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专访微众银行、区块链、负责人、范瑞彬:区块链是“分布式商业”的基础设施

时间:2024-05-20 01:53:30 科技赋能

作为国内首家民营银行,成立四年多的微众银行近日在深圳举办首届金融科技开放日,为首次系统阐述了微众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创新进展,并正式宣布金融科技全面开源。

微众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马智涛在致辞中指出,集中式技术正在逐渐被分布式技术取代,业务模式也逐渐向分布式业务转变。

微众银行认为,“3O开放银行战略”是银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开放战略,而开源是微众银行实施“3O开放银行战略”的重要基石。

“分布式商业”的概念是微众银行年初提出的。

分布式商业是多个地位平等的商业利益共同体建立的一种新型生产关系。

它利用预先设定的透明规则来组织和管理、划分功能、交换价值、共同提供商品和服务、分享利润。

新的经济活动。

区块链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微众银行公布的区块链开源版图包括与金链联盟开源工作组共同打造的金融级联盟链底层平台FISCO BCOS; WeBASE、连接实体身份和可信度的底层 区块链 中间件平台、数据交换解决方案 WeIdentity,以及基于 区块链 的分布式事件驱动架构 WeEvent。

但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不久前,我们在DoraHacks黑客松活动上见到了微众银行分布式业务技术开发部副总经理区块链·负责人·范瑞彬。

于是我们就聊到了“开源”以及微众银行对区块链的“开源”选择。

以下为部分采访实录(经过编辑): 为什么微众银行区块链活动选在黑客马拉松上?范瑞彬:开源是一项需要社区开发者的技术。

其中许多开发人员都是极客,因此我们非常重视黑客马拉松。

此外,我们还与金链联盟联合推出了经过广泛验证的开源平台FISCO BCOS,让极客们能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微众银行为何在技术上选择开源?什么时候开始?范瑞彬:我们从2015年开始组建团队做区块链,其实那个时候我们面临一个选择,我们应该走什么样的技术路线?这个问题今天可能会出现。

对于持牌金融机构来说,答案基本上是确定的。

但坦白说,2015年,整个行业还处于早期阶段,很多事情还不清楚。

但我们从一开始进入这个领域就坚定而明确地选择了联盟链。

微众银行分布式业务技术开发部副总经理 区块链 负责人 范瑞彬 我们认为联盟也是一条兼顾金融稳定和金融创新的发展路线,所以我们从2015年开始就确定了“开源”的路线。

区块链是一台信任创造机器,这是业内的一句名言。

我同意这个说法。

如果这台机器是一个黑匣子,我们认为它不合适。

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开源的方式“打开”这个黑匣子,让用户的技术和心理门槛能够大大降低甚至消除。

如何理解“分布式业务”的概念?范瑞彬:我们先看历史,再看未来。

过去,早期,由于技术还没有那么发达和成熟,企业想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就会追求扩大规模、寻求更多资源、更加集中化的方式来追求更高的效率。

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在20世纪50年代和1960年代,出现了新的变化——链条行业。

连锁业在终端销售渠道上做了一定的布局,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公司的力量和结构。

但它的中后台实际上是集中的。

这已经是一种进化,在效率和价值体现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提升。

近年来,我们会看到一个新现象,那就是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的业务形态基本上是把闲置或空置的资源链接起来,进行高效的链接和利用,但背后仍然会有一个中心化的平台。

其实这个中心化的平台也可以通过区块链来实现,也可以达到这样的共享效果,而且会更加彻底。

我们认为这种模式称为分布式业务。

区块链为何能够取代这个“中心化平台”?范瑞彬:目前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之间的协作,通常都需要一个中心化的平台作为支撑。

在某些情况下,这些中心化平台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来实现,这样每个人都可以在不需要中心化平台的情况下实现点对点的协作,然后根据各自的优势实现价值共享。

区块链是支持分布式商业的重要基础设施。

区块链科技本身适合多方协作和价值共享,这对于未来的业务发展非常重要。

您认为未来区块链产业将在国内形成怎样的格局?范瑞彬:区块链现在还处于行业发展的早期阶段,这对所有企业来说都是好事,就是大家都有足够的机会。

无论他是大公司还是小企业,这都是一个新的机会。

每个人都有充足的机会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价值。

另外,我们更认同开源联盟链的方向。

未来面临哪些挑战?范瑞彬:在前进的道路上,区块链仍然是一个新兴产业、一个新兴事物。

事实上,它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第一个方面是在技术方面,比如性能、安全性、隐私保护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加强和提高,但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另一方面,有一点很容易被忽视。

产品,尤其是技术产品和平台之间的重要区别是什么?它是个人开发者的玩具,还是可以实现企业级应用的可靠服务平台? ——使用起来很方便。

易用性听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很容易被忽视。

很多时候,人们认为一个平台或者一项服务看起来很牛逼,但真正使用起来却发现门槛很高,障碍和陷阱不断。

我们觉得对于一个企业级的服务平台来说,易用性不够。

我们在易用性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在整个研发过程中,包括最初的设计、开发、测试、联调、部署以及后续运营,都做了非常系统的改变和增强。

这样一来,用户使用起来就非常简单,这也帮助他们降低了使用成本,提高了效率。

你能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吗?范瑞彬:比如很多时候,一件事情能不能做成,无非是资源和时间的问题,还有方向的问题。

但更重要的是,这取决于你对业务和技术演变的判断:你认为什么更重要,你认为什么是优先事项,你会优先考虑什么,或者你会关注哪里?因此,成为一个开源社区对我们来说是有好处的。

很多时候,我们不仅自己用,还需要别人用。

如何让社区的伙伴真正用起来,用起来好用、方便、用得开心,是相当重要的。

除了满足刚才提到的性能、安全、防护的要求之外,我们觉得这方面非常重要,能够体现一个平台、一个技术社区的诚意。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就像很多人建群一样,企业也可以通过这种高效的方式快速形成链条,从而将成本降低到足够低的水平。

这是一个基本能力,基本能力我们都看重易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