能否实现1000辆“阿波龙”车的量产,目前还存在不确定性。

总之,“阿波龙”正式下线,对国内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但不可忽视的是,对自动驾驶产品过于激进和浮躁的定义,不仅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厂商跟风,还会导致国内自动驾驶行业的无序。

未来各种“自定义”的自动驾驶产品将会层出不穷。

另一方面,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消费者产生极大的误导,造成越来越多的自动驾驶安全问题,从而压制和阻碍国内自动驾驶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