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pp隐私再次成为人们口水的话题。一方面,某互联网大佬“中国人对隐私不敏感”的言论激起千层浪;另一方面,官媒点名“WiFi万能钥匙”一款广为流传的APP,揭露其隐私问题。火。一时间,众人议论纷纷。毕竟国内隐私泄露的严重性大家都心知肚明。隐私泄露早已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家常便饭,人们对此怨声载道。这一次,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发泄苦涩的地方。确实,中国的隐私泄露问题极为严重,尤其是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各家互联网厂商各显神通,表面光鲜亮丽的正规公司竟能如此吸引人,真是令人惊叹。尤其是在Android平台上,Apps对用户隐私的收集可谓疯狂。这有什么具体表现呢?让我们来看看。同样的app,国内版本其实需要更多的权限。如果你在国内随便找个app安装,经常会遇到冗长麻烦的权限申请列表。相信大家在日常使用中都已经体会到了这一点。不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种现象往往是国内版本的APP所特有的。同一个app,国际版申请的权限往往比国内版要干净!这不是作者危言耸听。如果你有条件在GooglePlay上浏览一下,你会发现一些常见的国内应用也上架了。但与国内版不同的是,GooglePlay上的这些国产App对权限的渴求并不像国内版那么疯狂。比如腾讯近期在GooglePlay上线了《绝地求生:刺激战场》《绝地求生:刺激战场》的国际版,吃鸡的官方手游,深受全球玩家的喜爱。但与国内版不同的是,的国际版只申请了14个权限,而国内版的《绝地求生:刺激战场》申请了31个权限!这真的有必要吗?对比一下官方吃鸡的两个版本,可以发现国际版中并没有出现很多隐私相关的权限申请。比如国内的《PUBG MOBILE》会申请GPS定位,修改系统配置,申请开机。这些权限不是国际的《PUBG MOBILE》申请的。这种现象是国内APP独有的吗?不是这样。对于一些来自国外的应用程序,国际版也需要比中文版更少的权限。以亚马逊官方商城App为例,GooglePlay上的版本申请了21个权限,而国内发布的版本申请了多达41个权限。为什么同一个App的国内版本需要更多的权限?原因有很多。比如国际版APP可以调用谷歌服务框架实现推送、录音等功能,而国内APP则不具备这个条件——GooglePlay服务与国内版绝缘。国内的App为了实现类似的功能,只能使用一些第三方的API,而这些API通常需要App申请额外的权限才能访问。再比如,GooglePlay的隐私政策虽然宽松,但还是存在的,国内基本没有。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国内版本的app会要求更多的权限也就不足为奇了。虽然国内一些版本的APP为了实现正常功能会要求更多的权限,并不是为了窃取隐私,但是要求更多的权限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泄露用户隐私的风险——以访问第三方API为例,您难以保证该第三方API是否会泄露用户隐私。在GooglePlay无法正常使用,国内统一推送联盟还没有形成的情况下,恐怕用户还要长期忍受这种情况。你有权限管理系统吗?未经许可不得使用Android。近年来,隐私和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就连原生版本的安卓系统也加入了大家喜爱的权限管理系统。使用系统的权限管理系统,用户可以控制某个App是否可以使用某个权限。之前,使用某个App必须完全接受该App申请的所有权限。权限控制系统大行其道,有用户感叹终于不用被App强奸了,但真的是这样吗?所谓道比魔高一尺。在权限管理方面,国内App上演了“政策在上,对策在下”的典型。确实可以禁止一些国内的app申请某个权限,但是这样做之后,app可能会直接拒绝打开。没错,即使有权限管理系统,如果你不接受app的权限申请,即使你安装了app,也根本行不通。App往往会给出一个看似正当的理由,比如某种权限是实现功能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没有这个权限App可以拒绝运行等等。然而,这个理由站得住脚吗?事实上,禁用某项权限确实可以让应用无法使用相应的部分功能。比如你拒绝给App拍照权限,那么扫描二维码等功能就没用了。但是,无法使用某个App中的某个功能并不意味着该App不能使用。如果一个App无法获得摄像头权限,然后拒绝为你提供浏览网页、即时通讯等功能,这看起来就像霸王条款。按照常理,应用程序调用某个权限时,应该发生在涉及该权限的功能被激活时。但是国内很多APP在打开APP的时候都会检查权限是否健全。例如,打开某个应用程序后,在点击二维码进行扫描之前,会弹出相机权限的申请框。正是这种滥用权限的现象,让App绑架了用户,必须授予一定的权限,让权限管理系统无用武之地。幸运的是,越来越少的应用程序使用这种策略。如果要彻底杜绝这种情况,恐怕用户还得折腾一个可以给App假权限的管理系统。Xposed框架中也有类似的工具。不过,这样的折腾方式,总归是门槛太高了。如果一个应用确定不授予权限,恐怕大多数用户还是要吞下捆绑权限的大礼包。这些应用在中国很受欢迎,但你知道其中存在多大的隐私风险吗?国内APP获取权限是家常便饭。不管是什么浏览器app、天气app、聊天app,不拿你几十个权限就尴尬了。但是,某些应用程序自然比其他应用程序更容易泄露隐私。此类应用程序在中国很流行,但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其中的危险。比如这次官媒点名的WiFi万能钥匙,就是很多国人必备的。官媒认为,WiFi万能钥匙会泄露WiFi密码等重要隐私,甚至泄露国家机密。随后,WiFi万能钥匙官方回应此事,称官方媒体的报道片段存在造假内容,WiFi万能钥匙一直注重对密码的保护。不过,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此类应用本身就是隐私泄露的温床。先不说wifi万能钥匙app会不会泄露wifi密码,现在已经有很多类似功能的wifi分享app,很多朋友都安装了,并尝试用它们来上网。然而,此类应用之所以能够顺利上网,必然依赖于庞大的WiFi密码数据库。而在这个数据库中,会不会有隐私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泄露出去?这非常令人担忧。毕竟,谁也不能保证所有的WiFi分享APP都会严格控制WiFi密码分享的过程——连上WiFi自动分享密码的魔法,甚至试图破解路由器密码获取更多数据,都是一个现实不时发生。使用一些WiFi共享APP,意味着将无线网络的隐私权交给了对方,但遗憾的是,很多国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其实类似的情况不只限于用WiFi分享应用吗?很多中国人也喜欢用一些工具进行手机广告的全局过滤。这类工具的原理是利用VPN建立一个本地网关来过滤用户所有的上网流量——通过规则匹配,这样确实可以有效过滤广告,但同时也意味着你所有的上网流量数据都在别人的鼻子。而这类反广告APP也不负众望,爆出劫持流量推送广告的丑闻(点击查看相关报道)。然而,很多人乐此不疲地使用这种冒着隐私泄露风险的App,让人感叹国人的安全意识薄弱。结论中国人真的对隐私不敏感吗?各种例子表明,这确实是事实。尽管国内很多用户对目前的隐私状况感到苦恼,但更多的人并不在乎这个应用需要多少权限,也不在乎某个功能是否存在风险,只要软件应用能用就行.有关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或有效执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的隐私显得格外廉价。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将会有越来越多的App,甚至各种技术,以智能的名义要求更多的隐私。如果隐私外泄得不到有效控制,“情报”最终可能会进化到比你更了解自己的地步。这是一件好事吗?让时间来回答这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