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大多数自动驾驶公司注定要倒闭

时间:2023-03-20 20:15:33 科技观察

“这是非常早期的阶段。”对于目前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多位业内人士是这样评价的。但如今的市场环境与几年前很多自动驾驶公司刚成立时“不一样”。光是资金就让许多初创企业“感到困惑”。2019年,由百度前首席科学家吴恩达运营的明星自动驾驶公司Drive.ai宣布永久关闭。融资不顺是其“崩盘”的重要原因。今年6月,另一家自动驾驶龙头企业Zoox也因“资金链断裂”被出售给亚马逊,但其收购价格不到上一轮融资估值的一半。国内自动驾驶企业还在“苦苦挣扎”。亿欧了解到,一家自动驾驶龙头企业近两年没有拿到融资,另一家曾经红极一时的企业也只剩下寥寥数人。还有“御良”自动驾驶公司,如AutoX、圆融启行、文远知行等,开始与出行平台合作推出“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这似乎成为了另一种“潮流””。.在中国崛起七年后,自动驾驶行业似乎正在接近一个“拐点”。这场竞赛的最终赢家注定是科技巨头吗?新一轮洗牌来了,创业公司会死吗?在大公司的心中,没有一家自动驾驶公司不怀有“千亿美元”估值的梦想。第一家实现这个梦想的公司是Waymo,这家从谷歌分拆出来的自动驾驶公司。2018年,摩根士丹利将Waymo的估值从700亿美元上调至1750亿美元。短短一年时间,Waymo的估值从“百亿到千亿”翻了一番。这家公司无疑是全球自动驾驶公司的标杆。某种程度上,百度是中国最类似于Waymo的公司。2013年,百度成立深度学习实验室IDL(InstituteofDeepLearning),其自动驾驶项目由此诞生。2014年,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找来有“谷歌大脑之父”之称的吴恩达为该项目“助阵”。这位曾带领“GoogleXLabTeam”打造谷歌大脑项目的工程师,在百度的自动驾驶研发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期,百度还吸纳了楼天成、韩旭、彭军、吴学斌、倪凯等一批自动驾驶人才。“当时,百度的自动驾驶能力是国内最强的。”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亿欧。不过,自动驾驶的广阔前景也促使百度人才纷纷“离职创业”。业内人士称,当时百度大厦楼下每天挤满了投资人,他们极力劝说百度的自动驾驶人才出来成立自己的公司。“任何一家自动驾驶公司都能拿到融资”,用这句话来形容当时的市场情况一点都不为过。不管传闻是否属实,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地平线、禾多科技、主线科技等多家自动驾驶初创公司相继诞生。当时,这些企业大多以“为人类提供更安全、更高效、更经济的出行”、“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改变未来交通”为使命。再造一个Waymo,不仅是当时百度的目标,也是国内众多自动驾驶初创企业努力的方向。但“神话”是不可复制的。且不说Waymo拥有领先国内企业近十年的技术积累,单是其母公司谷歌雄厚的资金实力,也是后者无法比拟的。小公司的命运与初创公司相比,百度、滴滴等科技巨头的胜算似乎更大。自动驾驶“进入中国”已近7年,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都有机会实现盈利,成为外界衡量这家公司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从RoboTaxi目前的商业模式来看,只有完全替代司机才能盈利。实现这一目标的技术前提是自动驾驶足够安全。人类司机目前在一次致命事故中行驶了大约1亿公里。按照这个数字,自动驾驶汽车至少要进行1000亿公里的测试才能保证安全。“相当于100万辆汽车,每天不间断行驶10小时,持续1年。”MomentaCEO曹旭东表示,“车辆除了要花费大量的测试时间,还需要解决很多长尾问题。”滴滴自动驾驶CTO魏俊清也肯定了数据的重要性:“AI的核心算法是自动驾驶的引擎,而数据是AI引擎最宝贵的燃料。”亿欧通过采访了解到,目前国内自动驾驶企业在全球部署的RoboTaxi最多。但是200。目前,仅靠自有自动驾驶车队很难快速完成千亿公里测试。边测试边试运营是大多数自动驾驶企业的发展路径。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收集尽可能多的真实数据,而这正是滴滴这样的出行平台的优势所在。