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大英博物馆玻璃盒子里躺着的金手环。
它产生于2年前的后青铜时代,至今其女神风范丝毫没有减弱。
作为装饰手镯,它见证了人类生产力的提高。
当我们饱足、温暖的时候,我们就会思考美与丑。
更高效的工具带来了更多的食物。
古人只有在吃饱了、无事可做的时候,才有闲暇去制作手镯。
当然,这个手镯在当时就已经很值钱了。
它可能是贵族的传家宝,但在今天它更加无价。
手镯曾经是家庭的传家宝。
什么是智能手环?几千年过去了,人类的生产效率提高了很多很多。
生产力不再是农业特有的术语,工具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取代人力。
几千年后,手环有了一个时尚的前缀——智能。
Fitbit Flex 是我接触的第一个智能手环。
用了半年之后,我就把它扔进了垃圾桶。
除了最初的兴奋和随后的烦恼,我没有什么清晰的记忆。
然而,最近发布的财报显示,Fitbit自6月上市以来毫不犹豫地发布了业绩,并全力以赴诱惑投资者:该公司第二季度销售了10,000台可穿戴健身设备,高于去年同期。
同期为万元。
Fitbit该季度的毛利率达到47%。
说起可以“检测个人健康数据”的智能手环,就不得不提到新兴行业的专业玩家小米。
(我不久前刚刚扔掉这个):根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数据,Fitbit可穿戴设备在今年第一季度的市场份额为34%。
虽然仍处于市场顶部,但较去年同期的 45% 有所下降。
小米的份额从 0 跃升至 25%,这主要归功于起价仅为 15 美元的 Mi Band。
作为智能手环的先驱,Fitbit 与标题图中的手环有一定的相似意义。
它也是人类彰显身份和品位的饰物,更是身份的象征。
如果你戴上金手环,你就是贵族,如果你戴上智能手环,你就是跑步者。
现代人类对健康的推崇,并不亚于多年前的金块。
是的,智能手环也是配件。
智能手环的先天缺陷就是智能,赋予了手环检测运动量的功能。
然而,随着功能日益复杂,其固有的缺陷也随之显现:寿命短。
正如前面提到的,Fitbit 销量非常好,甚至超出了投资者和分析师的预期。
而Fitbit凭借出色的设计和体验,成为了少数能够赚钱的智能可穿戴公司之一。
但一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因为光鲜亮丽的财报忽略了寿命短的事实:据 The Verge 报道,1/3 的智能可穿戴用户在 6 个月内就放弃了使用。
如果你像我一样属于1/3,你就会明白放弃就意味着永远。
短暂的,用互联网词汇来说,就是缺乏用户粘性:目前,Fitbit 的 10,000 名注册用户中,只有 10,000 名活跃用户(50%)。
最新发布的数据为 10,000 名用户和 10,000 名活跃用户(61.5%)。
如果我是Fitbit的大股东,问“为什么活跃度这么低?”,营销部门肯定不同意。
该发言人认为,保留率是Fitbit的命脉。
他表示:活动水平并不是业务的驱动力。
您应该将 Fitbit 与健身房会员资格或家庭健身器材进行比较。
那么行车记录仪应该与汽车进行比较吗?为了锻炼肌肉,健身房只是一种手段,而手环的作用充其量只是一个不准确的反馈。
如果没有办法,它只能记录你每天上下班的步行路线。
我不知道这个困难的等号怎么画?当然,对于Fitbit作为行业巨头来说更是如此,其他运动手环不告诉你的数据只会更糟糕。
为什么手环加上“智能”二字就成了短命鬼?无论是想避开“八月悲情”,还是只是想追随这股潮流,大家都有过购买运动手环的冲动。
但从商业角度来看,这款产品的定位就像是悬崖峭壁,岌岌可危。
虽然健康市场是一块美味的芝士蛋糕,而且蛋糕一天天变大,但像Fitbit这样的智能手环只能刮到一角。
步数和心率与健身结果相关,但不直接相关。
专业健身从业者会通过控制心率区间来达到理想的健身效果,而更多的用户只是时尚人士。
他们吃大量的食物和鱼,通过上下班的通勤积累步数,每周锻炼一次,希望每天走一万步能帮助他们减掉腹部脂肪。
手链与人鱼线之间的间隙,是让你闭嘴迈腿的动力。
如果你有动力,就没必要买。
如果你没有动力,买是没有用的。
所以,靠手环健身是一个伪命题,需要宣传也是一个伪需求。
虽然这方面的需求是假的,但腕带的市场需求依然旺盛,但这种需求是“时尚”的。
不管智能与否,手环只是一个配件,但它传达的价值观却不同。
从这一点出发,就不难理解智能手环的短命现象了。
三千多年前的手镯不仅是一种时尚,更是贵族社交圈的入场券和身份证。
在生产力缓慢提高的公元前,这种时尚模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
直到今天,年长的叔叔阿姨们仍然偏爱金手镯。
但物质越丰富的时代,其时尚元素的时尚属性越纯粹,也越容易落伍。
很难说运动时尚能存活多久。
然而,我才刚刚开始习惯 Apple Watch 上永远不完整的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