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智慧屏品类的先行者,华为不断突破市场瓶颈,驱动行业不断升级。
从“四大中心”到“十年不过时”、“不断推新”,华为智慧屏不断为行业开辟新的发展思路。
4月8日,华为召开春季华为全屋智慧及智慧屏旗舰新品发布会,会上发布了新一代华为智慧屏V系列。
此次,华为智慧屏对“常用、常新”的理念给出了新的诠释——“越用越增值”。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表示,基于音视频、AI智慧眼、畅连和分布式软件四大领域的持续升级,华为智慧屏将增加更多的使用价值,给消费者带来不一样的实惠。
电子消费体验。
据他介绍,华为智慧屏将实现音视频体验增值、慧眼增值体验、畅连增值体验、鸿蒙增值体验。
这将重塑电视价值的评价体系,推动行业重视软硬件的协同提升,也将为电视大屏整个上下游产业链带来无限机遇。
打破价值下滑曲线,重塑电视行业“价值” 2017年6月,乔布斯发布了经典智能手机iPhone 4,32G版国内售价约为1万元。
这款机型成为了无数人向往的高端手机。
十年后,二手平台上的新款iPhone 4售价仅为100元左右。
十年内贬值二十倍。
这就是即使曾经风靡一时、人人垂涎的消费电子产品也无法逃脱的“价值衰减曲线”。
如何解决消费电子产品价值衰减的行业难题?各行各业都在努力。
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特斯拉的OTA升级,通过软件升级实现车辆性能迭代,成为智能汽车用户“常用常新”的幸福源泉。
去年12月,华为在智慧屏领域也提出了“常用常新”的理念:基于鸿蒙系统的分布式能力、日趋完善的生态系统以及不断的更新,华为智慧屏将在生命周期内进行升级。
。
它阶段性地带来新功能、新场景、新UI,让消费者感觉每隔一段时间就拥有一块“新”的智慧屏,甚至可以“十年不落伍”。
随着新一代华为智慧屏V系列的发布,华为对“常用、常新”的理念给出了新的诠释——越用越增值。
即通过不断丰富优质视频和音乐内容,实现增值的音视频体验;依托AI识别能力的升级,解锁更多智能场景,为明眼人带来增值体验;而基于“做电视”,可以提升家庭之间的沟通体验,为畅连的经验带来增值;鸿蒙的经验通过软件升级以及分布式硬件和数据的不断叠加来增值。
这将重塑电视行业的“价值观”。
传统电视产业的价值主要包括“硬件+服务”。
在硬件能力注定“贬值”的情况下,即使服务价值提升,对于整个电视的保值增值作用依然有限。
华为智慧屏通过“越用越增值”,让电视的价值由“硬件+软件+内容和服务”构成。
基于分布式技术、AI能力升级、内容不断增加,华为智慧屏的硬件、软件、内容、服务都将增值,消费者的体验会越来越好。
软硬件协同增值,带动产业链繁荣发展。
同样,传统电视制造商的主要利润来源是硬件和服务部件。
后来,互联网电视依靠初创广告发展出了新的盈利模式。
但无论是对于供应链还是消费者端来说,电视厂商实现的价值都是“一锤子买卖”。
华为智慧屏“常用常新”、“越用越增值”。
通过软硬件的协同,将为整个行业生态的繁荣提供支撑。
软件增值:基于预嵌性能和配置先进的硬件,华为智慧屏可以像智能手机、智能汽车一样,通过软件升级逐步激活隐藏性能,拓展新功能。
除了升级华为智慧屏自身的AI能力外,华为还为开发者提供各类开发工具包和开放接口,支持开发者在华为智慧屏上进行软件和体验创新。
硬件增值:鸿蒙的分布式能力也为华为智慧屏未来的功能扩展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
通过与手机、PC等智能终端、IoT设备、模块化配件的结合与协作,华为智慧屏将不断带来新功能、新场景。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可以与华为智慧屏分布式联动的硬件不仅包括华为自研的手机、PC、平板电脑、智能穿戴等产品,还包括华为与合作伙伴品牌联合打造的IoT智能终端。
公开资料显示,美的、九阳、老板电器、海雀科技等领先厂商均与华为合作,推出多款产品。
比如,华为智慧屏与华为智能海雀摄像头分布式联动,实现“同时看电影、看宝宝”。
华为智慧屏的增长将带动华为智慧全场景生态硬件产品的增长。
消费者获得更多智慧体验,产业链获得更多增长点。
当然,华为智慧屏也为内容和服务增值。
随着音视频、教育、游戏、生活服务等内容供应链的不断增加,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音视频服务已成为行业共识。
未来,华为将围绕AI能力升级和基于分布式技术的功能拓展两大维度,持续为智慧屏“造血”,实现智慧屏“越用越增值”,也为开发者和硬件制造商提供发展机会。
。
无论是电视硬件供应链、智慧屏应用生态,还是周边硬件厂商,都存在着无限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