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2015智能鞋行业研究分析报告

时间:2024-05-22 18:35:20 科技赋能

随着智能可穿戴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可穿戴设备已经从眼镜、手表等装饰性、简单的智能穿戴,发展到鞋子、衣服等更加困难的生活必需品。

自从阿迪达斯和耐克几乎同时将智能鞋概念引入国内市场以来,智能鞋逐渐成为国内企业追求的新方向。

智能鞋市场也在慢慢成型,尤其是进入新的一年之后,智能鞋迎来了快速发展,智能厂商数量和智能鞋出货量大幅增长。

在鞋业和智能穿戴领域,智能鞋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本研究分析报告将根据智能鞋市场的相关数据和调查,对2020年中国智能鞋市场进行分析,解读市场发展趋势。

一、中国鞋业现状 2018年,中国制造业受经济下行影响,普遍处于低迷状态,鞋业也不例外。

第四届全球鞋业可持续发展国际峰会数据显示,我国鞋业经营指数在90以下,处于较凉爽指数区间。

从全国来看,2017年中国制鞋行业开始出现订单集中的趋势,中小型制造商因缺乏竞争力而倒闭,大型制造商则出现订单饱和。

1、订单集中化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传统行业订单逐渐碎片化。

多单变成了空单,大单被拆分成了小单。

长期以来,国内鞋业行业一直处于碎片化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

直到大约同一时间,随着大型鞋企技术优势的不断积累以及运动鞋市场的复苏,鞋业订单开始再次集中。

2、中小厂家破产年以来,中小鞋企的处境变得更加困难。

除了劳动力成本上涨带来的资金压力外,国内环保调控政策持续收紧,环保压力也持续加大。

据珠三角统计,2016年珠三角倒闭的鞋企中90%以上是规模以下企业。

2018年,这些小型家族制造商大多处于停产状态。

3、订单规模超过大型制造商规模的鞋企中,年度订单饱和的情况非常普遍。

宝成实业、丰泰企业、福宇奇三大鞋业代工巨头去年营收均创历史新高。

双驰等龙头企业订单量也较上年大幅增长。

相比之下,虽然中小企业不少,但“规模以上”企业仍然承担着制鞋行业的大部分产能。

而且这些企业在困难面前并不像小企业那样脆弱。

随着制鞋技术的提高和机器自动化的推广,大型鞋企的生产优势不断扩大,订单也逐渐回流到大型鞋企。

  2。

制鞋基地及代表性发展现状 我国制鞋产业大致可分为四大集群:一是以福建莆田、泉州等地为代表的制鞋生产基地,主要生产运动鞋;以广州、东莞、惠东等地为代表的广东鞋业基地主要生产中高档鞋;三是以温州、台州等地为代表的浙江鞋业产业基地,主要生产中低档鞋;第四是以成都、重庆为代表的西部鞋业基地,主要生产女鞋。

莆田、泉州等地鞋企2018年总体发展良好。

作为世界鞋类品牌的贴牌生产基地,2018年莆田纳税过万元的鞋企达40余家,同比增加10余家。

数量较上年增加,税额较上年增加3亿多元。

在经济低迷、制造业普遍不景气的今天,莆田鞋企的表现却让人印象深刻。

其中,莆田鞋业协会会长陈文标先生的纳税额连续三年大幅增长,成为莆田本土鞋企中纳税最高的企业。

他名下的公司缴纳的税金总额超过1亿。

泉州鞋企也表现不俗。

安踏、°、鸿星尔克等泉州上市鞋企较去年均出现较高增长。

其中,安踏业绩超出预期,创历史新高。

安踏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安踏营收同比增长24%至51.1亿元,毛利率同比增长46.6%至23.8亿元。

此外,营业利润同比增长28.5%至12.6亿元。

与此同时,安踏还公布了今年一季度订单量数据,实现订单额连续九个季度增长。

与之相对应的是,广州、东莞等地的鞋企今年普遍表现不佳,鞋企不断破产。

据南都日报、鞋医生、大阅网联合发起的第五期东莞企业生存报告调查显示,超过60%的受访企业表示,2017年接单数量同比下降,同比下降近27%。

的企业收到订单。

订单量下降超过30%,而订单利润下降的企业比例达到69.34%。

在这一轮大调整中,32%的企业亏损经营,难以维持。

东莞90%的鞋企担心会有更多倒闭,悲观情绪弥漫整个行业。

总体来看,传统制鞋行业已经趋于饱和,鞋企目前正在探索新的增长点,“转型升级”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词。

随着“智能制造”理念的深入,智能鞋有望成为鞋业的下一个突破口。

3、中国智能鞋发展概况 智能鞋最早由耐克和阿迪达斯同时在中国推出。

它们最初主要用于运动鞋,但市场反应不佳。

2009年,智能穿戴概念开始流行,智能鞋也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国内鞋企也开始效仿。

双驰企业建立智能鞋孵化平台,开始研发智能鞋。

李宁与小米宣布联合推出智能跑鞋……多家知名鞋企已开始投入智能鞋领域。

2009年,互联网厂商成为智能鞋领域的主导者。

这些互联网厂商以智能童鞋为切入点,使得国产智能鞋首次出现在国内市场。

2017年,智能鞋市场蓬勃发展。

传统鞋企和互联网企业纷纷发力,市场上出现了数十个智能鞋品牌。

其中,双驰企业等传统鞋企依托智能鞋孵化平台,与创业团队合作,不断推出多款智能鞋。

李宁、°等鞋企与小米、百度等互联网巨头合作,共同生产和推广智能鞋。

今年表现良好的互联网企业,由于对鞋业供应链缺乏掌控、风险无法控制,开始显露出疲态。

总体而言,智能鞋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无论是互联网公司还是鞋企都在小规模测试智能鞋。

