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是为了解决海量用户的信任问题。”这是我脑海里久久萦绕的一句话。这句话之所以让我印象深刻,不仅因为它表达了区块链的精髓,更因为它抓住了区块链的关键。这是很多区块链从业者都会忽略的话题:海量用户。由于区块链诞生于流量高峰时代,所以很多人在谈论区块链时总是避开流量,直接切入区块链本身。虽然这种做法确实将区块链与互联网区分开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区块链的独特性,但如果为了厘清与互联网的关系而避谈流量甚至抹杀流量在区块链中的重要作用。显然,这是错误的。与区块链从业者对流量遮遮掩掩不同,我更愿意将流量与区块链深度绑定,将流量视为区块链的命脉。也就是说,没有流量,就没有区块链的魔力,更谈不上所谓的区块链应用。乍一看,这种说法似乎自相矛盾。因为长期以来,几乎所有的区块链从业者都将区块链视为互联网的掘墓人,几乎所有的区块链从业者都将区块链视为与互联网完全不同的存在。.流量是互联网时代的背景。如果我们把流量接入区块链,就相当于把互联网接入区块链,所谓的区块链将不再有它的独特性,甚至可以说沦为互联网的附庸。在此之前,我也持有这样的观点,并一直在努力厘清流量与区块链的关系,试图从流量中寻找区块链更多的发展可能性。直到听到开头那句话,我才真正意识到,流量和区块链的关系不应该割裂开来,而应该加强。人们避而不谈流量和区块链的关系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流量的真正含义。也就是说,主要还是因为他们还是站在互联网的角度来看流量本身。当他们站在互联网的角度看流量时,所谓的流量只是一个被收割的对象;当他们站在互联网的角度看流量时,所谓的流量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人”;从流量的角度来看,所谓的流量只是C端用户。就这样。显然,现在仍然只是从这些角度来看待流量,说这些流量与区块链深度绑定是非常错误的。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是将区块链的发展带入了互联网的语境。最后,所谓的区块链成为维护互联网地位的工具,而不能成为互联网的掘墓人。其实在区块链的背景下,我们看待流量,应该从一个新的角度和层次去看待,而不是简单的把互联网时代的固定思维照搬到区块链上。第二,在区块链的背景下,所谓的流量其实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所说的流量,不再是互联网时代的流量本身,而是成为了一种全新的存在。从区块链语境中流量的含义来看,才是正确对待流量的正确方式。首先,区块链时代的流量主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说到交通,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人。在整个互联网时代,人们一直在这样看待和定义流量。进入区块链时代,流量主体发生了深刻而全面的变化。数字已经取代了人,成为了交通的主体。从字面上看,数字是虚拟的,人是物理的。本质上,事情并不仅仅是那么简单。除了外观上的变化,数字与人的区别更多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数字是无界的,而人是有界的。在数字世界中,每个主题都以统一的方式呈现,不同人群之间的壁垒和鸿沟已经弥合。其次,数字是流动的,但人是固定的。虽然很多人把数字和流量混为一谈,但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直觉印象,数字是可以流动的,可以反复整合拼凑,而人是固定的,整合拼凑的成本非常高。同样,人数众多,流量有限。流量高峰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它是可量化的和有限的。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见顶论。反之,数字是海量的,即使是同一个流量,经过不同的融合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其次,区块链时代的交通功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互联网时代,流量的作用和功能主要建立规模效应,帮助企业建立集中优势;在区块链时代,交通的功能和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具体来说,就是把互联网时代的中心变成区块链时代的“基础设施”。第三,区块链时代流量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互联网时代,流量本质上是被动的、被收割的。这也是互联网模式最终受到如此多非议的根本原因。区块链时代之后,流量不再只是一个收割的角色,更多的是如何主动改造外部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流量成为了一个非常活跃的角色。他们通过共识构建新机制,通过共识进一步节约成本,通过共识重构互联网世界。当这一切发生的时候,流量就不再是我们理解的流量,而是变成了增量。一味地把流量和区块链分开,不仅无法在区块链时代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还会把区块链的发展带入死胡同。那些仅仅把流量等同于数字的人,不仅不能正确应用流量本身,甚至会错失数字经济时代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那些仅仅固化和关闭流量的做法,不仅不会让区块链失去重要的生长土壤,甚至还会把区块链的发展重新带入互联网的语境中。区块链不是流量的“绝缘体”,而是一个重新审视和重新定义流量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