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DC圈9月7日报道称,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一直声称在不断降价,这也是事实。根据工信部和三大运营商财报显示,我国电信资费每年保持20%左右的降幅。这个比例并非微不足道,远超其他资源型垄断行业。但与经营者的供述和相关部门的解释不同,广大消费者就是不买账,越降价越被骂。不受用户欢迎。在这里,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即使现在三大运营商宣布免费通话,未来免费上网,也不会受到社会的欢迎,因为运营商根本不会这样做。多年的经验表明,电信运营商从来没有真正站在客户的角度降价,而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被动降价。这种动作自然不好。中国移动应该如何降价才不会招致非议?运营商如何通过降价让社会、让群众、让用户满意?简单来说,至少要坚持几个基本原则:1、降价就是降价,不能有那么多亏损账目,让人心生不甘。每次降价,运营商总会有人站出来,各种算计会让消费者觉得运营商吃了不少苦头。不过,运营商每次公布的营收和盈利数据依旧亮眼,结果这种纸面上的亏损成了笑话,让老百姓觉得自己被当猴子耍了。久而久之,运营商的社会形象就变成了守财奴。2、既然是降价,不降就够了。如果不下降,将超出消费者的预期。否则不降,加油战术就是最大的失败。现在,电信运营商每次降价都有折扣,社会上普遍预计会降10%,但运营商往往只降5%,或者根据不同情况降价。针对不同客户的套餐。不多。经营者一年经常降价几次,加起来降价幅度很大,但由于连续多次行动,社会认知度不高。3、降价主要针对低收入用户,而不是让高收入、高收入的消费者享受到最大的实惠。电信运营商一直坚持大客户大优惠的传统理念。运营商的网络、频谱等是有限的公共资源,与水、电、气等无异,大客户多花钱,小客户可以享受更大的优惠甚至免费。不过,运营商的多次降价往往都是为了让大客户得到更多的利益,所以不被骂也就不足为奇了。4、每次降价都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有关部门不能坐以待毙。电信运营商的资费水平确实在降低。这点毋庸置疑,但问题是,几乎没有运营商会为了客户主动降价。整体来看,电信运营商的每一次大幅降价,都来自于政府的推动。个别而言,很少有电信运营商会在推出优惠后主动告知客户选择更便宜的资费,往往能赚到更多。一天就是一天多一块,直到用户醒来换包。但是,当这个顾客醒过来的时候,他会对之前浪费本可以省下来的钱的历史耿耿于怀。经营者有大数据分析,为什么不能为客户着想,主动帮助客户一一省钱呢?5、注意降价中的一些策略。先降价到底,再降折扣,而不是越降越低。降价是一种感觉,需要有清晰的认知。如果运营商在逐渐降价,每次都比上次低一分,总让客户觉得原来的资费贵,不管降多少,用户都会觉得只是最后一次而已很贵。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运营商降价一次,然后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取消折扣或减少折扣,然后新人的价格会比以前高,那么人们仍然会记住以前的便宜,价格便宜。他的历史感悟力大大增强。6、既然是降价,那就是好事,不是通过所谓的套餐或者促销活动来掩盖运营商降价最大的问题就是掩盖,往往通过套餐或者营销打折这种方式是绝对不行的与直接降低基本关税一样有效。简单是提高降价感知的关键。如果降价了,舆论却感觉不到,那就是最大的失败。对于普通人来说,降价总是好的,但对于运营商来说,如何降价也是一门艺术。既要实实在在降价造福大众,又要通过高调降价获得好口碑。运营商真的应该考虑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