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路透社的一篇报道,让原本推向云端的谷歌眼镜跌落神坛:消费者不买账,开发商放弃,投资者撤资,甚至连谷歌的工程师也纷纷撤资。
谷歌眼镜项目团队纷纷辞职。
当谷歌还在步履蹒跚地探索未来技术时,媒体舆论已经宣判了它的死刑。
新闻不是判断,但技术需要一定程度的主观性。
绝症?谷歌眼镜虽然陷入水深火热,但或许还有可能??活下来结束请帮忙勾选头条上的方框2019年4月5日,谷歌发布了首款智能眼镜——Google Project Glass。
此后,它专注于拓展现实生活功能,以高端、高能的姿态进军消费电子市场,一度拉开了可穿戴设备行业发展的序幕。
谷歌已撤回所有线下零售店(图片来自途酷)。
如今,原本属于谷歌眼镜的辉煌正在逐渐褪色。
高昂的售价(美元,约合人民币)和惨淡的市场表现迫使谷歌撤回了稀疏的线下零售店。
这还不够。
面对各界的毁灭性打击和消费者从敬佩到怀疑的转变,谷歌眼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两年之痒”。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切,难道所有的罪魁祸首真的都归咎于高价吗?陷入困境的谷歌将何去何从?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产品需求不够,促销行为被误解。
我们都知道谷歌眼镜价格昂贵,但很少有人知道它能做什么。
这对于谷歌和互联网公司来说都是一个重大失败。
在谷歌眼镜的早期,消费者对它的理解往往仅限于其“源自未来”的科技感和至尊风格。
这是其推广过程中的一个误区。
Google GLass 真的来自未来吗? (图片来自Transcend) 科技产品不应该让其大众价值浮出水面,就像消费者不应该那么偏爱谢尔盖·布林(Google 联合创始人)和小罗伯特·唐尼。
太相似了,以至于我天真地认为 Google玻璃可以把我们变成钢铁侠。
谢尔盖·布林(YOKA 图片) 那么,Google Glass 能给我们带来的究竟是“未来的预览”,还是变革和创新?也许,也许不是。
正如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Google Glass 专注于扩展现实生活中的功能。
什么是“扩展现实”?它是指通过安装在眼镜右侧的平视显示器(HUD)为用户提供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交互环境。
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手机的第二块屏幕,通过蓝牙与手机连接,最后可以实现通知提醒、查看天气、使用内置摄像头拍照和P高清录制。
(图片来自腾讯数码)不过,Google Glass只是手机的第二块屏幕,而不是手机。
。
当人们不断质疑可穿戴设备无法满足用户的刚性需求时,他们只关注智能手表和手环,而忽略了谷歌眼镜仅限于通知的“高端定位”。
温馨提示(图片来自腾讯数码)谁说高价产品不需要质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智能手表和手环虽然还存在不少不足,但至少满足了大批用户运动健康的需求。
虽然我们不能否认Glass能给我们带来更直观的提醒方式,但它对于普通用户的价值只是通知提醒。
所以,对于那些喜欢用谷歌眼镜拍照的“非普通用户”来说。
,就不得不提Google Glass的下一个致命弱点——隐私。
隐私和安全受到重视,眼镜混蛋被拒绝。
不可否认,Google Glass的拍照功能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
实时操作模式颠覆了人们对相机的现有认知。
即使在我国,“记者佩戴谷歌眼镜采访两场”、“城管小伙买谷歌眼镜自证清白”等案例也不少(图)。
但对于许多别有用心的人来说,谷歌眼镜已经成为无处不在的秘密相机。
面部识别的加入,也使其成为犯罪分子收集个人信息的重要途径。
美国最近的一项民意调查。
大约 72% 的受访者拒绝购买和佩戴谷歌眼镜。
主要原因是对个人隐私和安全的担忧。
