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是2的10次方,也是二进制计数的基本计量单位之一。统计显示,中国程序员节的诞生是因为从业者经常周末加班,工作日熬夜。因此,一些互联网组织提议将每年的10月24日定为程序员节,并劝告程序员们不要在这一天加班。如果仔细看Section1024的定义,你会发现它和“catch-22”一样充满了黑色幽默:正是机构自己制定了这些建议程序员拒绝996的规则。如果一个组织要求加班,在“拒绝加班”的提议下,1024是服从还是不服从?毕竟,“拒绝加班”只有在“被要求加班”时才有效。就像那句关于两性关系的著名笑话:1、女朋友永远不会错;2.如果女朋友说错了,参考第一个。类似:1、程序员要按公司要求加班;2、如果公司要员工拒绝加班,参照第一条。今年10月24日原本是周六,但在996、大小周等已成为常态的就业环境下,大多数程序员并没有“拒绝加班”的狂欢。他们还是像往常一样过着最普通的生活。一天。在时代财经采访的三个样本中,有拥有百万存款、辞去大厂技术负责人职务的英华;刚刚在科大讯飞开发者节上获得细分赛道冠军的毛伟。在他们的故事中,他们热爱这门手艺,也深陷于这份工作之中。他们跳槽到各个公司,或者暂时逃离,但编程这个职业是而且永远是他们毕生的事业。为什么一定要谈理想?我只是想赚点钱。北京程序员英华工作8年。曾任一线互联网公司技术组长。他目前有一段时间没有工作。想不通为什么一个公司里的每个人似乎都想把事情做好,有理想,但最后却变成了很多“混”的团队?后来,我去研究组织行为学。其实大佬们是不在乎这些内部矛盾的,只要能达到一定的目的就行,但是作为一个个体置身其中,就很不爽了。疫情过后我离职了,到现在在家已经快半年了。为什么要离开?因为不开心。我以前在公司带过一个十几个人的技术团队,然后团队空降了一个高层过来,对方要用他们自己的人来代替我。如果能力真的匹配,我就没有问题,但是我要代替我的人完全没有能力。我住得很糟糕,申请了另一行业务。但最终还是离开了。其实“坚持”也不是不可以,只是不想留下而已。我对这份工作唯一怀念的是团队。我和下属关系很好,经常请他们吃饭。离开公司前,我休了年假。他们知道我的情况,还到我公司附近的公寓找我,问我要不要“演戏”。想了想,觉得光是出口,好处太小了,尤其是对他们来说。没关系。其实他们还愿意继续跟着我。有一个“双十一”活动。我们和一个领先的电商平台合作,想做一个项目。技术团队加班加点,终于上线了。该平台想赠送额外的广告空间。公司的业务员死活不同意,对方直接说不干了,事情闹得一塌糊涂。工作浪费了,但我想通了。你听说过双因素理论吗?(又称“激励-保健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公司员工对公司有“满意”和“不满意”两种平行的感受。当企业高速成长时,员工对企业的“不满”会被“高满足”所掩盖,而当企业成长放缓或进入停滞时,这些不满就会暴露无遗。这家公司就在这个阶段。到了我这个年纪,如果几年内管理不了几百人,我的职业生涯就到头了。我计算了公司的人数,经理人数,能坐上去的概率,就放弃了。我觉得我是那种思路比较清晰的人。我觉得这件事无解,就辞职了。目前,我自己有超过一百万的存款存在银行里。我极度厌恶风险,我买了最常见的金融产品。这两天银行的理财经理给我发信息,说收益率到了两点,拿出来再买?然后我在三点钟买了一个新的。我的家人都知道我辞职了。我妈妈经常给我打电话,她关心的只是找个对象。你找到合作伙伴了吗?为什么还没有找到人?为什么还没有找到人?然后他告诉我,同一个“屯”的孩子也在北京工作,让我见见他。我没有女朋友,我也不想找,更别提结婚了。你为什么要结婚?我所有的已婚朋友都在受苦。有一次和一个已婚朋友吃饭,大家都问他,男人要结婚,除了有房有车,还需要什么?他说“有病”。有一次妻子出差,他在家放纵自己,睡到自然醒,打游戏,一口气点了三个巨无霸。我不觉得着急。现在理财一天能挣100多块钱,足够吃饭了。当然,租房是不够的。涨够了,就可以做网上说的“奋斗X”,可以攒够首付去北京买房了。所以还是有退路的。现在在家,除了吃饭睡觉打游戏,就是写代码。我正在做的另一件事是我自己写了一个智能语音模型。它使用开源语音数据。Google有模型,国内一些公司比如科大讯飞也有,但是都非常贵。于是我自己搭建了一个简单的,卖给金融或者房地产的中介业务方,帮他们用智能客服做一轮潜在用户筛选。我的成本可以保持的很低,也可以满足简单的需求。有时候快要睡着的时候,灵感来了,就起来写代码。写了一会儿,快要睡觉的时候,灵感又来了,我就起来再写。大多数时间在下午起床。懂技术的人不能只懂技术。之前有个bug,公司一个客户的首页广告没有显示出来。公司亏了200万,业务团队意见很多。后来,我认为这是错误的。说明当时放了2号客户的广告,我说你净亏肯定不是200万。但是当时我真的很害怕。其实这六个月我也一直在找工作,只是不是很顺利。每次面试结束的时候,都会有人问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来这家公司。我的答案是全部,挣点钱花。结果是黄色的。我不明白为什么要谈理想,我就是想挣点钱。