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可穿戴设备或将洗牌,产业链个股或迎投资机会

时间:2024-05-22 19:17:53 科技赋能

近日有消息称,苹果iWatch预计将于今年3月左右正式发布。

分析人士认为,这款产品的发布将彻底改变可穿戴设备市场。

形势如此,而对于国内苹果产业链上市公司来说,也将迎来新一轮的投资机会。

可穿戴设备市场将迎来爆发。

可穿戴产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但直到2000年,市场上才开始出现大量相对成功的产品。

可穿戴设备首先应用于健康和医疗领域,推出了健康手环。

最受欢迎的是 Jawbone UP 智能手环和 Fitbit 夹子。

目前,苹果、谷歌、微软、英特尔、三星等众多科技巨头纷纷投入可穿戴市场,推出各类产品。

技术理念正在逐步转化为现实。

据IHS预计,今年全球可穿戴设备销售额将从97亿美元增长至1亿美元,CAGR(复合年增长率)高达22.9%。

就国内情况而言,深圳市智能装备与可穿戴产业联盟于近日正式成立。

该联盟由深圳市电子设备行业协会牵头,包括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市北疆科技有限公司等60家单位和企业共同发起。

与此同时,深圳制造区宝安区提出了可穿戴产业未来发展目标——宝安区“百千计划”:力争五年内与可穿戴企业共同发展可穿戴产品在宝安区。

产品,实现智能可穿戴产业产值1亿元,培育和培养0名智能可穿戴技术人才,使可穿戴产业真正成为宝安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尽管可穿戴设备领域聚集了众多技术和资本玩家,但分析人士认为,从商业应用角度来看,这个行业尚未引来爆款杀手级产品,而市场最期待的就是谷歌眼镜和iWatch是谷歌和苹果开发的两家领先的创新公司。

目前的主流预期是,苹果革命性产品iWatch将于3月左右推出,这可能会让今年成为商业应用意义上的可穿戴设备元年。

有外媒还指出,苹果将于2月份召开发布会。

苹果极有可能在2月24日的发布会上透露Apple Watch的上市日期、价格和完整功能。

广发证券认为,苹果在可穿戴设备方面的创新有望超出市场预期。

因此,可穿戴设备作为下一代智能终端,是疫情爆发前夕为数不多的具有很大想象空间的行业之一。

中金公司还在研报中指出,Apple Watch正式推出后,目前市场上的可穿戴设备将面临洗牌,非苹果厂商也将改进现有产品推出更好的产品。

今年将是品牌、白标和山寨设备正式蓬勃发展的一年。

SiP和电池是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

可穿戴设备正朝着小型化、高性能、多功能、高可靠性、低成本方向发展。

在有限的空间内安装尽可能多的功能模块是关键。

SiP(系统级封装)技术可以将关键组件集成到非常小的单一封装中,大大简化电路板设计。

全球主要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制造商不断增加其设备中SiP模块的使用,大规模采用SiP已成为必然。

今年11月,环旭电子完成定增20.63亿元。

其中,10亿元将用于环威电子项目一期工程。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3亿元,拟新建生产线3条。

主要生产高端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的小型化系统模块组件。

及其他类型的电子产品。

达产后,将实现年产10000件新型多功能小型化系统模块组件的生产能力。

项目投资内部收益率为26.37%。

此外,电池寿命是任何移动技术的主要限制。

可穿戴设备最大的设计瓶颈是尺寸有限,因此电池容量无法满足长期使用的需求。

另外,由于可穿戴设备必须贴近人体使用,所以必须贴近人体使用。

“穿”是主要因素,但也必须考虑整体的外观设计和时尚感。

德赛电池年报显示,该公司电源管理在苹果iPhone系列中的份额超过50%,并持续提升三星等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并已成功引入小米手机。

在电动工具和可穿戴设备领域,德赛电池也与多家国际一流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并将逐步进入量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