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诺基亚推出智能手表(Moonraker)却被微软终止的消息引起业界反响。
从众多报道来看,不少人对微软“扼杀”诺基亚智能手表表示遗憾。
那么微软为何要“干掉”诺基亚的智能手表呢?这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首先,从诺基亚手表被披露的时间来看,应该是在微软收购诺基亚之前。
那么微软收购了诺基亚的移动业务之后,Moonraker的命运自然就掌握在微软手中,所以微软也只能决定是走还是保留Moonraker。
争议。
也许有人会说,那微软为什么不通过Moonraker进军可穿戴设备市场呢?同样从业内披露的信息来看,Moonraker的外观设计虽然尚可,但从功能上来看,它与已经上市的其他厂商的智能手表并无区别。
换句话说,Moonraker并没有以个性化竞争优势参与智能手表的竞争。
关键是,当时有关苹果Apple Watch即将发布的传言还没有停止。
在这样的情况下,贸然发布智能手表对于微软来说无疑是一个风险。
这也是微软后来凭借自己的智能手环Microsoft Band进军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原因之一。
说到Microsoft Band,这与微软针对可穿戴设备市场的理念和发展策略有关。
例如,在今年3月举办的“微软融合年度服务展”上,微软CEO纳德拉首次谈到了他对Microsoft Band、Apple Watch等可穿戴设备的看法。
核心思想是从可穿戴设备获取数据的重要性。
苹果在强调数据重要性的同时,也更关心设备本身,即如何卖出更多设备来赚取利润。
对于苹果来说,硬件本身的重要性高于获取数据的重要性。
数据只是增加用户粘性的必要手段。
这从随后发布的 Apple Watch 就可以看出,Apple Watch 的款式非常多。
而且由于也可以获得类似的数据,因此在微软眼中,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说到数据的重要性,我们从Microsoft Band和Apple Watch的研究对比中也能看出端倪。
例如,美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杂志最近对微软手环和苹果手表进行了一系列对比评测。
Microsoft Band的心率监测功能的准确性比Apple Watch要高。
研究发现,以被公认为“心率检测最准确的消费类设备”的Polar H7蓝牙心率带作为标准。
经过几天的测试,手环的平均心率读数大部分与Polar H7心率带的读数接近。
有时准确度甚至每分钟相差1-2次,最高误差为每分钟13次。
相比之下,Apple Watch 的心率检测功能与 Polar 的心率带有很大不同。
与Polar的设备相比,读数甚至可以相差每分钟77次。
至此,我们不难看出,如果健康数据来自微软手环和Apple Watch,哪一个更具参考价值、更有价值,一目了然。
当然,我们在这里并不是完全否定Apple Watch的实力,但这种比较反映了微软和苹果在可穿戴设备上的不同侧重点。
另外,从与产品和市场相关的成本、竞争、设计等角度来看,智能手环比智能手表简单得多。
例如,在设计方面,智能手表比智能手环复杂得多,用户必须考虑外观。
显然,这不是微软的强项。
从竞争来看,进入智能手表市场,没有人能逃脱Apple Watch的竞争。
仅从设备角度来看,微软在智能手机市场已经惨败给苹果。
如果继续在可穿戴设备市场(例如智能手表)竞争,正面追击苹果显然是不明智的。
此外,除了Apple Watch之外,在智能手表市场取得一定进展的厂商,例如三星,大多依靠的是其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影响力(例如口碑和市场基础)。
相比之下,微软无论从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口碑还是实际市场份额来看,都没有智能手表可以借鉴的正向驱动力。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微软之所以“杀死”诺基亚智能手表Moonraker,除了合并后拥有自主选择权外,微软在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发展理念和策略与苹果不同。
和三星。
设备制造商密切相关。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微软的做法是明智之举,此前其微软手环的断货事件也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