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巨头都被颠覆了?为什么是新一代互联网Web3.0

时间:2023-03-15 16:30:29 科技观察

“拿枪的兄弟们跟我来!打倒那些所谓的互联网巨头,夺回属于我们的东西!”我和小伙伴们的反应都是一样的:大哥,你是谁啊?几道菜,就这么喝?毕竟,虽然大家在互联网巨头面前吃过苦头很久了,但真要做到这一点,光靠喉咙喊几句口号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然而,你可能不相信。在最近的技术圈,一群打着“颠覆互联网”旗号的人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Web3.0。有人认为Web3.0是传说中的攻城利器,可以带领我们攻克互联网巨头垄断的高堡。甚至在美国众议院的听证会上,也有国会议员表示“要确保Web3.0革命在美国发生”。又一波人认为Web3.0不过是又一波概念炒作,吹起泡沫,把各种韭菜骗到市场。泡沫破灭,韭菜割断,难免另辟蹊径。鸡毛。别说网友了,就连马斯克、推特创始人杰克·多尔西、硅谷风投公司对web3.0的看法也大相径庭,甚至还因为web3.0吵得不可开交。可以说,Web3.0已经成功取代元宇宙,成为最近最热的词。而今天差评君也要跟大家聊一聊这个备受争议的web3.0。在支持或反对一件事之前,我们必须先知道它是什么。要想真正理解什么是Web3.0,首先要理解什么是Web1.0和Web2.0。简单来说,Web1.0时代始于万维网之父伯纳斯·李发明万维网。年长的朋友可能还有这样的印象,Web1.0最大的特点就是我们只能看到他们有的东西。网页也是静态和只读的,我们只是看客,只是看客。当时流行的黄页,雅虎、搜狐、新浪等各大门户网站都是Web1.0时代的佼佼者。按照Web1.0时代的逻辑,互联网应该只属于那些走在技术前沿的人,属于那些有能力创造内容和建设网站的大公司。总之,这是一个只有少数人才能参与的互联网。为了改变或者弥补Web1.0时代的不足,诞生了一个叫做Web2.0的概念,我们现在正处于Web2.0时代。这个时代大家都很熟悉,互联网巨头纷纷搭建平台。在这些平台上,每个人都有机会加入互联网的巨流,生产自己的内容。开网店,做视频做up主,申请公众号写文章。..总而言之,和web1.0时代只能干巴巴的看网页有很大区别。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互动,用户也可以创建自己的内容。像Facebook、Youtube、阿里巴巴、腾讯、抖音、哔哩哔哩,互联网巨头们也乘着Web2.0的东风,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代表。只是很快,大家就发现Web2.0时代不对劲了。虽然在这个看似互联网盛世的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内容创作者,但我们却成为了互联网平台巨头的打工仔。巨头们依靠平台的垄断地位,霸占着用户的数据,让大家为他们赚钱。今天是“二选一”,明天是大数据杀熟,他们赚手续费,卖数据推广告等等,生活不要太滋润。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互联网公司愿意亏损几年,但又要把自己的平台做大的原因。而讽刺的是,用户在互联网平台上创造了最多的价值,而大部分的油水却流入了平台的腰包。对于这些网络时代的乱象,包括我们在内的很多国家都挥起了反垄断的大锤,平台经济的法律也在不断完善。但还有一派人声称要用另一种方式解决问题,那就是给今天的互联网一个重大升级。新一代互联网被称为Web3.0。如果说Web2.0的特点之一是UGC(UserCreatedContent),那么在Web3.0信徒的介绍中,Web3.0最大的特点就是UGA(UserGeneratedAssets),即用户创造的价值。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个价值不会再被互联网巨头夺走,现在属于用户自己。用人的话说,你在平台上产生的数据都是属于你的,包括你在网上留下的文字、视频、音频等,没有你的同意,任何人都不能拿走。当然,大话谁都会说,就像差评人经常夸海口,从不耽误稿子。重要的是,除了画蛋糕,Web3.0的这些想法又是如何实现的呢?说起来你可能不相信,但目前Web3.0圈内的主流观点是,区块链技术是点燃Web3.0革命火花的关键。因为他们认为,就像印刷术的发明一样,普通人有机会读到?的原文,教会的力量被削弱,一场改变欧洲的宗教改革爆发了。如果利用好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和防篡改特性,用户可以真正掌控自己的数据,从而引发Web3.0革命,结束互联网巨头垄断的“黑暗时代”。例如,在他们的设想中,无法再占有用户数据的互联网巨头将解体,平台将在区块链上重建并以称为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的形式运行。具体来说,什么是DAO,区块链起到什么作用?差评者就不再讲那些让人头秃的专业术语,而是用具体的例子跟大家说说。