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中国电信研究院:“东算西算”对运营商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时间:2023-03-12 03:18:16 科技观察

2022年2月6日,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在京津联合批复协议——河北、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建设;同时规划和林格尔、中卫、庆阳、天府、重庆、贵安、韶关、芜湖、张家口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共10个区域布局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自此,“东算西算”正式上线。目前,业界对“东数西数”政策的解读多是从绿色低碳的角度。无论是电信运营商、服务器相关厂商,还是参与其中的互联网厂商,都将受益于政策利好,带动一波业绩。笔者并不反对这个观点,但也想提醒业内人士,在即将到来的大好形势下,我们仍需警惕风险,努力实践,提升自身能力。具体分析如下。数据中心行业的繁荣,不仅仅取决于数量图一、图二来自于“2021数据中心标准峰会”上发布的《2021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报告》。从图1可以看出,事实上,从2020年开始,我国数据中心的机柜数量开始大幅增加;但从图2来看,全国数据中心平均上架率仅为50.1%,东北、西北、西南和华中地区均在40%左右,高的地区主要是华北、华东和华南中国(即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挂牌率低于70%。图1全国数据中心机柜年度总数图2全国各地区数据中心平均上架率这些数据暗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在中西部地区,数据中心机柜相对较少盈余随着“数锡计算”项目的实施,中西部地区的计算能力将得到快速提升,那么数据中心机柜的上架率是否会进一步下降?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数据中心的投资回报如何实现,是否真的对整个行业有利?当然,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不会停止。此外,国家将进一步引导存量计算需求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西部地区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需求仍将有较大提升。大量闲置”现象。但是,涉及到每个地区、每个运营单位,情况可能就大不相同了。其中,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数据中心运营的基本逻辑和关键成功因素,即数据中心满足客户需求的程度。对于客户来说,选择哪一家或哪几家数据中心提供商,除了价格这一核心要素外,主要因素还包括地理位置、网络连接、可靠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下面只对网络连接进行阐述,这是电信运营商擅长的方面。根据2021年5月《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的指导意见,数据中心端到端单向网络时延原则上控制在20毫秒以内;车联网、联网无人机、智能电力、智能工厂、智能安防等对实时性要求高的业务要求,原则上时延在10毫秒以内。已知光速为每秒30万公里,上海到成都的距离约为2000公里。光的传输需要6.7毫秒,但是网络传输涉及到很多环节,需要的时间必须大于6.7毫秒。仅仅从网络延迟的角度将永久性的业务需求放在西部是不现实的。正因为如此,对于“东算西算”项目,国家也明确了八大枢纽的不同算力需求。时延要求的数据处理;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四个西部节点将负责承担全国范围内的后台处理、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非实时算力需求。这是对数据中心发展的一个很好的规范和指引,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挑战,最直接的挑战就是东西节点的定位和协调发展。西部节点可能不愿意仅仅承担低时延的算力需求,通过骨干网升级等大量投资,实现时延相当的算力服务,或者提供更具性价比的算力服务,以及参与更多的市场竞争和客户抢夺。良性竞争固然好,但如果东西方竞争激烈,可能会影响整个行业数据中心的盈利能力,最终制约数据中心行业的健康发展。为此,业界不能简单地将“东数据中心西计算”视为需求从东部数据中心向西部地区的物理迁移,而是西部数据中心在差异化基础上的良性协同发展。从东部数据中心定位。:东部数据中心仍需发展,但更多是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上,西部在应对东部不合理结构迁移的基础上加快发展。西部地区的发展可以加快,但关键要看这个需求的迁移速度。如果一味追求数量化发展,可能导致西部地区产能进一步过剩。这是政府和企业都不愿意看到的。运营商需加快转型步伐数据中心行业蓬勃发展的关键在于运营商从数据基础设施提供商向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使能者转变。前文提到,“从东往西数”必然带动数据中心的快速发展,但数据中心行业要想抓住这个机遇,首先要靠建设;其次,要规范操作,包括区域协同、行业协同等。实现整个数据中心行业的有序建设和有序运营,避免无序价格战和挖角行为的发生。与运营商在基础服务上的“流水线化”类似,数据中心行业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运营商承担更多的是基础设施的角色,为客户提供机架和电源,客户在上面“跑”什么应用,基本不参与。随着运营商逐渐转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他们一直在探索为数据中心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包括安全保护、负载均衡等,但转型成效还不够显着。在“东数西数”的大趋势下,电信运营商必然承担起基础设施建设者的重要角色。在此重大历史机遇下,电信运营商能否做得更多?笔者认为,答案是肯定的,但首先要做好从数据基础设施提供者向数字化转型核心使能者的转变。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39.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8.6%。数字经济有两个基础:一个是数据中心,一个是网络。可以说,电信运营商的“存储+网络”发挥了很大的外部效应。虽然在数字经济中占比很小,但绝对不可或缺。但是,运营商不能只看外部影响。他们会在这个领域继续做大做强吗?笔者认为,“从东向西数”不仅仅是“把客户的服务器从东边搬到西边”那么简单。未来客户的存储资源分布将更加分散。数据中心是中流砥柱,这意味着客户可能需要在资源调度和协同服务上花费大量精力。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这将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在电信运营商提出的“云转数”战略背景下,通过深度参与客户数字资源调度和协同优化项目,电信运营商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客户流量规律,洞察客户流量趋势,并为客户提供存储与网络匹配的咨询服务和优化建议,从存储的角度为客户提供的数据中心服务提供解决方案。当然,这个转型过程是非常艰难的,并非仅靠电信运营商自己就能完成,还需要与相应的行业伙伴协同创新。这种转变是必要的,也是非常值得的。“双千兆”(5G+千兆网络)不是最终目标,但可以说是“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的核心。战略。希望电信运营商抓住机遇,审慎定位。他们既要看到“东算西算”带来的机房建设红利,又要从更高层次深刻理解这一政策,真正把握我国数字化转型时期的机遇。国家。抓住机遇,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使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