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穿戴已经进入关键的十字路口。
率先领先的厂商都推出了产品,有的公司甚至推出了第二代、第三代产品(欧美产品汇总参见Expansys)。
也有很多公司想要推出,但仍沉浸在定义和研发中,默默耕耘! (这里所说的智能穿戴设备定义为腕带、手表以及市场上相对认可的眼镜、遥控配件等创新消费产品。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随着股市的火爆以及研究机构的一致看好,智能穿戴似乎正在迎来新的春天。
今年春天百花齐放前,邓解放主持并总结了多个沙龙和论坛的瓶颈观点。
一般来说,如果没有突破下面的瓶颈就贸然进入,后果可能会很悲惨。
瓶颈1:听听分析师怎么说会增加。
市场尚不清楚。
目前,多数研究机构认为智能穿戴将在今年起飞,并且今年的增长将是爆发式的。
这让广大智能穿戴行业的朋友兴奋不已,也吸引了很多圈外人士前来围观。
有些甚至卷起袖子推出了可穿戴产品(最常见的是手环和手表)。
受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产品利润微薄,部分手机、平板厂商纷纷转型进军智能可穿戴设备。
不过,市场并不清楚。
有朋友在技术沙龙上调查了去年分析师列出的出货量,并向市场反馈了情况。
实际得到的答案与分析师的数字有很大出入。
据说成交量会有所增加,但市场仍不明朗。
此外,一位上游小屏供应商也在沙龙上向我们讲述了其中的奥秘。
从他出货的数量来看,这个数字其实是非常难看的(也就是说,数量还没有达到)。
瓶颈二:只注重功能的积累,没有杀手级功能。
电子圈曾举办过一场以智能穿戴为主题的有奖问答。
其中一个问题是:“如果让你设计一款智能手表,你会增加哪些功能?”在大量详细而大胆的想法的回应中,每个人都持有自己的看法。
很多人对功能的需求往往是越多越好,但却缺乏普遍乐观的杀手级应用。
换句话说,其实我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解放曾问inWatch总裁王晓斌,这个行业的混战还要持续多久,杀手级应用什么时候发布?他认为这个时间不会持续太久,一年之内肯定会出现某些细分市场的领导者。
其实路线已经很明确了。
“在任何杀手级应用形成之前,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否则分析投资经理就已经是谷歌的老板了。
”他说。
瓶颈三:只看“手表”和“手环”两个字,忽略了巨大的创新市场。
在第六届智能可穿戴技术沙龙上,解放曾整理过一份资料发现:目前所有可穿戴设备产品中,从形态来看,智能手表手环占比62.80%,其次是智能眼镜11.4%,其次是智能戒指8.10%其余包括智能臂带、智能跑鞋、智能腰带、智能头盔、智能按键等。
手环手表是最主流的产品形态,但功能的同质化让它们的竞争陷入鱼龙混杂的局面。
笔者曾经拜访过上海的一家智能手表公司,看到该公司即将推出一款功能强大的智能手表。
该公司负责人于先生向我介绍,该公司的旗舰智能手表售价仅2000元。
要知道,这款手表能实现的功能几乎和智能手机一样好(通过蓝牙3.0连接,可以收发短信、语音通话、计步、高度统计、遥控拍摄)。
从大家带到沙龙的产品来看,大部分都是手表和手链,价格也比较低廉。
瓶颈4:功耗显然是硬伤,智能穿戴必须要牺牲设计体验吧?当然!它可以彻底颠覆你的使用习惯,颠覆你的想象,颠覆你的正常行为。
可以设计不同的UI体验,可以创造不同的产品形态和新奇的用途……但这一切都有一个基本条件:电池。
目前受限于产品心态,看看手表、手环、戒指和眼镜,功耗显然是一个缺陷。
任何绕过功耗来提升功能体验的产品都是流氓!目前,蓝牙4.0仍然是很多可穿戴产品被赋予的希望。
由于传输距离有限,做成智能手表的周边产品似乎已经成为主流。
西莓科技董事长郭旭勇指着尚未发布的富金inWatch手表对解放说:“我们是一群最聪明的人,做出了最好的产品,但我们要把它们卖到这不符合常识。
”追求设计和体验的企业,比如国内的inWatch手表,正在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瓶颈5:华丽转身,却无法区分可穿戴市场的特点。
目前进入智能可穿戴的有两类人。
一是他们坚信这个市场本身并没有那么大的价值和意义,其实他们只是一波炒作而已。
你的产品还是和智能手机或者平板一样的功能,未来只会越来越无聊当然短期炒作还可以 瓶颈6:如果我告诉你资本巨头介入了,你还会吗?智能穿戴今年在股市上开始展现出强劲的潜力,相关的穿戴概念股大多表现良好。
在解放组织的智能穿戴沙龙上,几乎每次都有来自风险投资公司的人过来。
他们的目的非常强烈,只是想找到一个可以大力推广的产品,然后提供资金支持。
德赛投资总监、中兴通讯投资总监、中金阿尔法投资CEO……众多投资公司高层将来到现场,与大家一起探讨、甄别好的投资项目。
大资本大鳄进入市场后,你的产品是否足以维持你的细分市场优势?瓶颈七:打通产业链的必要性。
最后的赢家一定是大平台商。
每个智能可穿戴设备可能由不同的制造商生产,但必须通过云服务对设备进行分析和集成。
。
“这必然会导致一个大平台(超级平台)的出现,让各种可穿戴设备都可以接入。
”华为终端云业务部标准专利负责人在一次可穿戴沙龙上表示:除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还需要物与物之间的交互。
虽然雷军表示自己并不看好智能穿戴,但他表示,“未来我们的创新可能会在这些领域,主要是传感器、与各种设备的连接、与O2O服务的连接、与社交关系的连接。
”传感器信息。
大数据是超级平台做的,手机只是入口。
很多企业都想搭建这个平台,在手机上插上微信。
因此,其他可穿戴硬件也会找到平台来插。
也就是说,最终一定是大平台能够发挥作用。
那么,您准备好利用此类平台业务了吗?瓶颈八:可穿戴西扎“运动保健”,你有“运动细胞”吗?智能穿戴的这三个领域值得瞄准。
趣味(比如建立社区,全民互动,通过智能手机APP进行互动交流) 医疗(比如睡眠监测,运动监测,提供一些建议) 医疗(这里需要一些资质认证,需要有实力的厂家)只有这样你才能介入,但利润是可观的)。
要很好地实现这些功能,无论何种产品形态,这些功能的实现都需要强大的软件支持。
你有运动细胞吗?瓶颈9:你从来没有真正设计过一款手表来让你订购手机。
你将定义无数的产品形态,功能也可以用无数种方式描述。
但如果你将它实现到真正的产品中,你可能只是一个学生。
尤其是国外的一些可穿戴产品,其富有想象力的设计已经让人眼花缭乱。
不要向用户炫耀您的钻石有多么强大和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