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深度!微软为何主动取消第二代Hololens产品计划?

时间:2024-05-22 10:55:46 科技赋能

微软CEO Satya Nadella在今年10月的《华尔街日报》WSJD Live大会上表示,“微软已经错过了智能手机市场的机会。

毫无悬念。

但微软绝不会错过AR和VR等其他新技术趋势。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像Hololens这样的AR眼镜和微软自己的VR耳机的消息,甚至纳德拉也毫不掩饰Hololens可能成为一项新技术,基于MR技术的“终极计算机”的野心。

随着VR进入平静阶段理性发展,有人提出了AR玩法元年、AR红包、AR营销广告纷纷加入游戏的口号,然而距离Hololens开发者版本已经过去近一年了。

消息发布后,外媒 Thurrott 报道称,微软调整了 HoloLens 规划,第二代产品已取消。

事实证明,据知情人士透露,在推出第一代 HoloLens 时,微软设定了几个节点。

一般来说,科技公司的电子产品迭代遵循以下套路:先发布第一代产品,然后在价格和规格上优化第二代产品,然后在第三代产品中加入新技术。

新一代产品提升体验,比如苹果手机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而微软则放弃了在价格上做文章,希望未来直接推出大幅更新的新一代Hololens产品,预计要到明年才能向大家提供。

在所谓的AR元年,微软为何不想方设法抢占消费市场,而是慢慢来?首先,从微软的角度来看,他们目前在AR领域所向披靡,或者说没有竞争对手能够让他们有足够的紧迫感。

就连这两年人气很高、被形容为神奇的Magic Leap,也因为迟迟不透露具体产品信息而受到质疑。

不过,一些国产AR眼镜在技术和体验上与Hololens还存在一定差距。

这样的竞争并没有迫使微软积极开拓消费市场。

简而言之,微软认为自己在 AR 领域遥遥领先,推出稍微升级的产品没有任何意义。

其次,AR元年实际上离赚钱还很远。

尽管纳德拉发誓不会放弃未来,但对于现阶段的微软来说,云服务和AI技术的研发和使用才是重中之重。

自Holelens发布以来,微软四季度财报和分析会议上就没有出现过与VR/AR相关的字眼。

换句话说,即使微软推动了 Holelens 的一些商业应用合作,并公布了有关 VR 耳机的消息,但 TO B 级 AR 收入对微软整体营收的影响其实微乎其微,甚至分析师和投资者目前都缺乏高度关注。

这也意味着,未来终究只是未来。

在微软看来,在消费市场真正爆发之前,花费精力开发第二代产品并不能给公司带来足够的效益。

仔细看看微软目前重点关注的云服务和AI。

这两项实际上是AR或MR向消费市场发展时必须应用的关键技术。

它直接影响设备的小型化和内容的保真度。

微软在某种程度上正在提前规划。

第三,推出降低价格、保证性能、能够进入消费市场的新版本Hololens并不是那么容易。

早在今年,纳德拉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就表示,未来五年内可能不会推出消费者版本。

据 CNET 最近报道,微软 HoloLens 技术负责人 Alex Kipman(HoloLens 之父)表示,消费者版 HoloLens 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但价格将控制在美元以内,微软不希望消费者版本的 HoloLens 的性能将会下降,这可能只是开发人员功能的删除。

显然,成本降低到三分之一,性能却一定不会下降。

如此苛刻的要求是导致微软放弃第二代产品开发的关键因素之一。

众所周知,生产工艺的高度优化和大规模量产的实现是建立在实质性技术突破的前提下的,而Holelens本身实际上就相当于一台内置的高性能处理计算机。

你愿意吗,能不能实现,你会投入多少精力,能得到足够的回报吗?这些都需要打上问号。

便宜的价格和良好的性能构成了消费者眼中的高性价比。

微软选择暂时放弃价格战,专注于提升体验。

第四,给开发者版本足够的时间,让内容生产者预留足够的应用。

VR硬件正在涌入市场。

最尴尬的情况是硬件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内容的发展速度。

就连三大头显也屡屡被指责缺乏内容。

试想一下,即使微软推出了消费者版本,也没有足够的内容可以体验,因此设备的销售不会给公司提供足够的帮助,反而会招来各种指责。

因此,给予开发者版本足够的时间,让内容生产者安心开发内容,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第五,新年是神奇的一年。

Talkingdata和Digi-Capital在年初发布了两份预测报告。

他们都提到AR市场将在2020年爆发,甚至超越VR。

微软的做法是将赌注押在2018年及以后将爆发的消费市场上。

现在它正在不断地进行布局。

他们愿意用时间去积累和等待。

微软、苹果或腾讯的不紧不慢步伐与国内初创公司的仓促做法形成鲜明对比。

是他们太慢了,还是我们太急了?微软正在放缓AR/VR产品的步伐,苹果对AR消息仍然守口如瓶,而腾讯虽然很早就宣布开放VR/AR平台,但大动作仍在酝酿之中。

国内VR硬件产品的迭代速度令人咋舌。

第一代暴风魔镜于2019年9月发布,两年半的时间里,已经发布了第一代到第五代,包括小D、小M、S1和一体机Matrix。

当然,暴风镜的做法也不例外。

可以说,大多数国产VR头显在两年内就更新了多个版本。

然而,此次升级的实际效果如何呢?结论:当然,初创公司抢在大公司进入市场之前抢占市场并没有错,初创公司做出让投资者放心的业绩也是理所当然的。

但无论是内容公司还是硬件公司,最终还是产品自己说话,否则就会沦为只会吹牛的营销和PPT公司。

产品迭代过快,升级缺乏足够的分量。

这实际上是市场不耐烦的表现之一。

华强北产生的电子垃圾成本为何能降到10元?说白了,就是难以复制,缺乏足够的核心技术深度。

我们期待国内出现越来越多专注做产品的企业,让VR/AR行业进入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