(图片来自好知网) 目前这还不够。
全球绝大多数酒吧和餐馆都禁止用户在用餐时佩戴谷歌眼镜,违反这一规定的用户甚至被指控为“眼镜混蛋”。
谷歌眼镜不仅侵犯了隐私,还侵犯了更敏感的版权问题。
外国的月亮不是圆的,“枪版”电影也绝不是中国人的专属。
近日,美国电影协会(MPAA)和美国国家剧院与剧院协会(NATO)发布公告,禁止任何佩戴谷歌眼镜的观众进入影院。
可见Google Glass在国外助长了盗版行为。
美国电影协会已全面禁止谷歌眼镜(图片来自The Verge)。
此外,政治和学生作弊也是谷歌眼镜带来的国家和教育安全风险。
唯一好的就是谷歌眼镜的电池寿命太短了,“罪犯”的“犯罪时间”也会受到限制。
既然谈完了续航,我们就要提出另一个问题——工业设计。
硬件设计有缺陷,视觉盲点短,电池寿命短。
作为一家曾经专注于软件开发和互联网服务的公司,谷歌在硬件研发方面的经验相当有限。
谷歌Google Glass拆解中(图片来自Amber.com)先不说Google Glass外观上缺乏时尚感。
让我们仔细看看它的内部做工。
从外媒的这两张拆解图我们就可以得到答案。
谷歌眼镜拆解(图片来自Amber.com)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考虑到尺寸问题,谷歌眼镜的内部组件高度集成。
不过,即使可修复性低可以理解,但内部做工却可以用山寨来形容。
虽然很难确认 Google Glass 的硬件成本是 80 美元还是部分媒体报道的 10 美元,但至少容量仅为 mAh 的电池给了我们一个不好的信号:续航。
谷歌眼镜很容易造成视觉盲点并分散用户的注意力(图片来自 The Verge)。
在多名用户的个人测试体验中,Google Glass的平均使用时间仅为6小时左右。
为此,谷歌还专门推出了PWR Glass,一款可以为眼镜提供额外mAh的后置配件。
不过,PWRGlass 的荒唐造型也反映出谷歌在工业设计方面的弱点。
很多用户抱怨Google Glass机身右侧的显示屏和边框会在一定程度上遮挡用户的视线,留下视觉盲点。
此外,长时间佩戴Google Glass会严重分散用户的注意力。
不难想象,这可能会在用户驾驶时造成安全隐患。
双向开发困难,应用稀缺,没有生态系统。
如果要评价一款3C产品是否成功,用户体验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虽然谷歌眼镜便捷的滑动操作方式赢得了大多数用户的认可,但在细节上仍然存在不少不足。
这不仅体现在从三级菜单到二级菜单的过渡上,软硬件的开发模式也造就了单一的用户体验。
迭代产品鲜有成果(图片来自爱火网)从Google Project Glass到Glass 2再到Glass 3,除了外观设计的微调和光学镜片的加入之外,我们没有看到任何其他实质性的变化。
项目团队的相继辞职也暴露了Google Glass硬件开发的枯燥和艰难。
在硬件层面举步维艰的同时,Google Glass的软件开发也难以实现。
尽管开发团队不断完善系统、修改UI、发布相关SDK开发工具,但不可避免的是Google Glass本身的封闭性。
正是因为这种不符合谷歌风格的行为,才让软件开发变得更加困难。
Facebook和Twitter(图片来自科讯广播网)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硬件的限制使得软件变得轻量化。
这里的“轻量”并不是褒义词,而是指Google Glass APP过于简单。
由于显示屏幕较小,操作方式有限,Facebook、Twitter等开发团队纷纷倒戈:这些PC和手机上的王牌社交应用,在Google Glass上只成为了图像分享工具。
语音功能尚不完善(图片来自新浪)。
在一个又一个应用团队放弃后,谷歌眼镜的语音功能也受到质疑。
一方面,语音功能本身辨识度并不高。
另一方面,也有用户表示,佩戴 Glass 与人交谈时,某些语言环境会导致 Glass 误判。
如今,Google Glass已经发布两年半了,但根本没有形成完整的APP生态系统。
当开发者无法把握其应用程序的未来方向时,谷歌眼镜的硬件销售将受到巨大打击。
既然说到销售,我们就不可避免地回到最现实、最原始的问题:销售价格。