去年11月,苏富比拍卖行准备拍卖第一版《 美国宪法 》,估价约2000万美元。一般来说,普通人是没有足够的门票来参加这种级别的拍卖会的。然而,一群人又玩出了新花样。他们开始在区块链上进行众筹,成立了一个名为“ConstitutionDAO”的组织,希望能凝聚大家的力量来参与此次拍卖。用户只要向这个组织捐款,就可以获得一种虚拟货币,叫做人。最后,如果“ConstitutionDAO”真的拍卖了第一版《 美国宪法 》,会员可以根据手中持有的人币数量对区块链进行投票,决定将这件文物展示在哪里。就连未来展会赚取的门票费用,也可能会根据大家持有的人数来一波分红。这个组织没有所谓的领导和上下级,决策是由全体成员投票决定的。它不属于任何个人,所有捐赠者都是它的主人。这种采用去中心化形式,其成员可以自发进行共创、共建、共治、共享活动的组织称为DAO。在一些Web3.0信徒眼中,DAO是公司组织形式的加强版。而规章制度也可以写入区块链智能合约的代码中,所以在DAO上,“Codeislaw”(代码即法律)。就这样,ConstitutionDAO在三天内收到了超过17000名网友的捐款,筹得的筹码超过4000万美元。但也因为ConstitutionDAO的筹款过程全程公开透明,竞争者对ConstitutionDAO的底牌心知肚明。于是在故事的最后,一位来自芝加哥的富豪以微弱的优势击败了ConstitutionDAO,赢得了拍卖。ConstitutionDAO虽然失败了,但是却启发了很多人。在Web3.0的风口下,出现了更多的DAO,区块链技术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比如不久前,全球最大的NFT交易平台OpenSea就宣布了上市计划。但消息一出,Opensea用户并不以为然。“好家伙,我们那么多用户在Opensea平台交易NFT,交了那么多手续费,为Opensea创造了那么多价值,最后你却选择了上市,给华尔街送钱?”平台的“Web3.0”DAO革命已经到来,其中一个名为OpenDao的社区项目诞生了。因为NFT的交易记录和数据都记录在区块链上,不依赖OpenSea平台。以此类推,就相当于你在淘宝上的购物记录,微信上的朋友圈动态,朋友关系等等,不在阿里和腾讯的掌控之中。这意味着淘宝商家和微信用户不用担心被踢出平台,但平台会担心用户留不留。于是神奇的事情来了,OpenDao决定根据用户在OpenSea上的交易次数和交易金额,空投一种名为sos的虚拟货币到用户的钱包中,以表彰OpenSea社区的分享。要知道,OpenDao完全有能力利用区块链上的数据,另起炉灶,打造新版本的OpenSea平台来取而代之。所以那个时候用户手里的sos币很可能就相当于新的OpenSea平台的股份。大家可以用手中的sos币进行建议和投票,进行一波DAO自治,所有用户都将成为新平台的会员。股东。反过来,本来要给华尔街送钱的老OpenSea可能会被用户掏空甚至抛弃。所以很快,超过半数的OpenSea用户都收到了OpenDAO的空投,SOS的价格直接涨了30多倍。很多OpenSea老用户的账户凭空多了几千甚至几万的钱。刀具的虚拟货币。比如B站的数据也上了区块链,就意味着他们要克隆一个新的B站。并根据B站的弹幕数、点赞数、发布的视频数据等来衡量你对哔哩哔哩的贡献。老哔哩哔哩。然后给你发相应的币。届时,新B站的利润将根据您手中的币数进行瓜分。你是否同意某个up主的归来,也将由你手中的金币数量来决定。新B站的规章制度也将由您投票制定,并写入代码自动执行。就这样大叔被掏空,网友成了B站的主人。而所有用户组成的管理新哔哩哔哩的组织就是DAO。所以在OpenDao事件之后,大家也感叹Web3.0时代,哪个巨头不听话,随时都会被刀(DAO)和用户抓住。一般来说,数据都在区块链上,除了你,没有人可以拿走,也没有人可以篡改。平台不再属于巨头和企业,而是成为了属于所有用户的DAO。这就是Web3.0所设想的未来。当然,DAO只是Web3.0这个大筐里的武器之一。在当前Web3.0支持者的计划中,DeFi(去中心化金融)、稳定币、隐私和数字基础设施等都是Web3.0宇宙的基石。但是因为篇幅问题,差评君就不再一一介绍了。看到这里,相信很多朋友会问了,按照你的介绍,Web3.0不是很好吗,我们的用户自己都变成了高手,为什么还有人觉得它有争议,甚至说它是骗局呢?别着急,让我们来看看Web3.0的争议点在哪里,或者为什么Web3.0的概念让一些人不太感冒。首先,Web3.0的概念和币圈的炒作,有着断断续续的关系。上面提到的两个故事和案例,也都发生在币圈。每次批评币圈的时候,总会有一些烂友说差评人太老土了,一个科技媒体不应该对新技术有这样的态度。所以我再澄清一下,我非常看好区块链技术的差评!!!我们的差评一直是币圈那些打着区块链技术幌子割用户韭菜的行为。同样,对于一些害怕被币圈割肉的人来说,Web3.0会不会是一把新炒的镰刀,等待韭菜入市,谁也不知道。毕竟Web3.0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你看,昨天是能引发新艺术革命的NFT,今天是分秒必爆的元宇宙,明天是颠覆互联网的web3.0。圈到包里。是巧合,还是币圈故意炒作?这是旁观者所见。因为Web3.0本身其实就是冷饭。早在2006年,万维网之父伯纳斯·李就已经提出了Web3.0的概念。那个时候,Web3.0和区块链还没有挂钩。直到2014年,波卡币项目创始人、币圈大佬GavinWood才正式将Web3.0与区块链联系起来。