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7月6日报道,目前,我国虚拟运营商发展进入市场调整期。2015年底的试点考核对用户数量有一定的要求,这也意味着2015年对于虚拟运营商来说将是艰难的一年。从腾讯科技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整体表现并不理想。在42家获得许可的虚拟运营商中,实际开展相关业务的不到一半,而且大部分集中在前两批个体民营企业。面对市场和用户,更多的反馈是“没听说过虚拟运营商”、“缺乏特色服务,懒得换号”、“不敢轻易相信”等。虚拟运营商的发展运营商在经历了高调入市后,开始陷入品牌认知难的尴尬境地,实际用户并不乐观,据公开数据显示,2014年虚拟运营商企业年投资额有望超过7亿元,正式公布人数的公司不到20家,约200万,据腾讯科技最新数据显示,目前用户数接近330万。虚拟运营商牌照,日前也宣布170段免卡用户数已突破100万,看似发展势头蒸蒸日上,但实际用户使用情况堪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虚拟运营商高管表示,虽然整体用户增长有序,但存在一定的“水分”,即实际激活用户数量远低于当前数量。对此,当腾讯科技向蜗牛移动询问实际激活用户数时,对方并未以“从不透露这个数字”的方式回复。其实不难看出,不到20个用户的总数大概是200万左右。如果平均用户数的话,大概是10万户左右,像蜗牛移动、苏宁互联、国美(微博)通讯、爱视得、地信通、阿里通讯、京东通讯等,已经进驻的家庭远远超过10万户。市场较早。由于销售模式和基数不同,实际激活用户数自然相差较大,整体激活率不高。以上数据显示,目前开发用户较多的公司分别是:蜗牛移动约100万、苏宁互联约75万、国美37万、地信通33万、爱视得23万、天音18万、公交在线10万、京东约8万户.“以批发销售为主的几家企业实际激活率不到50%,其他激活率维持在60%到80%左右,最好能达到90%。上述人士透露,所谓的激活用户是指购买手机号实际开通业务并使用通讯相关服务的用户。根据运营商对合作虚拟运营商的要求,一个核心指标是发放的170号码的激活用户数,或者激活率必须达到一定比例。例如,中国联通(微博)首次向合作的虚拟运营商分配每个城市3000个号码,但要求激活率达到50%后才能发放一批号码。这样做的原因是,运营商不希望自己发行的170号码全部掌握在虚拟运营商手中,或者即使号码在用户手中,用户激活量也很低,从而影响运营商的ARPU值。(ARPU:AverageRevenuePerUser的缩写,ARPU值关注的是运营商在一段时间内从每个用户身上获得的收入)“我每天的任务就是去运营商开户,但是必须满足激活要求速度。”一位与中国联通合作的虚拟运营商代表坦言,为了保证激活率,虚拟运营商不会过快发展用户,因此整体用户规模增长有限,品牌认知度是一个难题。去年虚拟运营商的发展,有的高调宣告,有的保持沉默,但心态是摸着石头过河。问题大概是如何打造有别于传统运营商的业务,如何树立用户认可的品牌。早期拿牌发号,蜗牛移动的无卡“零月租,无套餐”,流量不清零”,而京东和阿里巴巴的170卡网购返利也确实引发了一段“虚拟商业热”。es依然把宣传的重点放在了资费上,更有企业喊出虚拟运营商应该打起价格战的论调。但在市场和用户层面,这些都没有奏效。有通信圈用户在接受腾讯科技调研时坦言,固有运营商的烙印已经根深蒂固。如果虚拟运营商没有特色服务,换号不能成为低成本的事情,就无法吸引用户,也无法支撑虚拟运营商。运营商品牌认可度。因此,在今年春晚期间,蜗牛移动成为首家投放电视广告的虚拟运营商。像这样积极主动的品牌推广不仅对蜗牛有利,而且对整个行业也至关重要。2015年,虚拟业务将进入冲刺年。快速扩大用户,打造品牌是关键。通过有影响力的媒体的品牌传播,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并信任170段产品。对此,苏宁互联转售业务负责人王帅向腾讯科技表示:“虚拟运营商作为新生力量,在手机号码无法识别等互联互通问题逐渐出现后,主要面临底层技术匮乏的问题。互联网接入轨迹、定向流量等,这些底层技术的缺失制约了虚拟运营商探索更精准的营销模式,品牌建设也会受到影响。分享传播执行总裁康志斌也表达了同样的感受,他说:“品牌和知名度不够。很多用户对虚拟运营商的概念并不明确。与国外不同,国内消费者对虚拟运营商的认知不足。”Virgin是国外虚拟运营商的成功典范,能够跻身全球最受尊敬品牌前五名之一,就是因为他通过各种品牌营销活动,将“Virgin”等同于乐趣,打造出一个人人都想接触的品牌。中国的虚拟运营商也需要像动感地带、GSM、神州行、联通这样的品牌,2015年需要更多的品牌营销方式,提高用户层面的认知度,迫切需要独特的商业模式曾被视为有望打破移动通信市场垄断的“鲶鱼”,但前提是要有区别于传统市场的特色业务,在品牌意识缺失的情况下,此类业务需求更为迫切。针对当前虚拟运营商行业整体发展缓慢的问题,巴氏在线董事长王先树向腾讯科技表示:“虚拟运营商市场运营商还是很大的,但是有待开发。虚拟运营商在业务创新上贡献良多。”、“无包”、“分享、赠送”等,应该说通过用户群体细分和需求精准定位,解决了部分用户的实际需求,但仍有很大的创新空间。”从此前虚拟运营商公布的套餐内容来看,所有套餐结构都以数据业务为主。为弥补语音和短信收入的大幅下滑,基础运营商也在调整业务发展重心,以数据服务为主,这也使得虚拟运营商的业务吸引力大打折扣,为此,一些虚拟运营商开始围绕主营业务寻求出路。例如,苏宁互联开创的盈通发展模式,通过与集团旗下购物、金融、地产等业务板块的融合,为用户带来差异化的服务平台比如流量市场,理财,双收。“在战略层面,通过与智能硬件的深度融合,打造‘硬件+应用+运营商服务’的软硬件产业链模式。”王帅说。同时,公交在线还在去年推出了具有金融属性的“流量银行”创新商业模式,引导用户通过订购“流量宝”产品实现自由交流。王显树表示:“今年我们计划进一步推出新品,模式更加创新,利用移动互联网运营通信服务。具体细节暂未透露,请大家拭目以待。”谈到未来的竞争与生存,王帅坦言,随着虚拟运营商试运营结束日期的临近,毫无疑问,虚拟运营商将面临洗牌。纵观当前虚拟运营商的发展,强调以用户为本,让利用户,注重提升用户体验,为用户提供基础通信服务以外的多种“跨界”服务,是民营通信运营商与传统运营商的区别运营商。这项服务的独特性也是民营通信运营商最终赢得用户的基础。对于虚拟运营商来说,商业模式的建立非常重要,即虚拟运营商是否结合企业主营业务和优势资源,以企业整体经营目标为导向,推出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满足用户需求,形成商业模式。闭环。中国通信市场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目前传统消费通讯市场规模约为1.5万亿元。以苏宁互联增益通信为例,即使仅达到其1%的市场份额,增益通信品类的市场规模仍将达到150亿元,在拉动整个通信行业业务量的同时,将直接拉动我国社会消费超过2200亿元。从全球虚拟运营商的发展来看,5年内70%的虚拟运营商将退出移动虚拟运营市场,各虚拟运营商应将基于自身业务的差异化创新作为未来发展方向。王显树表示,商业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能不能活下来,能活多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