定位浮躁,争议性大,价格太高,买不起。
回顾谷歌眼镜推出时,无论是消费者还是业界都将其视为史上最酷的消费电子产品。
今天回望过去,美元的天价和惨淡的市场表现让我们怀疑谷歌眼镜是否仍然瞄准消费电子层面。
迪拜就是这么任性(图片来自腾讯数码) 此前有消息称,富人之都迪拜将为警察统一配备谷歌眼镜。
我们还报道过,谷歌眼镜在酒店管理和医疗服务中大量使用。
中间。
从以上市场案例我们可以看出,真正购买Glass的人往往在特定情况下对Glass的即时拍照和面部识别功能有一定的需求。
面部识别有用途(图片来自Amber.com)因此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或许谷歌确实有意早点将Google Glass推向消费电子市场,但真正的潜在用户往往存在于专业市场。
但近两年来,谷歌仍然一味追求Google Glass的个体价值,在不断试图从单一用户身上获取利益的误区中遇到障碍。
动荡的市场格局让谷歌眼镜陷入了泥潭。
盲目的夸大和自信,让谷歌很难抓住行业发展的机遇。
经过几年的时间,开发成本明显降低,但高昂的售价却让原本持观望态度的消费者选择放弃。
单个用户很难给谷歌带来收益。
虽然我们不能将谷歌眼镜销售缓慢归咎于高昂的价格,但不可否认的是,售价绝对是影响销量和声誉的最大因素。
谷歌曾承诺为平民推出消费级谷歌眼镜,这一推动已经有两年了。
现在即将进入新的一年,我们仍然很难看到希望。
消费者版本已经很久没有发布了。
我们已经等太久了。
不过,当一切风波过去后,庆幸的是谷歌已经学会了反思。
最近,谷歌正在通过买一送一的促销活动向企业客户批量销售谷歌眼镜。
这似乎暗示着谷歌终于学会了向无奈的现实低头和妥协,也预示着谷歌终于放下了固执,开始积极寻求改变。
然而,寻求转型并不容易。
在笔者看来,谷歌还需要做好以下五件事。
我们并没有陷入绝境,我们可以通过多重转型赢得未来 1。
多重定位,全面布局可穿戴市场,重点向医疗、酒店等企业客户推广,坚持采取多元化推广方式,在专业市场打下坚实基础;在针对普通用户时,加快推出消费者版Google Glass并降低价格以维持市场保留度。
这听起来可能有些牵强,但谷歌要想在绝境中生存,就必须放下架势,迎合市场趋势。
2.开放权限,允许第三方厂商自主研发。
如果上述一点短期内难以实现,那么谷歌不妨通过开发许可退而求其次。
在消费电子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玩家肯定能为谷歌带来更大的利润。
但就谷歌眼镜的现状或未来而言,谷歌已经不再适合垄断的商业模式。
对于缺乏硬件开发经验、项目工程师相继流失的谷歌来说,谷歌眼镜应该转型为像Andriod一样的开源模式,通过与第三方厂商的竞争创造出更好的产品和更低的价格。
3。
如何通过挖掘刚需、提升时尚感来定义一款优秀的3C产品?满足用户的需求是关键。
目前,谷歌眼镜在功能上仍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所谓的“扩展现实”很难给用户带来真正的实用价值。
此外,对于可穿戴设备来说,产品的刚需不仅仅体现在功能上,外观设计同样重要。
因此,如何让Google Glass变得更加时尚是关键。
4。
优化用户体验,促进APP开发。
现阶段,Google Glass的控制细节还存在一些不足。
这也是大多数开发团队“放弃项目”的原因。
在当今的消费电子市场,只有“软硬件结合”才能让产品走得更远。
不过,保证软件质量的前提是硬件必须足够完善,而谷歌显然还没有做到这一点。
5。
限制相机功能并延长电池寿命。
既然相关政策已经出台,谷歌就必须反思Google Glass给我们带来的各种安全风险。
无论隐私或版权问题如何,谷歌眼镜的相机功能都迫切需要受到限制。
对此,我们可以效仿早期的三星手机:拍照快门声音永远无法关闭。
最后,提高硬件规格和提高电池续航时间也是谷歌目前需要改进的重中之重。
沮丧的谢尔盖·布林应该反思一下全文总结:高价格并不意味着高能量,高配置并不意味着高端。
面对各界质疑,谷歌也到了反思的时候了。
不过,现在对谷歌眼镜宣判死刑还为时过早。
对于一款能够催生一个产业的产品来说,谷歌眼镜还是有其毋庸置疑的价值的。
我相信有一天,来自未来的谷歌眼镜会让我们真正看到未来。