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选址策略:浅谈数据中心选址混合跨城域网

时间:2023-03-21 16:03:11 科技观察

Amazon、Dell、Google、Microsoft和Yahoo等公司都将其大型内容数据中心设在华盛顿州。由于该地区的大坝优势,许多设施都位于一个名为昆西的乡村小镇,可以提供低成本的绿色电力来源。同样,亚马逊在华盛顿Umtilla建立了一个数据中心,以获得低成本的水力发电。距离这些农村地区最近的城市西雅图和波特兰也有300公里。与其他远程数据中心一样,位于这些地方的数据中心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包括:1.跨区域带宽需求增加随着数据内容的快速增长,正在推动许多大型企业的数据中心实现跨区域的数据中心。城市、区域边界提供更高的互连能力,持续带宽需求高达10G、40G甚至100G以太网业务。如果采用传统的城域网部署模式,则跨区域提供相应的高容量成本高昂且实施缓慢。随着企业逐渐向更偏远的数据中心转移,来自传统网络之外的业务流量需求越来越占主导地位。此外,企业需要提供按需连接以满足客户按需消费云的需求。2.跨网络边界的挑战当企业数据中心建设在专用的中心城区时,数据中心之间的连接跨度只有50公里,仍然在传统的网络边界内。异地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是通过骨干网连接区域网络。现在,连接必须跨越三个不同的网络(城域网、区域网和终端城域网)。这绝不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小细节,其结果是由于多个网络的切换、新业务的开通和开通以及复杂的端到端管理流程而导致网络效率的大幅提升。终端服务性能。3.过时且低效的数据中心连接模型许多服务提供商已经意识到他们需要改变建立网络连接的方式来为最终用户提供数据中心链接,演化为“用户-内容”模型。通过使用这种“用户内容”方法来模糊城域网的边界,服务提供商可以经济高效地支持多种预期的10G和100G服务,并构建新的基础设施以应对流量增长、带宽业务的变化。向用户内容模型发展虽然将数据中心迁移到更偏远的位置会遇到一些常见的挑战,但目前还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解决方案。企业数据中心流量需求有几种不同的场景,当然,还有不同的推荐方法来实现最大的效率和投资回报率。1.大型企业数据中心对静态要求高,以实现跨地域的高性能互连能力,其流量比40G或100G波长大50%以上。很多大型企业数据中心需要实现跨地域互联互通,保持非常高的容量和带宽要求,总是需要多种10G、40G甚至100G业务。使用传统的部署模型,跨地区交付高容量的成本高得令人望而却步,而且执行起来也很慢。另一种方法是跨区域边界直接连接两个数据中心,创建一个“快速”波长,这有效地模糊了光学层的区域边界。2.低静态需求针对每个客户的需求设计快速波长是不划算的,其流量仅为40G或100G波长的50%以下。并非所有企业数据中心站点都需要上述多个10G静态要求。对于低需求站点,为每个客户的需求设计快速波长并不划算。对于多个低需求站点,一种更具成本效益的方法是将集线器的使用与区域骨干中的单个高容量40/100G链路模型相结合。3、企业根据调度计划在短期内会有可变的流量需求。此类需求的一个示例是IT企业在周末执行的定期数据备份。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应用程序性能,企业需要在每个星期六晚上购买三小时的10G服务。使用静态服务产品,企业通常根据实际日常运营需求购买实时服务,例如1G服务能力。这样做的结果是静态服务的备份操作将花费更长的时间。其他应用可能包括分发媒体内容的高峰需求;例如,他们可能需要10G服务来将高清、未压缩的视频流量从活动现场分发到制作工作室。通过向OTN/分组交换网络架构添加软件定义网络(SDN)交付功能来交付按需服务。以太网的发展虽然城域网中的流量和技术在不断发展,但该行业处理带宽增长的能力却没有。在整个城域网中部署越来越多路由器的传统方法在网络运营商中仍然很普遍。由于以太网正迅速成为数据中心和城域网的主导技术,因此部署将它们互连的网络、实现更稳健、更有能力的以太网交换和聚合并减少高接触能力的部署是有意义的,这反过来又减少了不必要的许多城域网络部署的高成本和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