之前住的地方,旁边有个编程培训机构。我问是不是招聘老师,对方问:你解释了吗?我说不行,他们说不行。他们不雇会写(代码)的人,只雇会说话的人。每次楼下路过711,就进去买饮料,买了很多,有可乐,咖啡什么的。如此一来,足不出户也能走上好几天。不用上班为什么还要喝咖啡?因为不想睡觉,所以每个不想睡觉的人,都有一个不想面对的明天。编程和写作都是为了构建自己的世界Arwen,上海程序员,工作6年,目前在一家自动驾驶公司担任软件工程师。今天我要去体检,之前是公司免费预约的。回来后写架构师训练营的作业,然后带娃。我什至不记得今天是程序员节,对这个节日一点感觉都没有。昨天我们公司没有人讨论这个节日,讨论这个节日的很多人都不是程序员。一个作家可以用文字构建自己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他可以生成他想要的什么样的人物。编程和写作有一些共同点。编程也是在构建你自己的虚拟世界,你可以在里面做你想做的事。我的大学在郑州。其实我一开始是想做软件的,因为我想知道一个游戏是怎么写的,然后自己写游戏。这应该是很多男人都有的想法。那时,我的偶像是李开复。我看了李开复的经历,发现他是计算机出身,所以我想我也要学计算机。但是因为计算机分数达不到,报了自动化专业,也想学计算机。这些知识是非常理论化的。毕业前,很多人就开始报名参加培训班。去杭州学C语言,学做嵌入式。这些其实都是在大学里学到的,培训的目的是获得更实用、更符合市场要求的知识。毕业后,因为女朋友在上海,我直接去上海找工作。这是我目前的第五份工作。我之前工作过的公司有无人机,家装互联网,惠普,传统金融,现在还有自动驾驶。之前有个领导跟我说,我们不应该称自己为程序员。他说我们是工程师(engineers),做事要像工程师一样思考。在我们的认知中,工程师和程序员是有区别的。程序员属于那种凡事按部就班,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工程师做一件事情一定要顾全大局。您可以将工程师比作建筑师,将程序员比作工人。就像文本一样,没有高级和低级编程语言之分。一个真正的工程师需要掌握多种语言。工程师的作用就是知道最好用哪种语言来实现这个地方。好的代码,首先格式看起来很漂亮,不懂代码的人也觉得写得很漂亮。这是外观,就像你做的菜的形状;其次是简单,简单是指要实现一个功能,尽量拆分。不要把所有东西都放在一个大函数里,这样会显得很复杂,很头疼。记得2015年,大家开始讨论不同国家的文化。我们看到硅谷的程序员,还有新西兰和欧洲的一些程序员,他们觉得在中国做程序员太难了。当时有人在说996这个词,我很想移民新西兰做程序员。后来到了惠普,工作就轻松多了。我最接近硅谷文化的是在惠普。他们的文化是你的工作不会太忙,你会有很多学习的机会。但那时惠普已经走下坡路,原有的文化在中国已经支撑不住了。竞争压力太大,国内很多厂商都吃掉了它的生意。在初创公司和许多中国大公司中,硅谷文化并不现实。一个人往往要承担一切,完全是从0到1。你在硅谷的时候,直接踩到1,这两个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成长速度。举个例子,如果只算代码量的话,我在国内公司一个月写的代码量相当于在惠普半年。就是这样。有一段时间我非常绝望。我发现这个行业有很好的人。他们的事业非常顺利。他们中有不少人“出身名门”,名校毕业,出来后在大厂工作。我的问题是学校不是名校,工作经历中大厂也很少,很尴尬。可能我的水平可以秒杀很多大厂程序员,但是去面试的时候还是吃了不少苦头,所以在这条路上尽量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然后在努力学习一些更高层次的东西我的业余时间,比如Architects其实有点像CTO。对我来说最困难的时候是在我以前的家中担任一家金融公司的安全技术经理时。压力大到只要有人声音大一点,我的血压就会突然升高,心跳也会很快,睡不好觉。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100公里的自行车比赛,从早上8点到下午。骑了20公里,跟不上队伍迷路了。在迷路的过程中,脑袋开始思考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开始思考工作的意义和生活的意义。每隔一段时间就这样,突然觉得有些事情没有意义,好像一直在忙着做无用功。迷路的那几个小时,一开始还着急找路,后来不再着急,开始让自己平静下来,然后享受现在的时光,看看天空,看看农田,看看我路过那些人在干什么。我感觉时间仿佛静止了,内心的力量也更加强大,想要明白一些事情。后来回去上班了,做什么事都不那么慌张了。我会想一个极端的情况,比如我身上有那么多工作,做不完怎么办,大不了被开除,开除后怎么办,大不了我会换个公司,工资还能涨,这么一想,也没有那么糟,压力也没有那么大。我去年来到这家公司,至少会再呆两年,因为我有孩子,而且我不经常跳舞。他们都非常专业,非常追求完美。我喜欢和这样的人一起工作。