一个新概念在开发过程中发生变化更新其实很正常。然而时隔多年,最近Web3.0再次流行起来。除了对互联网巨头日益垄断的不满,很多人认为这与以a16z为首的风投公司的炒作密不可分。a16z公司来头很大。其创始人曾开发过Netscape浏览器,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浏览器开发者之一。a16z成立后,先后投资了Facebook、Instragram、Twitter等,公司资产也从3亿美元增长到数百亿美元,公司也晋升为硅谷顶级风投.另外,他们投资一个项目后,会到处喊“我投资了一个项目,这个项目好棒,快来看看!”比如a16z,就曾为Theranos血液检测公司站出来。当然,号称硅谷最大骗局的“BadBlood”丑闻也被曝光了。这个大姑娘好像最近被判了刑似的。在“BadBlood”丑闻爆发为信任危机后,a16z亲自出任媒体工作。除了收购了新闻网站Future,a16z的大部分成员都是自媒体达人,而且个个都是推特上拥有近百万粉丝的大V。说了这么多,最重要的是a16z也进入了币圈,今年投资了一堆Web3.0相关的项目。作为利益相关者,嘴巴多、嗓门大的a16z当然不可能装傻。这么说吧,目前网上对Web3.0有比较详细的定义和解读,比如Web3.0白皮书、Web3.0全景图、《建设更美好的互联网》的10条指导原则。全部出自a16z之手。可以说a16z定义了今天Web3.0的一切。那么Web3.0会不会是你们这些大资本家卖的瓜,你们在卖自己呢?反正a16z还在四处游说政府:这就是下一代互联网Web3.0,你有兴趣了解一下吗?另外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一直在推特上宣传Web3.0的a16z的创始人MarcAndreessen最近动作不断。比如推特的创始人杰克·多尔西就翻图讽刺道:“Web3.0不就是把价值还给了用户吗?为什么你们代表大资本的风险投资家比用户还活跃?难道Web3.0是假的,你们资本赚大钱是真的吗?”MarcAndreessen红着脸说,你为什么要玷污人们的纯真,我们投资开源项目,我们只是在帮助他们成长。反正一来二去,因为多说了几句Web3.0,玻璃心的MarcAndreessen直接拉黑了JackDorsey。Jack也不得不抱怨:我被Web3.0官方封杀了。还有被称为币圈教父的马斯克,一向对Web3.0抱有异议,直接调侃Web3.0是假的。被拉黑的Jack还不忘在回复中附上一波a16z:Web3.0应该介于a和z之间。如果说上述言论,多半是在批评资本吹嘘Web3.0的目的不纯。然后最近圈内一篇文章从互联网法律的角度质疑了一波Web3.0。这位名叫莫邪的网友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一项技术真正被推开后,必然会出现一个大型的中心化平台。就像电子邮件协议一样,理论上每个人都可以设置自己的服务器和电子邮件地址。但绝大多数人仍在使用免费好用的QQ邮箱、谷歌邮箱等,号称最去中心化的币圈,大部分交易也发生在Coinbase、Binance等大型平台。而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所谓的Web3.0。虽然大部分人都在骂大平台,但如果大平台上的操作更方便、更高效、更免费,绝大多数用户就不会关心去中心化,数据属于等谁的问题,二话不说直接涌向大平台。因此,Web3.0的未来可能只是一小部分人的自我放纵,一个乌托邦式的未来。总的来说,没有真正的东西出来,对资本炒作Web3.0的真实目的的质疑,Web3.0的想法是否现实等等,是大家对Web3充满警惕的主要原因。0。.但是如果不谈这些,只是想确定,想知道Web3.0靠不靠谱,我觉得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因为在平台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打开搜索引擎搜索“Web2.0”,把时间调到2005年左右,你会发现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困惑。当时有人觉得Web2.0所谓的平台经济不可能长久,是一触即破的泡沫。曾有人认为Web2.0是个谎言,对Web2.0的未来感到迷茫。同样,在P2P网贷已在全国全面退出的今天,搜索一下2010年前后的P2P新闻,你会发现那时候的P2P也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创新,被无数媒体称赞。创新的未来是任何人的猜测。而差评者没有资格在这里直接为Web3.0神化,或者贬低它。毕竟把路窄了,以后就拿这篇文章打我的脸,脸皮薄的差评人就拉不住脸了。但不得不说的是,Web3.0这个新概念,离走出币圈,走出科技巨头的想象,走出大资本的炒作,真正进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我们的用户面前。在所谓“颠覆”现有互联网之前,今天的Web3.0还在等待它的摩西,等待它自己的《 出埃及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