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项曾经被人们想象的技术,自动驾驶正在逐渐成为现实。以谷歌、特斯拉、优步、百度、蔚来、滴滴等企业为代表,全球多个国家的多家企业都在积极开展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和应用测试。本着提高交通安全、缓解交通拥堵的初衷,自动驾驶正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和转型的主要方向之一。目前,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商业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宣称已经实现或即将实现L4级自动驾驶,并距离L5级全自动驾驶越来越近。但是从L4到L5这一步是极其困难的。如果没有足够完善的技术、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一步之遥可能会让无人驾驶大规模上路成为一句空话。同时,在众多厂商推动的L2-L4级自动驾驶应用中,安全问题时有发生,极大地阻碍了行业的进步。近日,一位31岁的创业者在“NOP状态”下驾驶蔚来ES8时发生车祸身亡,再次将我们的目光聚焦到自动驾驶的安全上。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如何保障?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据了解,这并不是第一起与自动驾驶相关的安全事故。近年来,全球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多起自动驾驶交通事故,涉及公司包括苹果、谷歌、优步、滴滴等,其中,特斯拉是“常客”。据报道,自2018年以来,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共接到11起涉及特斯拉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事故报告。总而言之,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自动驾驶测试、试运营,还是正式上路,依然逃不开“安全”二字。而这两个词也成为阻碍自动驾驶汽车真正大规模落地的重要原因。那么,如何解决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问题呢?以及如何推动自动驾驶汽车的商业化?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是在技术方面,各国政府和企业要不断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高自动驾驶汽车的自主驾驶能力。在重要环节进行识别、感知和决策,使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换句话说,就是“打铁要打铁”。只有先从技术和产品层面保证了可靠性和安全性,后续的应用才能更加巩固和加强。二是在基础设施方面,自动驾驶汽车不同于普通汽车,其大规模普及需要车路协同的支持。也就是说,自动驾驶车辆需要与其他车辆和道路辅助设施进行交互,才能安全高效地运行。因此,要根据自动驾驶汽车的实际需求,对现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有针对性地建设新的基础设施。三是在法律法规方面,要继续完善现有的交通法规,继续制定自动驾驶专项规定,综合考虑自动驾驶车辆上路的各种因素,加强监管自动驾驶汽车的操作和驾驶员的安全。(乘客)交通参与者的宣传教育。只有“软硬”两手抓好,才能提高安全意识,稳定安全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