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小米目前的智能设备在小米生态链几款音乐播放硬件的定位策略。
小米生态链目前拥有以下带有播放工具的硬件。
我将分别给你。
说说它。
定位也类似,都是为不太会操作的人提供硬件级的APP体验和入门级的智能体验。
比如这个。
一般我们直观听到这个东西的时候,都会觉得它没什么用。
为什么?因为这个东西必须连接网络才能听广播。
一般我们只有在断网、断电的情况下才听广播。
所以这个产品找到了一个有点棘手的角度。
交给小鹏吧操作也极其简单。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定位其实还可以。
该硬件的音源是喜马拉雅。
懂APP的人肯定懒得去理会这个产品。
最好买个小钢炮自己听听,音质会更好。
但如果是针对老人和小孩的定位就不一样了。
老年人对智能设备的接受度不太高,学习如何操作也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对于孩子来说,家长其实担心孩子过多使用智能设备会上瘾,比如玩游戏,你知道。
有一台收音机让孩子们开心真是太好了。
当年妈妈送我《星星点灯》盒式磁带和录音机……但说实话,现在使用智能设备已经是孩子们社交的基础了。
很难想象一个男孩子不玩LOL王者荣耀还能和别人聊天。
游戏或许不是什么好事,但对于当今的独生子女来说却是一种重要的社交体验。
不让孩子玩游戏真是太残忍了……第二种就是这个,贵一点,新手操作一样。
可以看作是第一款车型的升级版。
多出来的250元不仅仅是为了音质(音质确实比不上150元),更是为了其他方面的飞跃。
第一点是音源合作伙伴数量大幅扩大。
就像小米电视上的资源一样,在不断的扩充。
从资源角度来看,该产品不断升值。
第二点就是这个东西是语音交互的。
小米电视4A的发布让我对语音交互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语音交互是另一个操作方向。
功能手机时代使用键盘,智能手机时代使用触摸屏。
那么未来呢?我认为将会是3D(多维)操作和语音操作。
一是赋予运营更多内容,二是进一步简化智能设备的运营成本。
当你张开嘴就能完成事情时,你就再也不想做更多的事情了。
那个还是需要手机才能操作,但是这个根本就不需要手机,当然还需要wifi。
但如果你能在卡上插入一些预存的歌曲也不错。
换句话说,这两款产品都是针对那些不知道如何使用智能设备的人。
如果你喜欢智能设备,而家里有人不会使用智能设备,那么你可以给他买一个这样的音箱。
还有另一个,这个和第一个一样,也带有自己的电池。
支持插入TF卡拨打电话。
它可以播放手机或TF卡中的音乐。
这个感觉像是车用的。
例如,如果您的汽车内置音响不起作用,您不想使用 CD,并且想要更个性化的音乐播放,那么购买这款是个好主意。
上次出去玩,我就用这个给父母演了三天郭德纲的相声。
他们听得还蛮高兴的,不然路上就太无聊了。
顺便说一句,汽车音响还有另一个神奇的解决方案……就是这个东西。
表面上它是一个车充,但实际上它是一个蓝牙耳机+音乐播放器。
当然,对于这个价格和尺寸来说,不用担心音质。
昨晚突然碰到这个东西,觉得这个定位好神奇……当然,充电效率还是不错的,而且增加通话和音乐播放的卖点也是个噱头,聊胜于无。
电池测试也相当神奇。
既然说到车载支架,就不得不提之前米家众筹的一款。
上周看了一个体验视频,我觉得这个东西的定位是一样的。
怎么说呢,这都是一样的。
我觉得整个小米生态链的产品定位透着一种味道,那就是:大智能时代来了,你不想尝试一下吗?无论是上面的音箱,还是这个后视镜,大家都可以看到,这些产品都是在为不使用智能设备的人,以及设备不够智能的人提供智能入门级的体验。
例如,这辆70英里的汽车。
如果你想获得这种级别的智能体验,你应该买什么价位的呢?碰撞预警、导航更新、蓝牙通话、行车记录、语音交互。
确实,如果单挑的话,到处都有比这个更好的,但总体来说很难找到比70MP更好的了。
如果你要把它和任何豪车或者顶级装备相比较,我只能说你脑子不太好使。
但如果你的车没有智能体验,而且导航和我老爸的车一样,而且还是五年前的数据库,我觉得花千块钱优化也不是一个好主意车辆体验和体验智能。
米家目前的产品定位基本就是这样,没有太多的功能,就像德总说的那样。
用20%的功能征服80%的消费者。
因为那20%的专业爱好者所需要的80%的功能太难摆脱了。
不信你看看小米手机。
另外,这80%的消费者其实都在观望,他们都有消费升级的潜在意愿。
有了入门级的智能体验后,转化率相当不错,比专业消费者更容易使用。
米家每次发布产品,都能看到发烧友说:我自己花时间就能做的比这个更好,为什么要买你的这个?因为我不需要花时间在这上面。
所以我觉得米家走了一条和小米手机不一样的路,这体现了小米思想上的灵活性。
雷先生的七字诀依然有效。
————————这是雷总在印度演讲的节选。
雷总再次赴印度谈人工智能。
看来今年的人工智能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