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布式领域,有一个著名的CAP定理:一个分布式系统不能同时保证一致性(Consistency)、可用性(Availability)和分区容忍性(Partition),设计需要弱化对某个特性的需求。CAP原则认为分布式系统最多只能保证三个属性中的两个。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它也有一个“不可能三角”。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不可能三角”在区块链世界中是如何权衡妥协的。一、区块链的“不可能三角”去中心化、安全和高性能构成了区块链的“不可能三角”。在设计中,这三个特性不能同时实现,只能满足其中的两个。去中心化意味着有大量的节点参与出块和验证。一般来说,节点越多,去中心化程度越高。安全是获得网络控制权所需的成本,通常在共识机制的设计中锚定现实世界的资产,例如工作量证明机制(PoW)锚定算力。事务性能是每秒处理的事务数(TPS)。区块链性能低下的主要原因是每笔交易都必须在所有节点上达成一致。2、面对“不可能三角”,主流项目如何妥协?主流区块链比特币、以太坊、EOS都在“不可能三角”的某个特征上做出了妥协。比特币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牺牲了性能特性来满足去中心化和安全性的设计要求。目前攻击比特币的成本是所有PoW公链中最高的。随着ASIC矿机的升级和新矿机的不断加入,可以不断提升全网算力。以太坊2.0将采用权益证明(PoS)共识机制。在以太坊网络上,你不仅可以转账,还可以运行智能合约。应用场景更加复杂。然而,以太坊目前的性能较低,更容易出现拥堵。EOS作为区块链应用平台,经常被外界指责为中心化。EOS采用代理权益证明(DPoS)共识机制。21个超级节点负责记账和出块。现在EOS主网的TPS最多可以达到4000多。由于节点数量少,三大公链的“去中心化”最容易受到外界质疑。3.总结事实上,区块链的“不可能三角”并不是经过严格论证得出的结论,它只是对各个公链实际运行情况的总结。希望随着区块链技术的进步,让“不可能三角”成为可能。你觉得“不可能三角”有可能变成可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