不过可以看出,智能鞋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并且正在不断扩大。

鞋企积极参与互联网跨领域互动,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制鞋行业普遍看好智能可穿戴技术在鞋上的应用,认为这将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点之一。

4、智能鞋产品分析 目前,市场上的智能鞋主要可以分为两类:计步鞋和定位鞋。

计步鞋主要销售给运动爱好者。

2017年,计步鞋是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智能鞋。

据淘宝、天猫、京东、淘宝众筹、京东众筹等公开统计,计步鞋年销量已突破万双。

另一个产品类别是定位鞋,主要针对儿童。

儿童智能定位鞋可以监控、定位儿童位置,防止儿童意外走失,保障儿童安全。

近两年,百度、腾讯、李宁、°、达芙妮等巨头相继加入儿童智能鞋领域。

业界普遍看好儿童智能鞋的前景。

此外,市场上也有针对老年人、孕妇的产品,但都没有脱离计步鞋、定位鞋的范畴。

老年人产品主要采用定位功能产品,孕妇鞋则考虑运动、健康场景。

主要应用是具有健康管理功能的计步鞋。

与去年相比,今年智能鞋厂商数量有所增加。

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市场上出现了10多个智能鞋品牌。

其中,传统鞋企数量增幅最大,目前其数量已超过互联网企业。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智能鞋品牌有5个,如表所示。

智能鞋的主要销售渠道包括官方网站、官方旗舰店、授权代理商、众筹渠道等,其中官方旗舰店和众筹渠道占所有渠道销售额的80%以上。

像李宁、双驰这样的传统鞋企也有自己的线下实体店销售智能鞋产品,这也带来了一定的销量。

  5。

智能鞋产业链分析 智能鞋产业链涉及多个环节。

从产业分工来看,大致有四个环节:芯片及零部件制造商、手机开发商、鞋业、工业设计。

2.芯片及组件制造商 第一个是芯片及组件制造商板块,包括:芯片、传感器、电池、传感器、无线模块等。

第二个是芯片。

根据类别的不同,芯片和其他零部件的制造商也有所不同。

主流供应商包括英特尔、高通、MTK等品牌。

随着产业链逐渐成熟,基于可穿戴芯片的综合平台解决方案也层出不穷。

目前,高通和MTK的芯片方案比较常见。

第三个是传感器。

传感器是智能鞋设备感知外部环境的窗口。

它们也是区分产品功能的重要硬件。

传感器的灵敏度往往决定了产品的精度。

智能鞋中使用的传感器主要有三种类型,包括交互传感、生理参数检测和环境传感。

由于具有小型化、低成本、高精度等优点,目前的智能鞋基本都采用MEMS传感器。

第四个是电池。

智能鞋的电池分为两类。

一种是纽扣电池,成本低廉且易于使用。

它们通常用于蓝牙和低功耗传感器组件。

另一种是可充电锂电池,可以反复充电,价格相对较贵,需要定期充电。

一般用于功耗较高的GPS定位智能鞋中。

2、鞋子作为智能鞋子的核心部件,鞋子也是智能部件的载体。

但就鞋子本身而言,品牌、质量、性价比、外观等影响消费者购买的因素并没有改变。

智能功能是鞋子的附加值,而不是决定性因素。

3、移动开发者 智能鞋功能的可视化离不开移动应用。

移动开发者是智能鞋产品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4、工业设计 智能鞋内部需要放置智能组件,这就涉及到工业设计。

如何让内置智能组件保持最佳工作状态,同时又不影响鞋子的美观和舒适度?中国工业设计红星奖或许会给出答案。

今年12月,红星奖评选出迄今为止第一对获奖者。

智能鞋。

6、智能鞋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2018年智能鞋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17年国内环境依然有利于智能鞋发展。

政策层面,国家出台的互联网+、《中国制造》等相关文件支持传统鞋企向智能制造转型。

在资本层面,投资者普遍看好智能鞋领域,今年已有多家智能鞋厂商获得融资。

在媒体层面,智能穿戴产品是今年媒体追逐的最大热点话题之一。

因此,2018年智能鞋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鞋服的智能化不是靠核心硬件技术就能实现的。

决定生产和销售成败的关键点有很多。

与传统鞋企合作可以有效控制风险。

传统鞋企可以引入熟悉互联网运营模式的团队,将传统鞋企在供应链、线下渠道的优势与互联网模式有机结合,在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的智能鞋。

除了计步、定位功能外,智能鞋还具有一定的游戏功能。

从双驰智能鞋孵化平台在体博会、Chinajoy等展会上推出的智能鞋概念产品来看,智能鞋现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游戏控制设备的作用。

通过连接手机、平板、电脑,只需动一下脚就可以玩游戏。

此外,智能鞋还可以连接时下流行的VR眼镜,让你在虚拟现实世界中畅游世界,提前体验VR旅游带来的便利。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进步,万物互联不再只是一个口号。

智能鞋将成为物联网的重要入口。

正因为如此,无论是像小米这样在智能手环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的智能硬件厂商,还是像BAT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他们都不忘在智能鞋领域分得一杯羹,并且正谋划着在智能鞋领域分一杯羹。

抢占该领域的市场份额。

这是物联网的新入口。

总体来看,2017年智能鞋行业仍处于探索期。

产业环境和消费习惯逐渐形成,产业链逐渐成熟,智能鞋将向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这一阶段重点探索用户需求、尝试产品形态、构建软件生态、提升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