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市场,可穿戴设备似乎仍然刻意凸显自己的存在,消费者也愿意用这些设备来炫耀自己。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胡友凡课题组与纺织系郑子健副教授课题组与香港理工大学服装学院就新型可穿戴面料进行合作研究,近期取得重要进展。
他们通过纺织品制造实现了可机洗的织物电子产品,用于人体能量收集和呼吸监测。
联合研究团队采用聚合物辅助沉积方法获得表面镀铜聚酯纱线和内芯表面聚酰胺涂层纱线。
由于这两种纱线都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并且可以批量生产,因此可以在商用纺织机上通过平纹编织来生产织物电子产品。
当织物变形时,在两根纱线的每个交叉点,两个具有不同特性的表面会产生摩擦,从而感应出感应电荷。
因此,在不断变形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这样得到的织物电子器件与传统织物类似。
它们非常柔软,可以捕捉人体的微弱动作,最终实现运动能量的采集和佩戴。
呼吸监测的类型。
同时,织物电子产品在多次机洗测试后仍能保持良好的性能。
与纺织行业的兼容性、经证实的可机洗性以及对微弱运动的敏感性使得这种类型的织物电子产品在运动监测、医疗监控甚至公共安全方面具有巨大的未来应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