广汽研究院智能驾驶技术部主任郭继顺称之为“冷启动成本”——出行平台可以利用自身运营优势,将自动驾驶车辆“混”入网约车车队,确保该区通过“混合调度”模式车辆密度,让旅客可以快速得到一辆车。但受当地法律法规的限制,即使是科技巨头目前也只能在小范围内进行试运营,但随着各车队规模的扩大,“混合调度”模式的优势将逐渐凸显.这也是AutoX、文远知行、圆融启行等自动驾驶初创企业选择与出行平台合作的原因。技术、法规等方面的不成熟,注定了目前的RoboTaxi无法实现盈利。相关企业要做的,至少是“支持”到盈利为止。这对科技巨头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哪怕他们暂时无法投入大量资金,但至少会确保新项目不会失败。但创业公司融资似乎只剩下一条路。更糟糕的是,如今的市场环境不容乐观。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集资金总额呈下降趋势,2019年降幅达30%,资本市场资金日趋萎缩,自主创业难度加大。推动初创公司筹集资金。人才流失开始加大企业融资难度,形成恶性循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自动驾驶初创企业仍将生存放在首位,这注定了它们难以成长为大公司,难以与资金实力雄厚的科技巨头竞争。出路何在?自己造血困难,外输血不足。与车厂深度绑定,成为国内自动驾驶初创企业相对容易的发展路径。在国外,大部分自动驾驶公司都有大厂做“平台”。Cruise和ArgoAI分别被通用和福特收购,成为两家车企旗下的自动驾驶公司;明星公司Otto、NoTonomy和Zoox也被优步、德尔福(Aptiv)和亚马逊收购;驾驶的独家合作伙伴,背后是母公司谷歌。而Drive.ai、StarskyRobotics等没有得到大厂支持的明星自动驾驶公司“销声匿迹”。与国外相对明朗的形势相比,中国正处于重新洗牌的前夕。目前国内还没有大型厂商收购自动驾驶公司的案例。科技巨头中,阿里、百度、滴滴、美团等都拥有自己的自动驾驶团队。从研发场景来看,阿里和美团主要关注物流配送场景下的自动驾驶,RoboTaxi并不是他们考虑的主要方向;而百度和滴滴则在测自动驾驶的投入产出比。遇到“虚高”的情况,我们不会轻举妄动。国内车企也在研发自动驾驶技术。“传统车企因体制问题推进缓慢。”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亿欧,“车市也在低迷,他们投资非常谨慎,看谁有机会‘赢’。”新车企相对进取。蔚来、理想、小鹏等均表示将加大自动驾驶研发投入,未来为消费者提供L3及以上自动驾驶功能。不过,相比于收购初创公司,新造车企业更希望吸纳自动驾驶人才。不久前,原Momenta研发总监任少卿加入蔚来担任助理副总裁,向CEO李斌汇报。这被外界视为蔚来加大自动驾驶自主研发力度的信号。为了从传统车企中脱颖而出,自主研发自动驾驶仍是未来新造车企业必经之路。被收购之路暂时受阻,自动驾驶初创企业只能寻找靠山。技术实力弱、资金充足的只有传统车企。因此,每当与传统车企达成合作,自动驾驶企业都会积极推动。“他们想向外界证明自己的技术实力。”一位接近车企的业内人士解释上述现象,“是为了吸引更多传统车企的关注”。他还表示:“但目前的自动驾驶公司大多与车企内部研究所合作,没有量产订单,基本上赚不到多少钱。”一位自动驾驶公司的创始人也告诉亿欧,车企们还在观望自动驾驶商业化的可能性,“他们觉得可以做出量产计划后,至少还需要四年时间才能做出来。”支持自动驾驶汽车所需的硬件。这得有技术好的车厂来做。”短期内,国内的自动驾驶初创企业很难被国内大厂收购,但有机会成为国外车企的子公司。中外交通形势大相径庭,要想拿下中国市场,外资车企很有可能将目光投向这里。比如,丰田是小马智行B轮融资的领投方,也与Momenta达成了战略合作。有业内人士表示,丰田正在比较各种技术的优劣,不排除下一步行动的可能。结语与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发展路径一样,自动驾驶领域即将开启“洗牌模式”,企业宣传的重点也从早年的技术实力转向商业化的可能性。诚然,能与车企深度绑定的初创企业“胜算更大”,但在这个过程中,相关企业首先要实现自我修复。一位在Tier1工作的业内人士预测,自动驾驶初创企业可能会寻求新的商业模式,例如出售技术许可。参考摩根士丹利2018年对Waymo1750亿美元的估值结构:自动驾驶出租车790亿美元,物流/送货服务约890亿美元,软件和技术许可70亿美元。在自动驾驶出租车、自动驾驶物流暂时难以落地的当下,初创企业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缓兵之计”,将软件和技术授权给车企和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