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复一年,科技盛会CES如期而至。
如果回顾过去两三年CES上最受瞩目的品类,以智能手表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肯定会高票当选。
尤其是在中小玩家纷纷涌入的这些年,智能手表的未来就在于科技巨头和企业家。
在资本和媒体的合力包围下,被寄予厚望。
然而,市场的冷遇似乎在下半年一夜之间到来:Moto宣布暂时退出智能手表领域; Pebble 被 Fitbit 收购。
为什么一切都是这样?前段时间,Gartner对智能手表消费者进行了调查,得出的结论是,智能手表的废弃率为30%。
而更有分析报告指出,三个月左右的蜜月期过后,用户尝试智能手表的乐趣就会大幅下降,很多人甚至会把它放进储物柜里。
那么,在讨论智能手表是否生长在人类的“科技进化树的主干”上时,用户需求是关键。
但在供给端,回顾2019年整个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大多数玩家在没有解决实际需求的情况下“过早”进入市场,这可能是其不冷不热的最大原因——只要看看虚拟现实、技术单点的突破从来都与整个体系的繁荣密切相关。
因此,不少业内人士预测,2020年,无论是产业链还是应用生态都会以更快的速度发生变化。
这一变化可能会将智能手表消费者从早期采用者转变为普通大众。
以今年的CES为例。
智能手表参展商中最引人注目的产品可能是三星Gear S3。
虽然它是在德国柏林的 IFA 科技展上发布的,但关于它的讨论在今年的 CES 上仍在继续。
很大原因可能是它似乎正在重新审视市场,尽快将智能手表品类从“概念属性”走向现实。
拆解Gear S3的产品和应用逻辑,或许会在一定程度上让2019年可穿戴市场的走向逐渐明朗。
到底什么是用户体验?时至今日,不言而喻,没有人怀疑“用户体验”是智能手表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体验包括三个维度:匹配用户需求的应用、硬件和设计。
我们先看一下应用。
很多行业报告都指出了一点:无论是数据监测还是计步,智能手表的基本功能都有些“划算”,无法满足这个日益充分的移动时代的需求,正如科技作家 Robert Scober 在《 As》中所言。
中提到:移动设备、大数据、传感器、社交网络和定位系统的结合是移动时代最本质的体现,这意味着智能手表必须与更多本地应用相结合。
所以我们看到Gear S3可以支持大量的本地APP应用,比如与目前国内实时公交应用的领先者“车来来”的合作。
Gear S3用户可以自动定位当前车站并选择所需的路线。
之后,可以快速获取车辆的实时位置、到达时间等信息,让用户不再盲目等待,让不确定的上下班通勤变得可控,缓解等待时的焦虑和不安全感。
事实上,由于使用场景的天然契合,公共出行产品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结合可能是未来公共出行产品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此外,Gear S3还支持更多已经“深度嵌入”中国用户生活流程的应用。
例如,开车时,可以使用“百度地图”查看路线、导航;购物时使用支付宝;运动时用“蜻蜓FM”收听自己喜欢的节目;闲暇时用“今日头条”打发时间;出国旅游时随时用“有道翻译机”进行语音翻译……丰富的本地应用基本上涵盖了用户场景需求的方方面面,而且很多应用程序比手机使用起来更方便。
最近的例子来自今年的CES,三星刚刚宣布与运动品牌Under Armour建立了合作关系。
近年来深受年轻人欢迎,将其移动技术与 Under Armour 的健身专业知识相结合,Under Armour 将为三星 Gear S2 和 Gear S3 手表打造四款针对性的健身健康应用,不仅方便健身爱好者。
访问Under Armour数字社区,还为他们提供无缝时尚便捷的运动体验,可以预见的是,无论是追踪营养摄入、日常锻炼、跑步路线,还是寻找数字私人教练来增加健身动机,这种组合将帮助用户实时查看个人健身目标的实现情况。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乐观地讲,相比过去两三年从业者对概念的狂热追捧,或许从现在开始,无论上游产业还是应用开发,整个智能手表生态圈都将更加繁荣——这是很关键的,在这个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的时代,每一项技术实际上都在编织一个价值网络。
附着的资源越多,其自身扩散的可能性就越大,就像经济学家布赖恩·阿瑟所说:商业网络是一个生态群体,参与者不是通过具体产品进行竞争,而是通过建立网络来竞争。
在智能手表领域,Gear S3是一个很好的注脚。
当然,除了需求之外,智能手表的低迷还有其他原因——比如“手机配件”的长期定位。
很早以前,苹果联合创始人之一沃兹尼亚克就曾表示,可穿戴设备无法激励消费者购买,因为它们缺乏计算能力,并且过于依赖智能手机连接。
因此,如何让智能手表变得更加“独立”,也是三星正在考虑的,所以我们看到Gear S3使用起来更加自由,比如:内置GPS定位系统,而不是简单地将手表当作显示器电话运营商;内置扬声器,拨打电话时,用户可以直接拿起手表接听电话。
相信未来智能手表会有更多独立的使用场景。
我们再来看看硬件层面的用户体验。
除了基本配置之外,Gear S3延续并升级了上一代可旋转表盘框架的点睛之笔。
要知道,长期以来,智能手表因在人机交互方面无能为力而被诟病。
此前,智能手表延续了手机的交互逻辑,大部分操作都是通过触摸屏和Home键完成,但屏幕却显得十分局促。
降低智能手表的用户体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进入公众视野的时间。
从这个角度来看,Gear S3的可旋转表盘框架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用户无需触摸屏幕。
他们只需转动手表环即可拨打和拒接电话、设置闹钟、选择应用程序、随机播放音乐、放大和缩小地图。
阅读长邮件等各种常用功能,大大提高了智能手表的可操作性。
最后简单说一下设计感受。
众所周知,三星的Gear系列堪称智能手表的前身,但前几代方形且笨重的表盘设计似乎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多少欢乐。
直到Gear S2圆形表框的出现,才让人颇为意外。
。
Gear S3延续了S2的设计语言,风格更接近一百多年来深入人心的经典腕表。
同时,它还拥有智能手表的尖端技术——你不得不承认,即使有苹果的逆袭,至少在一定时间内,“手表最好是圆的”的审美观念”将更容易被公众接受。
智能手表的未来 说完了Gear S3,我们不妨谈谈一个更大的话题:智能手表行业的未来是什么?还记得今年CES展前,《纽约时报》曾表达过“消费电子已死”的悲观观点。
但事实上,2019年全球消费电子产品的销量高于往年任何一年,相信2020年也是如此。
好吧,虽然现在的消费电子产品大部分都不像智能手机的荣耀那样, CES展会主办方、消费者技术协会首席经济学家肖恩·杜布拉瓦茨表示:如今的消费电子产品更像是“积木”,不同的消费者会选择不同的产品,而当这些产品积累在一起时,可能会奠定下一代“智能手机”的基础。
这很容易让人想起比尔·盖茨的一句至理名言:“我们总是高估自己一两年能做的事情,而低估自己五年、十年能做的事情。
”对技术品类的判断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更重要的是品类本身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从三星Gear系列的产品迭代我们知道,随着生态系统越来越完善,智能手表也将快速进化。
另一方面,也必须承认,经过几年略显喧嚣的市场洗牌,将会导致裸泳者的涌现。
没有技术积累和自建生态能力的智能手表厂商自然会被市场淘汰,三星等巨头亦是如此。
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