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速互联网时代,2013年真是一个遥远的时代。在接下来的3年里,中国诞生了数以千计的O2O,现在大部分都烟消云散了;那时候,公共自行车还是笨重的带有纠察桩的市政车辆,2年后北京大学出现了第一辆小黄自行车。现在,又起风了,腾飞的是区块链。10月24日,一则相关重大利好消息传来,称要以区块链为突破口,以自主创新为核心技术,加快推进区块链技术发展和产业创新抢占制高点。行业的发展需要时间,但资本的反应可能会非常快。24小时内,比特币单价从7000多美元跃升至10000多美元,涨幅达32%;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与区块链相关的中国公司,股价一天内飙升108%;而在A股,70多家只有区块链概念的公司个股涨停。据统计,在中国3000多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500多家声称与区块链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政策告诉我们,是时候认真对区块链问题发起冲击了;然而,资本的表现似乎在进攻中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很多普通人很难理解区块链的含义,但应该知道的是,区块链发展了几年,能够落地的实际场景少之又少,更谈不上盈利。用它来服务实体经济,既有技术上的困难,也有商业上的困难。很多专家认为,解决技术瓶颈需要5-15年的时间。他们也可以了解到:2018年,86只所谓的区块链概念股中,有43只在半年报中没有提及“区块链”。有实际应用的公司只有21家,几乎没有盈利的。在本轮涨停中,70多家上市公司与区块链的关系,包括“持有某区块链公司2%的股份”、“该公司成立了区块链研究部门”、“曾举办区块链研讨会”等。数字货币的发展“会”,能感受到这些企业对区块链的焦虑——三步走,两步入场,上一个表现出如此热情的行业是什么?人工智能?电动汽车?芯片?我们应该希望区块链未来的表现会好于这些行业,纵观2017年,中国AI创业公司累计融资超过500亿元,但尴尬的是,区块链产生的总营收前100家公司不到100亿元,看看你身边能接触到的人工智能,除了少数优秀的,大部分公司的产品都不是不仅仅是为电视、冰箱、音响和吸尘器添加一套语音遥控器。你真的相信这是未来的“高科技”吗?还有电动汽车。过去几年,我国井喷式涌现了486家电动车企业。按照行业规则,至少几千万台的年销量才能养活这么多厂家。然而,2018年整个行业仅售出约120万辆电动汽车;而随着消费补贴的取消,近几个月来,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0%。有媒体调查发现,即使在电动汽车发达的东部某省,目前引进的5个百亿级新能源项目也只有一个建成投产。剩下的为数不多的企业陷入倒闭、并购、官司、创始人跑路……不得不问一个问题:涌向某个风口的企业,有多少有稳健发展的诚意?日前,某财经评论员在央视节目中表示,在当前的区块链环境下,尤其要警惕打着区块链幌子的不法企业和个人。“去年芯片被看重,区块链公司一夜之间把招牌上的‘区块链’二字擦掉,换成了‘芯片’……今天过后,又得把‘芯片’二字抹掉,重新造出来。””换成‘区块链’这个词……”在微博上,评论员进一步描述了这种“伪装”风格。当然,无论区块链还是芯片,在任重而道远的高科技行业,赢家都是注定是少数,这就是扶持和补贴的意义,不能说失败者就是“骗子”,但进入者要清醒地认识到,要想成为成功的少数,努力和长期投资是必不可少的,至少不只是一个名字,只是一个热点。风一吹,有很多东西可以吹走,其中难免有飞不起来的猪。风一停,猪总会掉下来,骑在上面的人,想和他一起上天的人,都会被甩下去。一个健康的商业生态应该是这样的:政策给扶持,企业开始发力,投资人选择真正优质的公司,政策就是风口,风口就在只是开始,并不代表任何成功的可能性。可现在,风起云涌,又有人在骚动。购买巴菲特天价午餐毁约的年轻企业家孙宇晨,被质疑用假数字货币“割韭菜”,甚至被传因边境管制不敢回国,再次活跃起来,声称他是“币圈华为”。世界代表中国价值观。资深财经记者感叹:被割死的那群人,一夜之间全都活了过来,仿佛痛苦已经结束,云消雾散……真是百思不得其解,他们在高兴什么关于?舆论在强调,这次是为了鼓励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单纯玩弄资金的虚拟货币要继续打击。直到看到另一则新闻:这几天,无论是百度还是微信,“比特币”、“数字货币”的搜索量都暴涨了十几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