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之所以能成为改革开放后崛起的第一代中国品牌企业并创业三十多年,最大的法宝就是自我颠覆并始终与自己竞争。
比如,关于砸冰箱的时间,人们议论纷纷。
当时,一台冰箱相当于工人几年的工资。
但海尔教父张瑞敏不肯妥协,不返工,也不内部处理。
他刚刚当众砸碎了76台有缺陷的冰箱,这也促成了海尔的创立。
行业国家质量奖使其成为白色家电“第一品牌”。
自我颠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如今,电脑颠覆了游戏机,手机颠覆了固话,支付宝颠覆了银行。
这些是来自外部的突破,是革命。
海尔的自我颠覆是发自内心的,是重生。
随着生产规模的增大,海尔提出了日清工作法,专家总结为“日清日毕,清扫日高”。
成为行业首创,海尔发明了冲击鱼和斜坡理论,旨在破解“大企业病”。
为了让海尔的仓库跑在路上,海尔实行“市场链管理”;当互联网冲击波到来时,海尔家电业务陷入增长乏力的困境,利润“薄如刀片”。
全国20万家海尔门店曾经是一种营销工具,转眼间就成了“最重的负资产”。
海尔无奈放弃,推翻了别人模仿的海尔管理体系,发明了一个新词——自以为是。
近年来,海尔发起了最大的一次自我颠覆,名为“租谈合一”。
人是员工,单是用户。
这与丰田的精益产业链类似。
海尔基于与用户零距离的理念和多边市场的物联网理念,将传统组织颠覆为创业平台。
据海尔解释,集团未来将由数百家“小微企业”组成,公司将转型为致力于为“小微企业”提供资金、信息、文化等资源的平台组织自己创业。
平台上没有领导者,只有三类人:平台主、微主和创客。
为此,海尔从现有的企业组织中裁掉了1万多名中层管理人员,可谓是一大举措。
曾经写过《海尔是海》的张总,这次写了《海尔是云》,激励数万名员工积极从没有围墙的花园转变为拥有数千种物种的自我进化的生态系统。
场面实在是太震撼了。
由于“人谈合一”的前瞻性,行业内的批评在所难免,但张瑞敏并不害怕:“如果我还在乎外界对我的看法,这项改革还能进行吗?”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和精神,当同侪被新时代打倒的时候,海尔才得以重生,继续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