以后领导创业的时候,我可能会跟着他去做,也可能工作时间长了累了,所以我会想办法跳槽到微软或者谷歌,选择一个比较轻松的岗位,这样我就可以在业余时间赚点外快。因为我以前是做安全的,知道很多人都是业余的,所以就去挖漏洞,专门去拿大公司的赏金。我的理想状态是成为一个厉害的“赏金猎人”,挖出低级的漏洞,这样一年可以工作两三个月,剩下的几个月可以玩。但是要达到这个水平,普通程序员可能要锻炼五到十年才能达到这个水平。做出改变时代的产品,需要能力和运气。毛伟,武汉计算机研究生,工作2年,在网易担任Java开发工程师。我现在是中国地质大学的研究生,计算机专业,研究方向是AI算法。现在人工智能是一个趋势,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将人工智能算法与自己的产品相结合。最近参加了科大讯飞AI开发者大赛,在温室温度预测算法赛道获得冠军。今天参加完比赛,还要赶回学校,又是奔波的一天。我是2017年本科毕业的,网易是我进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我在信息安全部,Java开发工程师,为网易提供安全技术服务。当时我们部门大概招了五六个人。除了我,他们基本上都是研究生。作为本科生,学历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其他人能力也比我好。我花了很长时间和很多努力才赶上别人。我在网易工作了大约半年,然后我觉得我想做的不是我想做的。我想创新,或者做一个更强大的产品,这样我就可以进入大公司的核心部门。但是我的部门不属于核心业务。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自己有点野心太大,后来才发现,程序员的工作往往就是在做无聊的事情。大多数人都是程序员,他们所做的工作也很普通。只有极少数非常优秀的人,才能做出一些改变时代的产品,这需要能力和一些运气。第二份工作,在北京的一家外企,做海外输入法。市场占有率相当高,用户数量达到50-6000万。我当时遇到了很多困难,在一个关键的事情上犯了错误。当时领导对我很信任,全权委托我做公司一个很重要的系统,后期的系统维护也由我负责。有一次,系统出了问题,虽然不全和我有关,但也和我有很大关系,给公司造成了数百万元的损失。我非常紧张和害怕。老板把这件事记下来安慰我说,我刚出社会的时候就遇到过这件事。影响不大,但对我个人的成长很重要。不是每天每个人都有机会遇到这么大的事情。现在回想那段经历还是挺痛苦的,但也是那件痛苦的事,我的心态也比以前成熟了很多。去过一些大公司、外企、一线城市的创业公司,工作经验丰富。在北京,我觉得环境比较恶劣。与我相比,这座城市给人的感觉是压抑和快节奏。再加上我那里朋友不多,周末也不能和朋友出去玩。孤独。那时候,心里是一种忐忑。比如我不加班,我会主动去学点东西。但是有空的时候自己想的很多,又没有什么朋友可以聊,就一个人想。越想,有时候就会越觉得孤单,在感情上也会给自己带来很多困扰。这是离开北京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家里说希望我考研,以后可能会考虑国企,因为国企更看重学历。因此,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我选择了回武汉考研。去年9月,我回到学校开始了正式的研究生学习。大家都认为做程序员是一份高薪的工作,很多人转行做程序员。但我认为需要理性考虑。虽然工资高,但也很辛苦。众所周知,996加班是比较严重的,很容易导致脱发和颈椎的各种问题。与医生、教师相比,这些职业都是越老越吃香,靠的是经验。说到程序员,就会有中年危机这个词。比如35岁以后不能再像年轻时那样加班,还有很多技术日新月异。当你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学习时,你可能会落后,被别人取代。说到工作性质,我觉得程序员写代码,诗人写诗,有的作曲家作曲。每个人都在创造一种艺术感觉。好的代码就像写出一些通俗的诗篇,让人忍不住赞叹。有时候在写代码的时候遇到问题,我花了很长时间才解决,很有成就感。本科刚毕业的时候,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很大的目标,比如工作三年,积累一些人脉和工作经验,在有一定资源的情况下,自己创业,实现财务自由。但是经历了那么多,去过那么多城市,在那么多公司工作,认识了那么多人。现在思想更开阔了。我认为大多数人都过着非常普通的生活。毕竟,这个世界上,能够达到那种千万富翁级别的人,少之又少。我是潜江人,离武汉很近,在武汉读大学,因为家人朋友基本都在武汉,几年前在武汉买了房,也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方式。毕业后大概率会留在武汉,在武汉找一些公司,比如小米、华为、腾讯等不错的大公司。(应受访者要求,英华、阿文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