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不仅要积极推动大型企业、商场复工,但缓解个体户的困难也同样重要。
作为一个服务业规模较大的国家,个体户不仅是就业的稳定器,也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毛细血管。
过去,这个群体分散在城乡各个角落,行走在大街小巷,以现金结算。
国民经济一直缺乏有效的计量方法。
中国有多少个体户?疫情对他们的影响有多大?如何更好地支持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和经济复苏?近日,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联合支付宝推出的《中国个体经营户系列报告之一》报告为上述问题提供了答案。
近亿个体户创造就业岗位约2.3亿人。
上述报告基于支付宝数亿二维码获取工具——“码商户”的数据,利用机器学习方法首次测算了中国个体工商户和个体户的数量。
全尺寸。
据研究团队测算,全国每年个体户总数约为4000户。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1个个体户可吸纳就业2.37人。
由此推算,我国个体经济就业人数约2.3亿人,占全国就业人口总数的28.8%。
2月27日,在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加大对个体工商户扶持力度新闻发布会上,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唐军透露,目前,个体工商户有3.3万户。
在我国注册的商业户,为2亿多人创造就业机会。
。
报告作者、北京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静一解释说,该报告基于移动支付的收单行为。
有些实际从事个体经营的人没有向相关部门登记,因此存在数量上的差距。
。
报告显示,个体户创造了惊人的交易额:全年成交额达13.1万亿元,相当于同期社会零售总额38.1万亿元的34.4%;全年产生交易1亿笔,平均每天产生2.3亿元笔。
报告指出,由于移动支付的普及,个体户的经营状况可以更加准确地描述和识别,为分析和恢复该群体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稳定就业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也为金融机构乃至政府部门提供金融服务和政策支持提供渠道和起点。
此外,研究团队还定量评估了COVID-19疫情对个体户的影响。
据介绍,该项目利用机器学习来计算在没有发生疫情的“平行世界”中个体户的商户数量和交易情况。
与实际情况相比,可以计算出,1月31日后两周,湖北个体户商户数和交易量分别下降59.3%和69.7%,而全国其他地区则下降约分别为40%和50%。
。
数字信贷发展水平每提高1%,疫情对运营的影响就降低2.57%。
如何帮助个体户减少疫情影响?对于这些国民经济最小的细胞来说,由于需要承担工资、租金、税收等固定成本,一旦现金流耗尽,亿万家庭的生计将受到影响。
2月2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大对个体工商户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低息贷款发放力度。
北京大学的报告指出,发展数字信用可以为缓解疫情影响发挥作用。
数据显示,数字信贷发展水平每提高1%,疫情对运营的影响就降低2.57%。
为了更直观地感受数字金融的缓解效果,研究团队还比较了基于数字技术精准释放的信用发展水平较好的代表城市杭州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发展差异。
发展水平。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如果全国数字信贷发展达到杭州同等水平,疫情对个体工商户的影响可降低51%左右,即疫情影响将减少一半左右。
2月25日,网商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近一个月来,近7天发放贷款的小店单日销售额较节前日均增长46%。
疫情期间,网商银行向全国小微企业发放了1亿元人民币无息贷款。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表示:受疫情影响,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困难很可能演变成系统性风险。
主要困难是现金流断裂,因为获得的营业收入减少了,但费用却要承担,而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大量的资金储备。
他还强调,解决现金流问题最重要的手段是利用金融工具。
以往的经验表明,大的冲击之后,企业会先提取存款,然后再申请贷款。
与传统银行相比,数字金融公司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一是不需要直接见面,二是不用抵押资产也可以做风控。
因此,数字金融无论是帮助个体户抵御疫情冲击,还是支持其有序复工复产,都能发挥非常独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