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独立、品牌重塑、去小米化,小米生态链下一步何去何从?

时间:2024-05-22 18:55:58 科技赋能

8月16日,小米生态链公司绿米联创宣布,数十款Aqara全屋智能家居设备中核心14款设备全部支持Apple HomeKit。

用户可以使用“Home”APP或Siri来控制设备上的智能家居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Aqara是Lumi自有品牌,与小米生态链无关。

年底,小米宣布成为全球最大的物联网平台,连接超过1亿台设备。

超过90家小米生态链公司的产品可以通过米家APP链接起来,这也是小米生态链体系的护城河。

现在,小米生态链中的一环已经向苹果伸出了橄榄枝,苹果也是一个平台。

无论是平台还是生态,小米庞大的生态链公司名单似乎已经说明了一切。

然而,“去小米化”和“单飞”一直是小米生态链企业无法回避的话题,就像绿米一样。

也有不少企业开设了另一条生产线。

到底是小米对生态链企业的控制力越来越弱,还是生态链企业越来越寻求创新求变?解构小米的智能家居布局一直是小米生态链公司的统称,而小米官方也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因此用户常常会混淆小米生产的产品和小米生态链公司生产的产品的区别。

我们不知道这种模棱两可的情况是小米故意的,还是小米本身不知道如何区分。

亿欧家居梳理了小米生态链中28家专注智能家居的企业,发现超过一半的生态链企业的产品没有打上“小米”或“米家”的品牌,而是沿用自己公司的品牌;除春米和爱奇科技外,大多数追随“小米”或“米家”品牌的公司都拥有以自己品牌命名的生产线。

看来生态链企业的“去小米化”是自上而下推动的?事实上,一切改变已经开始。

参考上图,从时间上看,小米生态链内大部分企业在2017年开始使用自主品牌;从产品类型来看,只有家电、空气净化器等小米希望打造“爆款”的产品继续使用“小米”、“米家”品牌,其他品类如智能锁、智能机器人等大多使用其品牌。

自有品牌。

无独有偶,今年4月,原本位于米家APP内的米家有品频道独立出来,成为独立的电商APP。

命名为“米家优品”,并于8月底进一步更名为“有米”。

看来它是在刻意淡化“小米”带来的光环效应。

对此,小米生态链副总裁高子光解释称,小米和米家品牌更注重科技电子产品,“去小米”可以帮助小米拓展边界,吸引更多供应商。

独立、品牌重塑、去小米化,小米有品和小米生态链,殊途同归。

危机和转折属于同一象限,两者之间总是存在着某种关系。

小米与生态链企业的关系,从一开始的“持股不控股”,在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定价等方面只遵循小米模式,到现在的“去小米”、“热销”。

- 销售产品”。

“从小米的品牌逻辑只能看出,小米对生态链企业的控制力越来越弱,但其要求却越来越严格。

竞争或许是小米主动打破平衡的主要原因。

”小米生态链内,已经有几家公司在同一个赛道上竞争,比如同样做智能锁的云顶、云友、绿米,以及同样做空气净化器的瑞米、灿罗汉章、星悦等。

小米的生态链之外,苹果的HomeKit、谷歌的Google Home、华为的HiLink .与以往不同的是,技术进步带来了产业创新,小米当年封闭的生态链体系开始不再起作用。

小米正在寻找新的进军智能家居行业的途径,生态链企业也在寻找新的增长渠道,而苹果HomeKit的出现恰恰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融合与互补。

事实上,小米现在似乎更想成为一个平台,而不是一个生态系统。

在小米有品官方商城中,“小米自营”仅占据一个页面,将复杂化繁为简。

有品商城的大部分产品由生态链公司和第三方公司提供。

自营账户占一小部分,第三方渠道占大多数。

好像和亚马逊的智能家居布局有些相似?作为一个平台而不是一个生态系统,至少可以让小米有时间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危机。

此次Lumi Aqara接入苹果HomeKit传递出一个信号:接入第三方平台太容易了。

下一阶段智能家居平台企业竞争的焦点可能是如何寻找更多智能家居厂商入驻。

五年前,为了平衡规模与体验的矛盾,小米选择了开放与封闭之间的第三条路——用开放投资打造封闭生态链。

五年后,为了拓展边界,小米选择“去小米”,让小米更加专注,让小米生态链触达更远的边界。

古语云,独木难成林。

在智能家居行业,无论是平台型公司还是产品型公司,未来一段时间都可能出现融合和互补。

在内外部压力下,开放的生态链模式或许会给小米生态链带来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